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收诊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新生儿由于各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多种并发疾病,而当患儿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容易导致呼吸衰竭症状的发生。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顺应性、增加氧气分压、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对患儿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相关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而循证护理方式作为一种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为探究循证护理方式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详细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年龄为1d~14d,平均体重为(2.31± 0.98)kg,其中男21例,女19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2d~16d,平均体重为(2.02 ± 0.76)kg,其中男23例,女1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基础数据,在年龄、性别、体重、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护理内容有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等,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有:(1)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5名具有专业护理经验的护士及1名护士长组成,在护理前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及考核。(2)制定护理方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同时结合文献及护理经验,为患儿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中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改进。(3)实施护理干预:①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在进行机械通气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皮肤状况以及胸部的抬举情况,同时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若发现突发症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②吸痰护理:护理人员在患儿胸部出现痰鸣音时进行密闭式吸痰处理,在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吸痰前后应使患儿吸入1~2min高浓度氧[1]。③基础护理:每天均需保证患儿的口腔清洁,定时调整患儿体位以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在患儿大小便后应将患儿臀部清洗干净,以避免出现红臀。④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以避免交叉感染,且对连续性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应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通常情况为两天更换一次,替换下的管道可使用环氧乙烷消毒。⑤撤机护理:在患儿拔管前应将气管导管吸净,将患儿口鼻清除干净,并在气管导管中滴入肾上腺素以避免患儿出现喉头水肿症状。在拔出气管导管之后,调整患儿体位为俯卧位,同时严密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2]。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等相关动脉血气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用(x± s)的形式计量数据,以 t 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数(%)和例 (n)表示,以χ2检验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还未发育完善,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容易引发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呼吸衰竭症状的发生。而机械通气可以有效交换气体,改善肺顺应性扩张肺泡,从而减轻肺部负担,增加肺泡压力,增强氧气扩散,增加氧气分压,同时缓解患儿的肾上腺素刺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现象。而为加强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常采用相关护理措施进行配合使用。而循证护理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通过科研理论与临床护理经验的结合,依据患者个体的特性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实施护理,是常规护理方式的创新,对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效果[3]。在本文中,通过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的结果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在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PO2、PCO2及PH等相关动脉血气指标,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作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是一种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手段,通过对患儿的多方面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确保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海艳.循证护理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37-238.
[2] 范诗曼,刘叶青,吴丽萍.循证护理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内科,2017,12(01):134-136.
[3] 冯秋女,胡涛,罗锋.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7,17(01):141-142.
论文作者:陈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机械论文; 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氧分压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