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药透;甲钴胺穴位注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可累及至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异常、痛觉过敏、反应迟钝等,随着疾病的发展,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偏瘫等后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中医药透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联合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5.28±5.17)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4.86±5.4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患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取足三里穴,抽取0.5ml甲钴胺注射液,针刺穴位得气后注入,0.5mg/次,1次/d,两个穴位同时选取。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透治疗,将药透贴放置于足三里穴,通过药透机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有所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联合组(n=47) 17(36.17) 21(44.68) 9(19.15) 38(80.85) 对照组(n=47) 10(21.28) 16(34.04) 21(44.68) 26(55.32) X2 / / / 7.050 P / / / 0.008 2.2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MNCV、SNC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NCV、SNCV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下表2所示:
表2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x ̅±s)
组别 时间 MNCV SNCV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联合组(n=47) 治疗前 41.19±5.34 40.01±4.20 41.69±6.25 29.35±5.63 治疗后 52.08±5.13#* 50.23±5.28#* 52.04±5.37#* 40.69±5.52#* 对照组(n=47) 治疗前 41.82±4.98 40.63±4.54 42.04±5.76 29.63±5.92 治疗后 45.26±5.37# 45.96±4.27# 47.29±5.25# 34.95±6.10#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类型,危害性较大,可能引发感觉确实、疼痛、难治性溃疡、感染等一系列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本次研究通过中医药透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MNCV、SNC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NCV、SNCV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甲钴胺属于神经调节药物,具有一定的神经传递性,能有效促进多种物质的合成,对受到损伤的神经髓鞘进行修复,从而提高传导速度,缓解神经损伤。通过在足三里穴注射的方式,不仅能使药物直接深入,还能对穴位起到一定的针刺效果[3]。中医药透是通过药透仪将药物直接从皮肤送入病灶部位,能使药物的成分更加深入,对病灶起到靶向作用,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修复,达到缩短疗程,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透治疗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雅丽,耿晓奇,穆托航,等.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53-54.
[2]段春红.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辅助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2486-2488.
[3]侯荣.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18-1520.
论文作者:梁雪 胡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穴位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药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