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与评价_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与评价_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内涵剖析与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内涵论文,评价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人们生存立足的基本条件,已成为每个社会公民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因此,对社会公民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如何制定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目标,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信息素养的内涵。

1 信息素养内涵各流派的观点及代表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它不能完全揭示出信息素养这个抽象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并已深入到对信息素养人特征描述的层面,以便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内涵提供广泛的视角,由此便形成了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流派观,例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

能力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涉及到一个人检索和理解不同信息源的能力。要想全部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能利用分析技能系统地阐述问题,能够识别研究方法并利用批判性技能评价实验性和推论性结论;其次,在日益多变和复杂的方法中,必须拥有寻找问题答案的技能;再次,一旦知道了寻找的信息是什么,要能找到它。”[2]等等。澳大利亚的Burnhein Robert是这一流派观的主要代表。

学习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积极思考;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并知道相关信息是什么;他们能利用技术工具检索和交流信息;他们是灵活的、可以接受任何变化并能独立地或在团队中起作用的人。”[3]“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4]“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工作或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5]等等。美国图书馆协会是这一流派观的代表。

工具观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对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6]“信息素养通常是指运用各种信息工具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能力。”[7]“信息素养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整合传统素养、计算机素养、媒体素养和网络素养等四个方面以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8]美国的McClure,C.R.是这一流派观的主要代表。

2 各流派对信息素养内涵的剖析

信息素养内涵能力观强调的是各种信息能力的培养,它包括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生成信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信息素养内涵学习观的核心是创新学习,而创新学习的前提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量、信息量激增,过去那种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传统观念正在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所代替;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趋势,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而信息素养能力论又是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内核。

信息素养内涵的工具观可以解释为对基本工具(含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这种观点是在计算机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计算机文化观的理念,采用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认为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技能,也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指出计算机是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学会使用的常用工具,必须通过计算机教育培养人们使用信息工具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使学习者具有使用信息工具帮助自己进行脑力劳动的意识,使用常用信息工具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丹麦皇家教育研究院的高级讲师安得森(B.B.Andresen)把信息时代的文化归纳为6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文化归结为传统文化(读、写、算文化)、国际文化(外语能力)以及信息文化(媒体文化与计算机文化)。[9]根据这一计算机文化观,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信息学教授McClure博士将信息素养内涵划分为四个层面,即:传统素养(读、写、算的能力)、计算机素养(使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基本工作的能力)、媒体素养(使用电子媒体阅读、评价、分析、制作、传播知识的能力)和网络素养(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具有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查找、处理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拥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同时具备四种“工具能力”,才能满足所谓的“能有效获取、评价与利用信息,以解决问题或进行科学决策”的目标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可以借助由这些技术支撑的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和高效率的存储、管理和共享。因此,具备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是人们进行查找、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的先决条件。此外,根据McClure教授对信息素养定义的解释,其中也有提高人的能力的含义,认为信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这与终身学习的内涵不谋而和。

上述种种论述似乎很符合逻辑,但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既然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被认为是必要的,那么在倡导全面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时,是否应考虑获得或拥有信息技术工具的平等性和公平性?我们认为这是值得深思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有信息技术都在不断追求人性化设计并朝着使用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方向发展。那些拥有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人,在进行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时,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寻找、获取和使用信息,但这并不能说他具备了丰富的信息素养,因为他只需花费少量费用和具有一定程度的传统素养,就能达到解决同样问题的目的。这是否意味着信息素养对于那些无法获得或拥有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呢?或者意味着当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有形资产越少时,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来拥有更多的无形资产—信息素养呢?

3 信息素养内涵的实质

由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由此造成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不平等,从而导致“拥有”和“未拥有”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不断增加,进而导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对社会的影响加剧。这种信息落差(或称信息鸿沟)现象如何填平,信息素养工具观会对消除信息落差具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通过上述对信息素养内涵工具观的分析和剖析所引发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对信息素养最原始定义的考察和分析来解决。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学会主席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他在给全美图书情报科学委员会的一份建议中,预见并阐述了美国的信息服务领域将由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私人企业的前景,换言之,私人企业也将承担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因此他指出,在未来10年间,国家应以达到信息素养为目标。由于这是一个与政策有关的问题,他阐述了在未来10年内将信息素养作为全国性发展目标之一的必要性,并通过相关政策来解决提高信息素养的问题,同时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认为信息素养与将信息有效地运用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工作中有关,特别是与其中的问题解决密切相关。根据Zurkowski的解释,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而能够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上的人;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技能和技巧,同时熟悉各类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方法。有学者认为Zurkowski最初提出的信息素养内涵仅与工作有关或以工作为基础,这个内涵比较狭隘,所以后来人们对信息素养含义的解释开始有所转变,渐渐地淡化了科技能力的工具性色彩,而强化了信息寻找、获取、利用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可知,被论文或报告引用较多的信息素养定义如下:

美国德克萨斯A&B大学图书馆的Burchinall(1977)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拥有一些新技能的人,包括有效找到所需信息、使用信息以解决相关问题。”[10]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交流中心Hamelink教授(1979)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知道谁拥有这些信息或从何处可以获得这些信息;知道如何得到所需的信息。”[11]

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1989)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

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的Rader(1990)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能够评价不同信息渠道与来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时熟悉许多收集与储存自己所需信息的技巧。”[13]

美国北卡来罗那州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Curran(1990)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了解信息所具有的辅助性能力;知道从哪里可获得信息;能检索信息;具有解释、组织与综合信息的能力;具有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14]

斯洛伐克罗伯特莫里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系教授Skovira博士(1991)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具有确定所需信息的能力;具有确定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的能力;具有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作出决策的能力。”[15]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斯塔腾图书馆学院教授Jones博士(1992)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知道所需信息的内容,能有效地寻找、评价、组织和使用所获得的信息。”[16]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学院的McHenrv(1992)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理解信息的价值与作用;知道信息的形式与种类具有多样性;知道信息还不是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分析研究并整和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才变成知识;能有效地、批判性地进行信息检索。”[17]

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Olsen(1992)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具备传统的读、说、写的基本素养;知道信息的作用与使用价值;了解不同种类信息的内涵;了解组织信息的系统;能检索并获得信息;能评价、组织和处理信息。”[18]

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的McCrank(1992)指出:“信息素养是一个抽象的、理想化的并涉及许多技巧与知识的能力或行为术语,它常常成为“图书馆利用”等相关名词的代名词。”[19]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的Doyle(1994)指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获取、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20]

美国大学与研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0)把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定义为:“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能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来源;能将选择的信息整和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了解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及社会等问题并能合法地获取与使用信息。”[21]等等。

从上述关于信息素养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目前信息素养已被广泛地认定为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而且其意义和内涵已不同于Zurkowski最初所界定的仅与职业场所相关的范畴。因此,也就不应该象McClure教授以工具性(skill-based)的能力来对信息素养加以规范,否则这种规范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就无法得到答案。在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观点中,由于“学习观”强调的是独立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而信息素养能力论又是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内核。[22]因此,我们认为“能力观”应该是信息素养内涵的实质。

收稿日期:2004-05-20

标签:;  ;  

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与评价_信息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