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元工业发展战略研究_企业经济论文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战略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物质和文化生 活提高的必然产物,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 标志。在“九五”时期和今后若干年,我国将面临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 列问题。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都与今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而,总结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认清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对确立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

1.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显著。改革开 放以来,第三产业中的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和科学教 育事业等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如旅游、广告、咨询信 息和房地产业等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78—1993年,我国第三产业平均 每年递增16.8%,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15.5%的递增速度。1993年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21.2%、51.8%、27.0%,初步形成了三 次产业的二、三、一格局。

2.第三产业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工业化进程不一,社会劳动力分布不均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导向和重 点不同,因而第三产业发展有明显的差异。总体说来,从沿海到内地呈 明显的层次感。

对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衡量,除了观察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 外,还应该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来综合分析。从第三产业人均 增加值、第三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及其比重显示 :东部地区具有绝对的优势,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造成这种层次感的 主要原因有:(1)第三产业的主体是商业运输、邮电通讯业、 饮食业 、金融保险业、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沿海地带交通便利,信息灵通, 劳动力众多,条件优越,给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 )第 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有紧密的联系。东部城市化程度高,因而服务 业发展势头猛,要求高。我国主要发达的大都市集中在沿海和对外开放 地带,这些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城市化;(3 )我国在 政策上采取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战略,从东到西分为三级梯度, 分别实行不同的发展战略,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3.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1993年,我国第三产业社会劳动 者人数为1273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21.2%。从发展速度而言,1978 — 1993年则平均每年递增6.6%。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本世纪末, 我 国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构成三次产业劳力布局的一、 三、二格局。从劳动者人数对各产业产值影响来分析劳动力转移情况, 根据1978—1992年资料,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三次产业的生 产函数,得出三次产业的劳力弹性分别为—1.0383、0.0253、1.1722、 即第一产业劳力弹性为负,说明第一产业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对第一产业 的产出存在较明显的反作用;第三产业的劳力弹性大于第二产业,这与 第三产业大部分行业如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商业、饮食业、居民服务 业等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一致。因此,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整 体产业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所变化,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商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邮电业”仍 是第三产业的主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主体行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多 渠道、多方式经营的新格局。这与我国第三产业目标之一的“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相适应。新兴服务 业如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计算机应用业、租赁业、娱乐服务业等发 展较快,人均收入较高,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由于新兴产业 属于资金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因而其产出率较高, 效益显著。 比较 1990—1993年九大行业分行业人均职工工资得出结论:交通运输、邮电 、房地产、咨询、科研技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人均工资水平,基本上反 映了新兴行业的收入水平。

5.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投资额的长期趋势是:第三产业基本建设投 资额逐年增加,增幅较大,但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有所下降, “六五时期”,第三产业投资额为1610.16亿元,占47.3%;“七五时 期”为3294.48亿元,占43.6%。同时, 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资 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基础性行业投资增长率较小,新兴行业投资 增幅较大。

6.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许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新兴行业起点 低。如,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发展,商业化程度低,商品流通不活跃, 信息落后,教育科技不发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 展。

7.第三产业内部不同所有制经济利益协调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一方面作为公有制经济产权所有者要进入市场,接受市场挑 战,在市场竞争中盈利、增值,另一方面,又要为实施产业政策作出贡 献甚至作出某些牺牲,而非公有制经济其主要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盈利。 这样,就产生了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利益冲突。这种经济利益的长期冲突 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确立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若把它放到国际范围内比较,则处于层次低、起点低的状况。

根据有关学者对100多个国家统计资料的研究表明,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的高低与第三产业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见下表:

人均GNP和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

由上表可见,人均GNP越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率越高,劳动力 在第三产业中的比率上升迅速,其演示结果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 兹涅兹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我国人均GNP在400美元左右,属发展中国 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应在50 %和35%左右,但实际上,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一直处于30 % 以下,90年代以来保持在28 %左右, 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也在 22%以下。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极低, 低于世界各类型(高、中、低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各 国平均水平)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 经济比重一般在6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中等收入国家也占30—50% 。与此相对应的是,劳动力也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经济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般都占到总就业人数的60%左右。第三产业的本质 是服务,具有综合生产性和高度社会性,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在未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前提下,第三 产业发展水平可以用来作为评判一国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之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反映了我国经济效益欠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状况。

三、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

1.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有完善可行的政策,要有宏观上的长期 目标和短期策略。我国第三产业无论是从绝对数来讲还是相对数都需要 大力发展。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第三产业 总量和内部结构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是什么,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 比重在未来几年内提高到多少是可行的,政策应如何保证,资金如何筹 集,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消化,如何将企业推向市场,在竞争中转换经 营机制,使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潜力,等等, 国家应从宏观上把握,制订科学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向此目标努力。

2.引进外资,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大力扶持一批第三 产业的重点行业,向企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迈进。我国第三产业除了 产值比重低、总规模本身小以外,还存在着组织方式落后的弊病,即没 有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形成现代化的第三产业组织结构。要解决第 三产业素质由低到高的问题,必须鼓励企业引进外资,在我国形成具有 一定“三资”企业比例的第三产业;必须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发展 大型商业服务业、运输业、更要发展跨地区以至跨国经营的商品流通网 络,发展和形成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证券 交易、期货交易、房地产交易、产权交易、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等等,使 我国第三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而步入“健康、 发展、协调”的轨道。

3.加快第三产业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是以股份制为产权 制度形式的经济实体,它通过控股形式,形成强大的企业集团,这不但 有利于经济联合,增强经济实力,而且有利于使第三产业的经营、服务 更加社会化,更有利于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组织和管理;它可以通过分 散股权、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巨额资本量,创建大型或超大型企业,改 变第三产业资金投入少,发展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差的状况。因此, 第三产业股份经济的发展,能极大地推动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企 业经济联合,也为科学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

4.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行农村城镇化。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的关键是第一、第二产业。我国农业基本上是传统粗放经营式,以劳 动力为主;农村工业以劳动力和资金为主要要素;第三产业也以劳动力 为主要要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迅速减少,1983年,乡村劳动力 平均耕地面积为4.25亩,1993年减少到3.2亩,过多的农业劳动力, 有 限的土地资源必然使得劳力过剩。对这些剩余劳动力,应该实行分流的 办法,妥善解决。少数部分可转移到农业的牧业、渔业、副业中去,一 部分转移到第二产业,发展乡镇工业,让农村第二产业实行劳动密集型 和资金密集型的结合,较大部分劳力从事第三产业,发展商业、运输业 、信息服务业,允许有条件的劳动者从事新兴第三产业,其余的可以有 组织有秩序地对外劳务输出,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总 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尽可能减少农业劳动力比重,增加第二产业尤 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农村人口及种种资源的适度集中,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 间。各地区应本着工业化、社会化、城镇化的原则,建设本地区的经济 、文化、政治中心,加强农村城镇规划,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加快城镇 化进程。这样,就可以以城镇为依托,促进文化娱乐、饮食业、房地产 、科技、文化教育等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5.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情况的第三产业行业作为重点行 业。90年代我国第三产业重点行业的选择依据应该是:(1)国民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急需的行业,如居民服务业,各类市场;(2)产业关 联度大的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科技业;(3)对社会和 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主导性影响的行业,如基础性第三产业;(4 ) 制约因素小,易起步、见效快的行业,如旅游业、保险业;(5 )发展 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如信息业、金融业。一般说来,基础产 业在各地区都要作为重点行业,但各地区又有不同的经济环境,故有些 重点行业必须因地制宜。具体说来,劳动力密集、人口众多的城镇适于 发展传统第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区可发展旅游业、文化 娱乐服务业;人才济济、科技先进、信息灵通的地区应以科研、技术服 务、技术咨询为重点行业;而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流通顺畅、配套条 件好的大都市发展金融业。总之,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决定重 点行业和先导行业,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6.加快国有工业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的进程。国有工业企业兴办第三 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 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有力措施。国有工业企业兴办 第三产业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内在潜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其主要方式 有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即向工业包装、维修、服务等后续第 三产业和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科研设计等前导第三产业发展;横向发 展是实现多元经营,创办新的第三产业,拓宽企业的发展领域,以分散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产经营风险。加快国有企业第三产业发展要保证 国有工业企业建设,利用闲余资源,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使国有 工业企业第三产业的经济主体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以实现国有资产 的保值增值。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发 展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巨大,因而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应充分认识第三 产业的生产性性质,重视第三产业的作用。通过市场建设、生产要素合 理化流动等逐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争取使我国第三产业摆脱各种约束 和创造各种有利因素,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赶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标签:;  ;  ;  

我国三元工业发展战略研究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