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论文_李洪涛

浅谈PPP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论文_李洪涛

李洪涛

(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逐步清理政府隐性债务,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开明渠,堵暗道,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鼓励通过PPP模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国家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PPP操作模式。本文就PPP模式的概念内涵、水利行业运用PPP模式现状以及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了一些粗浅的介绍。

【关键词】PPP模式;水利;社会资本;融资

一、PPP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二、PPP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现状

2015年,在政府政策持续推动下,PPP模式站上风口。2014年12月财政部发文正式确定总投资达1800亿元的30个PPP示范项目,拉开新一轮PPP项目的发展大幕。而作为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的水利行业,有望重塑水利投资格局。

2015年4月1日,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共同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对新建项目,要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效益较好的PPP重大水利项目,政府可对工程维修养护和管护经费等给予适当补贴。

同时,发改委选择了四川省李家岩水库、重庆市巴南观景口水库、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等工程作为第一批国家层面试点项目,在建立健全PPP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投资经营主体、完善政府支持政策、政府服务和监管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2015年7月,河南省首单水利PPP项目——周口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签约。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76.3亿元,项目合作方为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通过对周口市中心城区部分河道及水域进行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水生态宜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周口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黄(补源湖)调蓄工程就是新乡地区水利项目探索使用PPP建设模式的试点。

三、当前形势下水利行业推广运用PPP模式面临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面深化改革必定会释放出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水利工程设施投资空间巨大,PPP模式未来大有可为,要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

第一、构建适宜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从国际经验看,PPP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关键之一是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降低政策风险。从国内实践看,现行与PPP相关的法规政策多为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间甚至相互矛盾,如各种模式的称谓和内涵、项目所有权的转移与归属等。推广运用PPP模式,要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有冲突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明确PPP项目操作规则,包括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风险分担、流程管理、绩效评价和争议解决等。

第二、推动成立PPP协调管理机构。从国际经验看,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财政部门都专门设立了PPP管理机构,负责推动PPP模式发展,履行研究设计、项目储备、融资支持、招投标管理、争议协调等职责。从国内情况看,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PPP实践,主要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多局限在项目层面,缺乏经验总结、制度安排和理论指导。目前,财政部正在着手建立PPP工作机制,并积极推动设立PPP管理机构,加强对风险分担、竞争机制、政府合理承诺、后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指导。

第三、尽快开展PPP项目试点工作。国际社会就PPP投融资模式在水利行业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项目选择、规划、招标、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从国际国内实践看,PPP项目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实施PPP项目,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论证科学、重诺履约。在中国水利行业推广PPP模式,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和监督管理体制,开展一些项目试点,积累经验,尽快提炼和形成相对统一的范例。可考虑优先选择收益比较稳定、投资规模比较大、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清楚、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试点,现有项目也可以引入PPP模式进行升级改造。

第四、认真做好PPP模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深入有效的宣传、培训工作是推广运用PPP模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与社会氛围。从国际经验看,宣传、培训作为PPP协调管理机构一项重要职责,对PPP模式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PPP模式对水利行业既是新生事物(其操作模式、运作程序等均具有新的特点和要求),又是原来一些常用融资手段的传承创新。因此,水利部门应在深入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公司的项目建设、管理及融资优势,在项目实施中总结完善水利行业关于PPP模式的管理实践,重塑水利投资格局。

论文作者:李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浅谈PPP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论文_李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