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北亚经济圈:新世纪中国的重要战略选择_欧亚大陆桥论文

构建北亚经济圈:新世纪中国的重要战略选择_欧亚大陆桥论文

构建北亚经济圈:中国新世纪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中国论文,经济圈论文,战略论文,北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0)03-0005-09

一、“北亚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

上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或次区域经济合作呈燎原之势,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蓬蓬勃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中,中国出类拔萃。可以说,在东亚地区所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含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同)中,中国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最坚定的推动者,是整个东亚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已成为改革开放后“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中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最活跃的国家,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疆域广袤的大国,许多地域资源禀赋不同,区位特点各异,创造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其次是由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极大地解放了自己的生产力,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使自己获得了十分宝贵的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整个中国都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仅深深懂得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仅靠自己的资源和条件孤立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而且尝到了对外开放以及与外部地区合作带来的重大利益和好处。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把与周边国家发展合作实现共赢纳入新时期的国家战略,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与周边的日、韩、东盟以及俄、朝、蒙、印、巴等以及中亚五国的双边及多边的经济合作。其中与日、韩、东盟所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进展。中国政府坚定和积极的态度及作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一些相邻的地区,也积极地开展了有关资源开发、产业整合和区位优势互补等内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①,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开发次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等。这些跨境和跨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往往也被人们称之为大湄公河经济圈、图们江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等。

然而,我们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在中国与东部、东南部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北部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则显得冷冷清清。

众所周知,由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中国的东三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以及蒙古国和朝鲜半岛等构成的北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资源最富集、发展潜力巨大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中国在这个地区也能够像与东部或东南部周边国家那样,把次区域经济合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那对于中 国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目前,在这个地区已经出现了由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三省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亚经济圈”。但是对于上述广袤的北亚地区来说,仅仅靠这样一个经济圈是无法覆盖的,是无法把整个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起来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东北亚经济圈”以西,在整个北亚地区的中部,构建以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中部)的“北亚经济圈”。不仅如此,将来还应在“北亚经济圈”以西,构建以中国的新疆自治区和俄罗斯乌拉尔联邦管区(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最西部)为核心的“西北亚经济圈”。只有这三大经济圈,才能覆盖整个北亚地区,才能把北亚地区的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经济发展全部带动起来。

提出“北亚经济圈”构想另外一个大的战略背景是,在中国目前所实行的一系列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中,中蒙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不但无法与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俄关系相比,甚至相比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都要松散和薄弱得多。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不少人眼里蒙古国是一个小国、穷国和在国际战略中地位无足轻重的国家。但事实上对中国来说,蒙古是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它对于中国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不但是十分重要而深远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其他周边国家所不能替代的。为此,构建全新的紧密友好的中蒙关系,应当成为中国21世纪睦邻友好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

建立“北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就是要发挥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缘优势,推动和促进中国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开展更加积极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把中国开展的合作共赢睦邻友好国家战略扩大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通过中国与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和推动整个北亚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为整个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意义

(一)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保障国家安全历来是首要的战略目标。

蒙古国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可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军事战略角度看,从蒙古国南下可直逼华北、进取京津;西进可切断中国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东进则可阻断东北地区与关内的交通。由此可见,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邻国都无法相比的。

在新中国历史上,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蒙古曾长期成为前苏联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前沿基地。

近年来中国北方的国家安全出现了新的隐患,那就是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发展同蒙古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关系,主要是企图利用蒙古来遏制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为了使中蒙两国不但不会为国家安全而相互担心,而且能够让对方成为保障自己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就必须发展双边友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合作关系。使两国真正成为相互不可分离的最重要的经济伙伴,进而成为利益攸关的战略伙伴,结成世代友好的亲密邻邦关系。

构建“北亚经济圈”,就是为发展新世纪全新的中蒙全面友好合作关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搭建一个最重要的平台。

(二)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中国的能源资源战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今天,中国已进入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的时代,目前正在包括澳洲、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外很多地区通过经济合作、共同开采或收购并购等方式,寻求稳定的进口矿产资源。然而,在距离中国最近而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蒙古国,中国在资源能源战略上却没有任何重大的举措。

如果中国与蒙古国以及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更加丰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进行资源能源的勘探、采掘、开发和利用的合作,那么对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资源能源战略将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在这个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作,与中国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开发和购买,无论在开发和运输成本方面,运输距离和时间方面,来源的稳定以及运输的快捷、便利和安全方面,从长远看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因此,“北亚经济圈”另外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可以为解决中国的战略资源瓶颈,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三)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中国的水资源战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短缺是正在实现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最大的威胁之一,在中国北方中部和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但即使这项工程全部完成,仅靠长江所调的水源,也远远解决不了整个中国北方长期缺水的严重困境;另一方面,从长江水系大量调水总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源开发和利用,使长江水系本身面临水源进一步减少的压力,同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距离中国北方最近的蒙古国的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由于蒙古国的河流湖泊都集中在该国的中、北部地区,而靠近中国的南部地区极为缺水,荒漠化十分严重,给人们造成的印象这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但实际上蒙古国人均水资源达到8万立方米,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的9倍,是中国人均水资源的34.8倍。在注入世界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的300多条河流中,最大的一条色楞格河就是发源并主要流经蒙古的。而且蒙古国水资源几乎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因而潜力很大。

如果中国能够与蒙古国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作,开展“北水南调”工程,那么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而且对蒙古国南方严重缺水的状态也会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从而给蒙古国带来整个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中国和蒙古国来说,都是一件有利于百姓福祉和后代子孙的大好事。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中国还可以通过蒙古国与俄罗斯开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开发合作。处于中国正北方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水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就包括距离蒙古国边境只有200多公里的全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当然,对于涉及中、俄、蒙三国的调水工程,绝对不可能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北水南调”工程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中国现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毕竟是对本国宝贵的水资源进行的“再分配”,是从实际上江河湖泊水量也已日渐减少的南部地区把水调往更加干旱的北方。付出的代价是南方地区由此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宝贵的水资源,更何况由此还可能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方面都已开始跨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用别人丰富的资源来弥补我们短缺的资源”。在水资源获取方面,中国更应该走出国门。

现在有很多人担心俄罗斯会反对从贝加尔湖“调水”,前些年确实如此,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事实上不但蒙古国早已提出了从贝加尔湖引水的“北水南调”工程构想,而且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近年来也提出如何利用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丰富的水资源,在国际市场上为俄罗斯获取最大利益的问题。这说明俄罗斯对于水资源开发的态度已经有了明确的积极的改变。这将成为中蒙俄三国有可能开启“北水南调”合作的一个最新的和最重要的信号。

因此,构建“北亚经济圈”也将为中蒙俄开展水资源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搭建一个战略合作平台。在这个战略平台上,中蒙俄如能够成功合作,最终实现“北水南调”目标,那不仅对于中蒙俄三国,而且对于整个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做出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四)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中国的生态保护战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是土地的荒漠化,由此引起的沙尘暴,不仅日益严重威胁到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而且开始向华东地区蔓延,甚至影响到日本和韩国,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北亚和东北亚环境生态的一大“公害”。

内蒙古地区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为2.62亿公顷,内蒙古占了1/3;同时内蒙也是侵袭北京、南京、上海、桂林乃至台湾的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

引起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及其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相邻的蒙古国南部同样由于缺水而造成的日益荒漠化。有专家指出,中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只有44%是来自内蒙古,而56%是来自蒙古国。

构建“北亚经济圈”,将为中蒙合作共同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彻底消灭这个地区荒漠化严重威胁,提供一个的重要平台。这个地区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有效合作,也必将对亚洲和世界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合作领域,那就是在清洁能源,特别是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的开发合作有着极大的潜力。而清洁能源的发展,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能源产业的范畴,成为改善整个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大问题。

目前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同时获得最大产出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致力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哪个国家在低碳经济道路上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哪个国家就会站在新世纪产业创新的制高点上。

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都是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潜力,因而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合作前景。

构建北亚经济圈,无疑又为中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从而为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方面,做出特殊重要的贡献。

(六)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于中国发展新世纪欧亚经济大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无不与它的交通运输是否通畅、交通运输网是否健全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期发展比较落后的中国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及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很重要一点就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大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建立起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稠密、越来越畅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断推进,目前这种状况已经远远不适应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了。中国要实现21世纪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要为内陆地区找到更多的出海通道,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大通道。其根本措施,就是建立更多的“欧亚大陆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上实际只有一条欧亚大陆桥,那就是从俄罗斯东部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起点,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上世纪90年代后,在中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从中国的连云港,向西经哈萨克斯坦,进而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港的铁路大动脉。此外,现在中国国内更多的欧亚大陆桥方案已经或正在实现。

如果站在向北开放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目前最发达的呼包鄂中心地区,恰恰拥有与中国的华北发达地区及华中、西北等内陆地区相连结的最重要的战略核心位置,是构建中国中西部内陆地区通过蒙古国与俄罗斯连结欧洲各国的新欧亚大陆桥的最佳选择目标。

更重要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所构成的地区,是目前世界上仅见的各种资源最富集、开发潜力巨大且又远未得到开发的地区;而且从地缘上来说,这个地区又完全是内陆地区。因此只有构建这样一条新的欧亚大陆桥,才会为这个地区能源资源、水资源、清洁能源的合作开发利用和生态环保合作等,创造出真正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而且,如果真能以内蒙古中部比较发达的呼包鄂地区为中心构建这样一条向北全面开放的新欧亚大陆桥,那么对于目前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都比较落后的宁夏、甘肃、青海等西部省份,都会起到直接的经济带动作用,从而对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也会做出独特和重要的贡献。

构建“北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也将为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作为战略枢纽中心构建新的欧亚大陆桥,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

(七)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于即将到来的“北冰洋通航”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构建“北亚经济圈”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那就是在北冰洋成为世界又一新的海洋大通道后,使中国能够占据到一个有利的战略地位。

全球气候变暖,令北冰洋的冰山以破纪录的速度融化。未来10至20年内,北冰洋可能出现通航大道。北冰洋航道的全面开通,对世界经济来说,将成为改变现有世界贸易格局的大事。

近年来,由于北冰洋快要通航,引发了多国争夺北极的主权。尽管中国的地理位置远离北冰洋地区,但是如果北冰洋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航道,那么对于中国北方运往欧洲和北美的货物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新的重要的快捷而便利的运输渠道。在这一点上,它所具有的意义绝不亚于前面所提到的欧亚大陆桥。

中国如果能够通过构建北亚经济圈,使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连结起来,并形成以新欧亚大陆桥为基础的直通北冰洋出海港口的新铁路大动脉,那么中国就在未来北冰洋大航道上占据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因此,“北亚经济圈”也将在这个方面,为实现国家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

三、构建“北亚经济圈”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要力争作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纳入国家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每个地区都希望得到国家的重视,能够获得特殊的政策和支持。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长期实行的以特殊政策支持沿海开放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更多地开始向三个方向演变:一是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等举措,以特殊经济发展政策来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二是将某些城市(如津、沪、深)或某些城市群(如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武汉城市群)等列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改革开放上给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三是在实施睦邻合作的周边国家战略以及支持港澳稳定繁荣和两岸和平统一共同发展的战略中,对那些与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直接接壤(或隔海相望)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省区,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最后的这个方向上,近年来的发展尤其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这些经国家批准的给予地方发展的特殊政策,几乎全部是由每个相关省区市,做了大量扎实的准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申报,最后才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的。

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显然是大大落后了。内蒙古自治区虽然也处于某些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等都包含内蒙古在内,但对于内蒙古来说,这些战略对于其本身都不能形成鲜明和独特的政策支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由于内蒙自治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形成的。因为它作为一个狭长的条状地带,地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域,从而形成了“不东、不中、不西”的奇特地理格局。尤其是它的中部地区——呼包鄂中心区,在上述三大地区发展战略中都没有明确的定位。

内蒙自治区有一个独特的任何其他省区都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那就是与蒙古国全面接壤和与俄罗斯部分接壤。但内蒙古自治区并没有利用自己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来为自己争取到独特的政策支持,把自己纳入到国家某一重大战略中去。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广西和云南、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接壤的东北三省,都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利用这种优势开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将自己纳入国家战略,从而获得了独特而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与港澳台接壤(或隔海相连)的广东省和福建省乃至深圳和珠海也是如此。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应当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把自己作为中国向北开放,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有关地区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在21世纪中国构建全新的中蒙关系大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不仅如此,内蒙古自治区还应当通过构建“北亚经济圈”,在中国21世纪的能源资源战略、水资源战略、生态环保战略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紧紧抓住自己与蒙古国接壤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投入到打造“北亚经济圈”的战略中去,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从而把自己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它将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插上更强劲有力的翅膀,使内蒙古自治区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腾飞”。

(二)内蒙古自治区需要通过向北开放获得更大的发展

现在国内很多人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认识,还处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水平上。殊不知内蒙古自治区从2002年到2009年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冠军”,已成为中国新的“煤都”、“奶都”和中国最重要的电力生产及煤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心的呼包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过许多中部比较发达的老城市群,正在形成一个中国北方新的大都市圈——“呼包鄂都市圈”。

尽管如此,但就内蒙自治区的总体发展水平来说,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是落后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对外开放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仅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即便与国内其他沿边省区相比,也处在比较落后的地位。例如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GDP总量在全国排第16位,人均GDP在全国排第8位,但外贸进出口在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在全国沿边8个省区(云南、广西、西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中,尽管内蒙古的GDP总量仅次于黑龙江高居第二位,而且人均GDP高居沿边8省区榜首,但外贸进出口总额却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甘肃和西藏两省区。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落后的原因,就会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不仅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说是如此,即使是与云南、广西、吉林、黑龙江等沿边省区相比,也是如此。在上述这些沿边省区,对外开放如火如荼,而且都把与周边国家地区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提高到本地区最主要发展战略之一。

导致内蒙古对外开放滞后的原因之一,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人认为对外开放就是“对海开放”,只有具有海港码头的沿海开放城市才有大规模对外开放的条件,因此“对外开放”主要是沿海城市的功能和任务。这种认识误区,与时下许多媒体宣传把“开放经济”等同于“海洋经济”,而把“内陆型经济”等同于“封闭型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是不少人认为即使要开放也要有一个“大邻居”(如俄罗斯)或者是一个“富邻居”(如日、韩),这才有意义。而蒙古国是一个“穷亲戚”、“穷邻居”,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对蒙古开放不但可能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甚至可能还给自己带来负担,因此不值得考虑。

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狭隘和短视的观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蒙古国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都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逐渐富裕起来的蒙古民众将成为内蒙古各种产品的重要市场,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开展有效和成功的投资和经贸合作,肯定会给本地区发展带来重大和长远的利益;同时如果能够十分积极主动地向蒙古国以及通过蒙古国向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开放,实际上是具有了国家利益高度的视角,完全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大力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大战略,从而会为将本地区纳入国家战略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所谓“对外开放”,就是指对中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沿海开放省区和城市固然可以通过海洋通道来实施“对外开放”,没有海洋条件的内陆省区,也同样也可以通过陆路通道来实施“对外开放”。因此全面对蒙、俄开放,建立一个全新的“内陆型开放经济”,就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战略选择,它不仅将使内蒙古自治区在整个中国的发展中处于一种特殊的战略地位,而且对自己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好处。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也即“对北开放”作为自己下一步发展的头等战略目标之一,力争把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对北开放”的中心城市,力争使内蒙古自治区的核心地区——呼包鄂金三角像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一样,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国家级“对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建立“北亚经济圈”的构想,就是为内蒙古实行“内陆型对外开放”提供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就是内蒙古实现“对北开放”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四、构建“北亚经济圈”的可行性

构建北亚经济圈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主要体现为:

1.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新举措为中俄蒙构建战略合作新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

如上所述,近年来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很多省区与周边国家地区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都得到了国家的完全肯定和大力支持,不仅给予特殊政策,而且纳入了国家战略。

如果与蒙古国全面陆路接壤及与俄罗斯部分接壤的内蒙古自治区,能够通过构建北亚经济圈的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推动和促进中国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开展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从而把中国的睦邻友好及合作共赢的国家战略扩大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那么就不但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且会在促进和推动整个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繁荣方面,为整个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种战略举措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肯定同样能够得到国家的定全认可和大力支持。

2.俄罗斯战略东移及投资环境改善为构建中俄蒙战略合作新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前苏联解体初期,选择全面西倾的政策,提出了“不仅要成为美国和西方的伙伴,而且要成为它们的盟国”的战略目标。然而这个战略目标不但根本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而且由于西方国家始终没有对这个前“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解除担忧和怀疑,反而采取了不断有意降低其国际地位,有意削减其国家实力,有意扩大对其战略包围挤压的敌视和抵制的政策。不仅如此,还通过“颜色革命”等手段,不断把它原来的战略伙伴国家拉入与其对立的西方阵营之中。

严酷的事实终于使俄罗斯的人民和领导人认识到,这种“全面西倾”的战略目标,不但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严重有损于俄罗斯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的。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俄罗斯开始逐步调整对外政策,逐步采取了重心向东转移,加强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合作的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发展战略重心更明显地向亚太地区和中国倾斜。

不仅如此,目前俄罗斯也像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样,开始实施东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目前,俄罗斯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提升到了保障全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地位。为加快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发展,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此外,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迅速恢复以及加入WTO的步伐加快,俄罗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和立法机构不断完善法律,不断加快国内法律与国际的接轨,使得国内的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迅速改善。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投资信誉也在逐步提高。

由此可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内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同样为创造中蒙俄新的合作格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构建北亚经济圈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3.中蒙关系升温及蒙古国经济复兴为构建中俄蒙合作新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

上世纪进入90年代后,蒙古开始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把发展蒙中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这使得两国关系日益密切。

中蒙两国外交关系的良好态势,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合作,伴随着中蒙两国每一个联合声明的发布,都有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协定和投资合同签署。仅从1985年到2004年10年间,中蒙两国间就签订了20多个条约、协定及联合声明。条约和协定的内容从确定国界交界点、无偿提供粮食援助、边境贸易、一般贸易、保护投资到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从海关互助、边境口岸管理、商品质量认证、动植物检疫、避免双重征税、银行支付结算到增开国际列车,几乎涵盖了双边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来看,中蒙关系都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

虽然蒙古国总体上经济十分落后,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穷国。但是不可否认,在进入新世纪后直至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蒙古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性增长,对提高本国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也都为加强蒙古国与中、俄之间的合作,构建北亚经济圈创造了可行的条件和前提。

4.中俄蒙三国相关地区之间很强的互补性为构建中俄蒙合作新格局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国家与地区之间能否形成良好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根本来说,并不取决于双方政府的主观意愿,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在经济上是否有很强的互补性。所谓经济的互补性就是经济的差异性,有差异就会有相互的需求,而相互的需求则决定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度,也决定了相互之间经济合作的潜力和空间。相互的差异性越大,则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大,相互之间经济合作的潜力和空间也越大。

中国与俄罗斯以及蒙古国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几乎涵盖了地理区位、人口状况、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文化差异等各个方面。因此,毫无疑问,这三个国家在北亚地区具有深厚的合作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5.中蒙俄地区之间近年来已经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

一是表现为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进入新世纪后,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关系不断快速升温,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虽然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并使中俄双边贸易出现了大幅下滑,但也成为俄罗斯下更大决心与中国开展全面深入经济合作的动力,从而推动中俄经济合作关系从先前以双边贸易和民间投资为主的阶段,转向了以能源、资源和高技术合作为主以及以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合作为主的新阶段。尤其是2009年以来,中俄两国不但在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在两国高技术合作方面,也跨上了新的历史台阶。

二是表现为中俄在开展地区性经济合作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过去,在中俄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开展合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俄罗斯东部与中国相邻的地区,态度却并不积极,而且不断还有“中国威胁论”杂音相伴其中。但是近年来,这一态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例如与中国东三省开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俄远东地区领导人对华合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成为近期中俄远东合作的关键“推动力”。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公开表示“中国是一个无法阻止的强大火车头,我们应当坐上这个火车头并一同驾驭局势。”可以说,这已成为俄罗斯亚洲地区许多地方领导人观念和心态的典型写照。

总之,过去中俄关系中最显著的“政热经冷”“上热下冷”的局面正在发生“静悄悄的改变”。有媒体指出,现在俄许多地方官员只讲合作而只字不提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种俄中央和地方齐声呼唤中俄合作的局面还不多见。这也为进一步扩大中俄地区之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表现为中蒙经济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蒙经济合作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蒙古第一贸易伙伴国,第一大投资国和最大援助国之一。此外,中蒙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些都为构建北亚经济圈奠定了重要的实现条件。

6.内蒙古所拥有的优势是构建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基础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国家与地区之间能够成功地开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其中都必有一个经济和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合作的“火车头”。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各个领域,都已远远超过蒙古国,甚至也超过了过去的“老大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此外,近年来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呼包鄂地区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也名列前茅,其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都已接近中国发达地区,同时在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上也得到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这个地区还是沟通中国华北、东北和西北经济联系的枢纽。因此,内蒙古的呼包鄂地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北亚经济圈”联系和聚集海外和中国各地区资源的主要平台,完全有可能发挥核心枢纽的作用,成为“北亚经济圈”的能源与资源产业基地、重化工业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发展基地、发达农畜产业基地、轻纺食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基地、交通与物流产业基地和发达的科教文卫发展中心。

因此,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在构建“北亚经济圈”的过程中,无疑都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器”和“火车头”。

总之,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角度和用更加广阔的视野,通过开展构建北亚经济圈等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不但把北亚地区这个目前尚未充分得到开发利用的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与中国21世纪的国家安全、能源资源、水资源、生态保护、低碳经济等一系列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而且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合作双赢的国家战略推向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发展阶段。从而,不仅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且也为整个北亚地区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①亚洲开发银行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义是:“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精心界定的、地理毗邻的跨国经济区,通过利用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来促进外向型的贸易和投资”。

标签:;  ;  

构建北亚经济圈:新世纪中国的重要战略选择_欧亚大陆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