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对华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普京的对华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普京的对华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7-03-06]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7)06-0055-06

一 引言:20世纪90年代俄中关系回顾

(一)理论阐释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低估了东亚的发展。莫斯科的政治和经济精英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其在欧洲和大西洋的利益。在1993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的基本原则》提出的俄罗斯外交政策重点排序中,亚太政策排于第六位,前五位则分别为莫斯科与独联体的关系、武器控制、国际安全、俄美关系以及俄欧关系。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的基本原则》所阐述的外交政策蓝图中,加强俄罗斯对亚洲的外交将有助于平衡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表明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国家的地位。

因此,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没有制定出一个连贯统一的亚太地区政策,其中包括形成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指导原则、指导思想和基本战略。在90年代的亚太政治中,俄罗斯首先是追求军事、战略和政治目标,以至于损害了经济目标。政治上的考虑成为俄罗斯对亚太地区政策认知的主要决定力量。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以及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在俄罗斯,对中国存在着相互冲突的认识。那些亲西方的自由主义人士把中国看做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可怕的邻居,对俄罗斯的利益和主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是俄罗斯对抗美国全球扩张的“友邦”。

尽管如此,出于现实上的诸多原因,如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以及遏制北约在东部地区的扩张,叶利钦政府还是采取了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

(二)20世纪90年代俄中关系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议题

第一,积极的政治对话。除了1994年,从1992年到1999年,叶利钦总统与江泽民主席每年都进行了首脑会晤。两国高层立法机关也建立起了稳定的关系,总理之间形成了定期会晤制度。

第二,根据1991年和1994年的边界协议,俄中两国进行了边界划分。

第三,寻求建立稳定的贸易-经济关系。

第四,两国地区及边界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五,俄罗斯境内的中国移民问题。

(三)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发展了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涉及国家间关系、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地区(边界)关系、双边贸易以及人员交流等。其中主要包括:(1)多层结构的俄中关系;(2)多层面支撑的政府间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和惯例等基本层面以及政府机构框架;(3)战略伙伴关系;(4)地区和边界关系的多边体系;(5)针对诸多全球、地区及安全问题的相同策略;(6)俄中边界已经划定;(7)扩大双边贸易(1999年达到了57.2亿美元)和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关系(其中包括合作投资、技术和金融合作等);(8)大规模的人员交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俄罗斯在外交和国内政治战略上没有形成对中国的清晰定位,这导致它在制定对华政策上缺乏连贯一致的战略和战术。

第二,在最高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之外,两国民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水平较低。

第三,相对于政治关系而言,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还有很大差距。

21世纪之初,俄罗斯和中国都迎来了新的政治领导人。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去了总统职位,由普京接任;胡锦涛于2002年11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并于2003年成为国家主席。两位领导人都宣布要保持俄中关系的连续性。普京总统在会见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和外交部长唐家璇时,肯定了他将继续坚持俄罗斯以往的对华政策,在已签订的协议基础上,发展与中国的全面合作关系。而胡锦涛主席就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俄罗斯(2003年5月),这说明了他对与俄罗斯这个北方邻国关系的重视。

二 俄中关系的普京哲学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策略并没有太大的调整。普京总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政治实践以及从叶利钦政治体制继承下来的官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定了他在外交和国内政治领域的思维方式及政策选择。但尽管如此,普京时代的政治还是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普京外交政策思想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俄罗斯支持世界的多极化以及建立稳定的和可预期的国际关系。

第二,俄罗斯应该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大国。普京总统在2000年7月签署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继续坚持了先前外交政策的地缘政治重点排序,其中包括:独联体仍然是俄罗斯居于第一位的优先考虑;第二位是欧洲,这是俄罗斯传统上最重要的地区关系;第三位是北大西洋集团,尽管处理起来相当艰难,但这是无法避免的因素;第四位是太平洋地区,这一地区对俄罗斯将越来越重要。2001年1月26日,普京总统在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所有亚洲事务中确立自己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到亚太地区主要的一体化体系之中,同时还需要不断扩大与亚洲主要国家(首先是我们的邻国)的友好关系和务实合作。”

第三,外交政策首先服务于解决国内问题。正如普京所强调的,“首要任务是为俄罗斯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从而尽最大可能让我们集中力量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第四,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核心。普京向外交人员指出:“我们需要了解和考虑其他国家的立场,但位于核心地位的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五,独立、务实和高效是俄罗斯外交政治的主要原则。

第六,俄罗斯应当融入全球经济。进入亚太地区能够让俄罗斯同时平衡与欧洲和亚洲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在亚洲处理好它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上述理论背景似乎不能很好地解释普京总统这些年来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以及两国之间为何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这其中必然有某些因素在起推动作用。

其一,俄罗斯和中国对国际政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国在世界事务的合作观点一致。2006年7月17日,普京总统在会晤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致辞中谈到:“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看法非常接近,用外交官们的话来说,实际上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协调。”①

俄中两国都支持世界的多极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战略武器控制、国家主权的首要地位以及不干涉国内事务(特别是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

双方都认为俄中两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按照普京的观点,这一积极因素的基础是“我们两国对于处理现代文明以及全球和地区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我们始终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冲突,而不赞成运用武力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并处处耀武扬威。我们尊重伙伴国的利益,同时也希望它们能尊重我们的利益和主权。此外,俄罗斯和中国都坚定支持在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机会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际关系体系”。②

2005年7月1日,普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签署了《俄中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两国看待世界事务的基本观点和处理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其二,俄罗斯和中国的领导人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认识非常接近。他们都集中于发展国内经济,保持政治稳定,在努力实现国家统一的同时重建国家实力和国际威望。正如普京总统在2006年3月22日俄中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所强调的:“我们都在处理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类似问题,并都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然,中国不会反对俄罗斯这样阐述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自然成为了俄罗斯的伙伴和友好邻邦。

其三,两国在国际政治中都奉行务实主义。2006年5月10日,普京总统在俄罗斯联邦议会进行年度发言时指出,“现代俄罗斯外交政策建立在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务实、可预期和国际法的优先地位”。③ 同年3月,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俄罗斯和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都遵循相似的原则,即务实、始终坚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④

其四,中国对于俄罗斯现代化及其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普京认识到,俄罗斯要成为世界大国并在多极世界中作为一极存在,必须依赖于其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存在,而该地区前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已经将俄罗斯排除在外了。

普京似乎认同俄罗斯要同时平衡东方和西方的观点,并且把中国看做这一平衡中的东方支柱。在他看来,要想维持这种平衡就必须充分重视亚太地区,加强与这一地区的合作。

普京也认识到,虽然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其进入亚太的天然基地,但这一地区的经济非常薄弱。如果俄罗斯不想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发展过程之外,它必须开放和发展东部地区,而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技术交流将是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没有改变俄罗斯在近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基本战略,也没有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变远东地区令人担忧的经济发展形势,但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普京总统已经开始多次强调太平洋地区和远东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其五,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开始取得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同时,美国在中亚地区经济介入的力度开始增强,这也促使俄中两国的领导人寻求更紧密的合作。

普京对中国的看法不可避免地导致他想在各个不同领域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三 哲学理念与现实政治:位于两者之间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普京总统的表态与其他俄罗斯高层领导的言辞之间以及总统和政府法令与俄罗斯官僚机构的真实行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许多好的想法并没有付诸实施,因为政策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但不论是由于俄罗斯官员办事拖沓,还是政治家无法将其承诺与行动有效连接,这两者都不是全面实现普京总统对亚太地区和中国政策设想的唯一障碍。俄罗斯之所以没有能够制定出包括对中国在内的具体政策,还受到其他一些正面和负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俄罗斯人(特别是东部人群)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对俄罗斯的某些产业来说(如军工、石油和林业等),中国的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俄罗斯大多数政治和商业精英及民众对欧洲抱有好感。

第三,某些政治和商业集团的经济利益。对西伯利亚通往太平洋能源管线最终走向的争斗就反映了这些利益集团的冲突。

第四,客观障碍(社会、经济、心理等)。在这方面,特别要提到20世纪90年代关于“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人口扩张”的宣传,这导致俄罗斯人怀疑中国是否抱有其他目的。

第五,俄罗斯权力机构、商业精英和民众在外贝加尔和远东地区领土边界的特殊利益和对中国的看法。

第六,全球和地区政策(如反恐斗争、朝核危机、中亚问题等)。

第七,世界大国的利益和政策。首先是美国和日本在近东的利益和政策,美国始终试图阻止俄罗斯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第八,中国的利益和政策,其中包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益、“走出去”战略、国内经济改革的趋势、对俄罗斯及普京总统政策的看法等等。

第九,中国对普京外交政策及其对华政策的评估,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专家们的观点于2002年初形成并发展,此后就没有太大变化。来自各类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文章,如2002年王立新、2003年夏义善、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和姜振军、2006年郭力⑤ 以及上海学者冯绍雷和相兰欣编辑的著作⑥ 都为我们总结中国对上述问题的基本看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材料。大多数中国学者都认为:(1)普京总统继承了叶利钦外交政策的主要路线,并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进;(2)务实、民族主义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首要地位是普京外交政策的核心,这一政策应该服务于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发展;(3)普京总统力图提升超级大国政策;(4)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传统以及普京总统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不可避免地导致他的亲西方倾向。当然,他仍然致力于通过“欧亚主义外交”加强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⑦

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对普京总统抱有友好态度,这是因为:首先,普京宣布的政策与中国对内和对外政治的原则相似,容易理解。其次,普京对发展俄中合作的积极姿态。最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对华政策上往往自相矛盾,普京似乎要好一些。

总而言之,中国学者高度赞扬了普京总统的行动,因为他“不仅为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俄罗斯积极有效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⑧ 这一外交政策考虑到了中国的利益并且有利于中俄之间的合作。

四 俄中关系取得的成就

第一,俄中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法律和政治基础的不断加强已经成为俄中关系在21世纪初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2001年7月,普京总统和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俄罗斯-中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都认为这一文件为两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积极展开对话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7月16日发表的《俄中联合声明》将这一文件称为“决定新世纪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后的五年多里,两国的高层官员举行了多次会晤,并在不同领域签署了多项新的协议。仅在2005年一年里,中国国家主席就两次到俄罗斯访问,而且在参加其他重要国际论坛的过程中,俄中两国领导人又进行了两次场外高峰会晤,同时俄中两国政府领导人还举行了第十次定期会面。2005年7月,普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签署了《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这反映了两国对当前世界形势及关键问题的共同看法并一致承诺努力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

第二,俄中边界问题最终解决。

普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认为边界划分是两国之间的重要政治问题,需要尽一切努力寻求妥善解决。2004年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普京总统指出:“俄罗斯和中国都显示出了智慧,做出了兼顾双方利益的平衡决策。在俄中关系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划分边界。”按照普京总统的观点,“边界的确定为两国航运、生态治理、保护环境和农业耕作等领域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机会。这还将有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国际关系,造福于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⑨

第三,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其成功发展。

自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发表后,在此后的五年里,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确保欧亚地区稳定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蒙古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了该组织。实际上,这一组织已经成为欧亚地区最大的国际组织,人口超过了30亿。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扩展到了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普京总统在评价上海合作组织五年多来的经验时,将它视为“通过多边形式展开合作的良好典范”。⑩

第四,贸易和经济联系健康发展。

2001~2005年,俄中贸易增长了2.7~2.8倍,按照中国的统计数据,从107亿美元增加到291亿美元;按照俄罗斯的统计,则是从72亿美元增加到203亿美元。同期,俄罗斯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增长了1.6倍,从20亿美元增加到32亿美元;同时,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增长了3.2倍,从18亿美元增加到57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活动不断增加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2006年3月21日,普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在《俄中联合声明》中提出,希望到2010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能够达到600亿美元~800亿美元。

第五,俄中不断加强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是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2005年8月,俄罗斯和中国第一次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在俄中合作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表明了两国在军事上不断发展的友好关系以及双边关系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六,两国人员和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

尽管只是免签证的观光或更普遍的短期商务旅行,但旅游已经成为俄中人民认识和了解两国不同文化的主要渠道。每年至少有180万俄罗斯人和100万中国人越过俄中边界相互旅游参观,有了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大规模的边界交流活动为拥有漫长边界的两大文明建立起新的文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俄罗斯和中国的领导人宣布2006年将在中国举行“俄罗斯年”活动、2007年在俄罗斯举行“中国年”活动,这很有可能成为国际关系中极富特色的重要事件。围绕这一活动,两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活动超过250个项目,其中大部分涉及人文领域。

第七,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影响不断提高成为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和向世界开放的推动力量。

由于中国的持续推动,黑龙江流域位于俄罗斯境内从贝加尔湖以东至日本海以西的广大地区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日益融入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并服务于其更长远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边界地区都依赖于中国的商品(衣服、鞋、纺织品、日常用品)和食物(牛肉、鸡肉、蔬菜、水果等)。据估计,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商品的60%都产自中国。

这些地区需要大量的中国劳动力,这里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都在为中国服务,旅游业的繁荣主要依赖中国人的短期商务旅行。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成千上万的居民都依靠与中国有关的商业活动来赚钱谋生。

五 俄中关系的未来前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普京总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和发展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但他对中国和东北亚地区的意图和战略至今仍然模糊不清。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尚未清晰阐明俄罗斯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他们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认识未来中国在俄罗斯内政外交上所处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只不过是通过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来说明其和平发展与进行现代化的思想主张。当然,我们还是可以透过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预测未来俄中关系的一些基本要点。

第一,中国在俄罗斯的亚洲政策中处于绝对优先地位,印度则排在第二位。

第二,似乎有迹象表明,中国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政策权衡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美国。2006年6月之前,在普京时期每一份重要政治文件中(从2000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到2006年5月普京总统对联邦议会发表的演讲),中国几乎都排在俄罗斯地缘外交政策重点的第四位,排在前三位的则分别是独联体、欧盟和美国。2006年7月,普京总统与俄联邦驻外大使和常驻代表会面时,在谈到俄罗斯与独联体和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之后,紧接着就转向俄中关系,而只是在讲完与印度的关系之后,才提到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稳定意义”。(11)

第三,俄罗斯认为中国有助于其进行国内经济改革,而且是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可信赖的伙伴。在过去的半年多里,普京总统一再重申,俄罗斯“将继续推进两国的双边战略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协调两国之间的行动”。(12) 俄罗斯政府认为,总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坚持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且要采取新的步骤进一步扩展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伙伴关系”。(13)

第四,俄罗斯已经认识到“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概念存在的问题。

尽管俄中之间的经贸联系迅速发展,但这一领域仍然是两国双边关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按照普京总统的观点,俄罗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俄中贸易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原材料仍然占据着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绝对主导位置”。(14)

中国和俄罗斯在上述贸易领域的数据差异(2005年中国的统计数据为291亿美元,而俄罗斯则为203亿美元)则显示了双边贸易领域存在的根本缺陷。

在过去两年多里,俄罗斯和中国政治与学术界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俄中两国之间缺少相互理解和信任。尽管在相互举行“国家年”的大背景下,大众媒体热衷的关于“中国扩张”的论调有所缓和,但“中国威胁论”的阴影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双边关系。有关俄中国土争议、政治对立和边界冲突的不满声音以及对俄罗斯保护和捍卫其太平洋地区领土缺乏信心,这些都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两大邻国在语言、历史和其他方面的障碍也加深了各自的文化和心理差异。

2006年6月27日,普京总统在会见俄联邦驻外大使和常驻代表时,简短地总结了过去一些年来俄中关系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全方位的友好关系。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且要采取新的步骤进一步扩展俄中两国的双边关系。非常重要的是,两国伙伴关系的发展速度和内容不仅反映了俄罗斯和中国本身的快速发展,而且反映了我们两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变化。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国的双边战略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两国的行动。”(15)

没有迹象表明在今后两年里,俄罗斯对中国的政策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在普京总统的最后任期内,他完全有理由将“俄中关系历史上的最好时期”纳入其总体政治策略之中。

注释:

①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7/17/1950_type82914_109036.shtml.

②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3/20/1117_type82914type82916_103264.shtml,March 20,2006.

③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5/10/1823_type70029type82912_105566.shtml.

④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3/20/1117_type82914type82916_103264.shtml.

⑤王立新:《试论普京务实外交与中俄合作》,载《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2期,第7~11页;夏义善:《俄罗斯的外交走向:大西洋主义,还是欧亚主义》,载《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第20~25页;李凤林:《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与中国》,载《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2期,第19~21页;姜振军:《俄罗斯外交调整的背景和意图探析——俄罗斯对外政策十年综述》,载《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第3期,第43~46页;郭力:《俄罗斯东北亚战略评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第50~54页。

⑥冯绍雷、相兰欣编:《普京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⑦郭力:《俄罗斯东北亚战略评析》,第52页。

⑧李凤林:《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与中国》,第20页。

⑨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4/10/14/1328_type82914type82915_78017.shtml.

⑩普京会见俄罗斯驻外大使和常驻代表时的讲话,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6/27/2040_type82912type82913type82914_107818.shtml。

(11)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6/27/2040_type82912type82913type82914_107818.shtml.

(12)2006年5月10日,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5/10/1823_type70029type82912_105566.shtml。

(13)普京在会见俄罗斯驻外大使与常驻代表时的讲话,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6/27/2040_type82912type82913type82914_107818.shtml。

(14)普京在俄中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06年3月22日,http://www.kermlin.ru/appears/2006/03/22/1123_type63376type63377type82634_103471.shtml。

(15)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6/27/2040_type82912type82913type82914_107818.shtml.

标签:;  ;  ;  ;  ;  ;  ;  ;  

普京的对华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