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蒋方正

(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中心卫生院 413407)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样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胃溃疡病患60例,均分两组,两组病患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中医治疗组病患整体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病患,且不良反应情况更少。结论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病患不良反应率低,复发情况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胃溃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肠胃消化道病症,其具有病发时胃部疼痛、复发情况多、病程时间长等临床特点1],因此,我院就中医治疗胃溃疡病患进行了本次研究工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样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胃溃疡病患60例,其中有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24到58岁,年龄平均在(33.1±1.4)岁,病程在1个月到10年不等,平均病程在(7.2±1.1)年;本次入选病患均已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病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病患及妊娠期妇女;将所有病患均分为30例中医治疗组和30例西医治疗组,两组病患基本资料经严格比对,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病患每次服用奥美拉挫镁肠溶片0.2g,每日服用两次;甲硝唑一次服用0.4g,每日服用三次;

中医治疗组病患则采用中医辨证办法进行治疗,基础方为:丹参12g,太子参15g,薏米30g,黄芪15g,白芨12g,香附8g,甘草12g;如病患辩证为胃阴不足型,则加生地黄、麦冬;如病患辩证为肝胃气滞型,则加半夏、柴胡;如病患辩证为脾胃虚寒型,则加肉桂;如辩证为肝胃郁热型,则加黄连、蒲公英、金银花;如病患辩证为血瘀阻络型,则加桃仁、厚朴;每日煎服2次,每次300ml;

两组病患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3疗程。

1.3评价指标[2]

两组病患治疗3疗程后,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疗效判断:经治疗后病患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测,显示溃疡表面愈合或是形成瘢痕组织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病患的各项症状均有改善,病患的溃疡面积缩小判断为该手术;均未达到上述效果判断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比较

服药3个疗程后,中医治疗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探讨

胃溃疡的发生于饮食规律、吸烟酗酒、多食用辛辣食物、作息时间规律等多种因素有关,导致胃酸分泌出现异常,甚至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损害机体的胃粘膜,从而出现溃疡。临床通过多年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发现,胃溃疡近年来发病人数急剧上升,且发病患者越来越年轻,根据临床资料分析,青年人群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青年人的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饮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中老年人群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吸烟、酗酒、过往患有胃部疾病等[3]。

临床对于胃溃疡的治疗通常是采用西医治疗办法,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甲硝唑药物加治消炎药物等,这种治疗办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情况,但是存在较高比例的患者面临胃溃疡反复发作和服用西药后胃部产生不适感,在西医治疗中,胃溃疡无法完全治愈[4]。但是在我国传统的中医领域则认为,胃溃疡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在饮食、情绪、外部病因多重作用下引发的,这种复杂的发病原因导致患者脾胃失调、胃部受伤、肝脏无法排解郁气,进而影响了胃部消化功能;在中医学上,将胃溃疡称之为“吞酸”,由于受外籍情志内伤、外邪、饮食劳倦等导致脾胃伤害,胃部发生横逆、胃气阻滞等,胃阴亏虚。胃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的范畴,由于脾胃伤害,肝郁气滞。中医学上认为,胃溃疡患者之所以出现复发频繁,不能根治,主要是因为患者患有“吞酸”后,脾胃、肝脏本身就存在脏器损伤,体内经络不能完全运转自如,而后期的毒热、因患病产生的郁气、压抑情绪等相互作用,使得胃溃疡不能得到彻底治疗,因此难以根治,故而中医通常采用调理脾胃、理顺气血等办法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中医组患者应用的方剂中,太子参能有效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病原菌的抗侵袭能力;丹参具有活血的功效,降低血栓形成率,有利于组织的修复;薏米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香附、甘草有利于平滑肌痉挛的改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活血、止血、镇痛的功效[5]。

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次研究的30例中医治疗组病患中,治疗起效率高达93.4%,相较同样治疗疗程的西医治疗组病患69.9%的治疗有效率来说,差异十分显著,这与杨建东[6]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据后期对60例病患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用西药治疗的病患只是机械的服药治疗,并没有像采用中医治疗方案的病患这样,提出高强度针对性的治疗办法,因此,有些病患不适用此类胃溃疡治疗药物,在日常服药过程中,因服药不适或服药治疗效果不佳则自行停止服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而部分胃溃疡病患在服用西药过程中,容易产生胃部不适,本次研究中有3例病患出现服药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中医治疗组的1例,且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中医组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西医组,这些数据说明: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病患不良反应少,复发情况少,临床可考虑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病患不良反应率低,复发情况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民.中医治疗脾胃虚寒性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0):205-251。

[2]尚云青,曹军,杨敏,等.中医食疗配合中医药治疗淤血型胃溃疡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301-301.

[3]唐明武,陈文习.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5(1):194-196.

[4]杨建东.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12):230-231。

[5]倪春红,任婕,程井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56例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77-78.

[6]杨建东.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30-231.

论文作者:蒋方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胃溃疡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蒋方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