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及其抗震防灾启示论文_高佳琪

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及其抗震防灾启示论文_高佳琪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断续发生了将近1600次地震灾害,而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由此可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如何做好防震抗灾工作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地震防灾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些地震中倒塌的建筑多是农村居民住宅,5.0级的地震都会给农村住宅造成较大的破坏、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失。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的抗震防灾能力相对较弱。在发达国家,6级7级的地震,其死亡人数仅为几人到几十人之间,比如美国和日本等,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人数居然高达数百人甚至数万人,而造成这种巨大差别的主要由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同导致的。

美国加州于2003年发生6.5级地震,其死亡人数仅为3人;日本新潟于2007年发生6.8级地震,死亡人数仅为11人,日本东北地区于2008年发生7.2级地震,其死亡人数仅为10人。而发展中国家的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却非常的大,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印度古吉拉于1996年发生6.1级地震,其死亡人数高达1万多人;伊朗巴姆于2003年发生6.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3万多人;我国四川汶川于2008年发生8.0级地震,遇难人数达69197人,失踪人数达18379人,房屋倒塌面积达10709.6万平方米。地震伤亡人数和居民建筑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分析农村居民震害特点并做好抗震防灾工作十分必要。下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民居的结构特征,研究了我国农村民居的震害特点及原因分析,总结了农村民居在抗震防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表述了对于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的启示。

1 农村民居的结构特征

农村民居的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它的抗震设防能力,不同的结构特征其具备的抗震防设能力差异也相对较大。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农村民居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也就是土(石)坯承重墙房屋,它的墙厚只有400mm,因此可以说强度非常低,且纵横墙交接处没有设计拉结,由此可见其抗震性能不高,当发生地震时这些建筑特别容易倒塌。到了20世纪90 年代,房屋结构以砖木结构的瓦房为主,这类房屋如果遇到地震灾害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而现如今的农村民居多以2-3层砖混结构为主,通常它不设置构造柱和房盖处的圈梁,只设置地圈梁和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此类民居如遇地震2层以以上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

2 农村民居的震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和考察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地震应急措施以及农村民居的震害现象,对我国农村民居的震害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2.1 房屋整体性较差

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因为它的预制空心板直接搭在承重墙体上,或者直接搭在梁上,缺乏可靠的了解,一旦发生地震容易脱落。

2.2 墙体砌筑质量不高

农村民居砌筑墙体所用的材料质量不高,以石灰砂浆、泥砂浆以及混合砂浆为主,其黏粘力较差、耐久性也通常较差,因此导致墙体的砌筑质量不高,当地震发生时民居抵御地震剪力的能力较差,进而容易倒塌。

2.3 外墙承受力不均匀

房屋上部结构没有垫板、圈梁导致外墙承受力不均匀,加之檩条的搁置长度未达到抗震要求,使得端檩无法出檐,进而使外墙的承受力更弱。

2.4 墙体裂缝

没有对纵横墙的交接处进行咬槎砌筑导致拉结措施无法真正做到位,进而使得墙体容易发生外闪开裂或者纵向开裂。

2.5 门窗洞口45º倾斜裂缝

农村民居通常不在门窗洞口进行过梁设计,即使设计了也多数存在着支承长度不够的现象,使得地震发生时门窗洞口容易出现45º倾斜裂缝。

2.6 重复破坏

有很多房屋在地震中并没有倒塌,却因余震的反复破坏而倒塌,这和住宅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施工质量不高致使房屋抗震能力差。还有的房屋经历多次地震后就已经受到破坏,然而人们对它进行为主后又继续居住,这样的房屋潜伏着很大的微信,再经历地震时很容易倒塌。

2.7 屋顶掉瓦溜瓦

地震中经常会发生房屋溜瓦的现象,它是众多震害中相对较轻的一种,它通常发生于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滑落的瓦片很容易使过往的居民受伤、其危害也较严重。此外,雨篷和护栏等附属构件在地震中也容易发生坠落,因为在房屋建造时这些构件没有和主体结构有效固定在一起,地震时这些附属构件坠落容易发生人员伤亡情况。

3 农村民居在抗震防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房屋建造时没有考虑抗震设计

农村的民居通常是依据当地的传统习俗习惯和自然条件进行建造,建造者可能是当地的建筑工匠,也可能是农户自主设计。砖混结构的民居在高宽比方面没有依照相关标准,其高宽比往往超限,进而致使承重体系缺乏合理性,因此民居的抗震能力较弱。

3.2 民居建设过程中无质量监理

当前,我国农村的房屋建筑市场缺乏一定的学术性和规范性,它处于一种自发且无序的状态,在农村民居的建设过冲中没有质量监理,因此农村民居的建筑质量参次不齐、很难统一。没有质量建立就会导致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例如实用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非常低,再如砂浆灰缝不饱满等问题。此外农村建设的房屋通常还存在着房与房之间的间距不符合标准和朝向不统一等问题,在地震发生时相邻较近的两个房屋上部结构相互接触碰挤,大大的加剧了地震带来的危害,同时使得救援工作变得困难。

4 农村民居抗震防灾启示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农村民居的震害调查,发现农村建房过程中存在着不考虑防震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的启示,具体如下:

4.1 重视抗震防灾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意识

政府要重视在抗震救灾方面的宣传工作,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抗震防灾意识,让他们具备地震安全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到农村地区进行抗震防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现场讲解抗震防灾的常识,在讲解完成后最好设置问答环节,对于居民的提问要积极的回答以帮助居民解除抗震防灾方面的疑惑、增长抗震防灾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和电视等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到农村抗震防灾知识。

4.2 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排查地震安全隐患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地震对我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而没有及时的排查地震安全隐患是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其中包括校园,如果平时对建筑物做好定期抗震检测工作、及时排除隐患能够大大的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所以,政府应该重视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要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排查工作。

4.3 做好地震应急工作

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并定期组织演练是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有力措施,居民定期的进行地震演练能够在地震真正来临时临危不乱、理性应对。政府要把民众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地震应急宣传工作,以提高民众的防震救灾的意识。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农村地震应急小组,小组提前对该地区发生地震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定期组织民众进行逃生训练、储备救助装备,此外还可以到当地学校去做抗震防灾宣传。如此,当地震真的发生时人们心中的恐慌程度会大大的降低,人们会依据平时所学到的地震应急措施,能够大大的降低地震带来的伤亡率。

4.4 提高农村建房的抗震意识

农村居民在建房时往往不考虑抗震设计,而建筑的抗震能力差使得地震对之的破坏力加大,因此应该提高农村建房的抗震意识。定期的向农村民众宣传建房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随意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改造、进行加层设计的危害性,鼓励民众建设房屋要保证房屋体形规则、对称,同时还要说明户与户之间距离太近的危害性,要求民众在建房时要与邻户保持合理的距离。

4.5 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相应的培训

农村当地的建筑工匠虽然对建房适宜比较熟悉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他们房屋建设的专业性,培养他们的房屋抗震施工的技能,从而使农村民居的建筑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

4.6 对农村旧民居进行抗震排查

农村的旧民居的抗震性能非常弱,因为它们在建设时就没有进行抗震设计,因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的就民居进行抗震排查十分必要,针对不同房屋的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加固、改造或重建建议,为了提高民众的配合积极性,可以给予同意改造、加固或重建的民众经济补助,引导农民建造更安全、适用的住房。

5 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5.1 严格监督、管理建材市场

农村教材市场缺乏一定的秩序性和规则性,很多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混在正常的材料当中,在民众进行购买时很难辨别真伪,这给农村民居的建造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要严格对农村教材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抵制不合格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导民众学会辨别和拒绝伪劣建材,鼓励民众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

5.2 严格监督、管理施工过程

农村民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有居民或者当地的建筑工匠自行把控、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应该对农村民居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在施工之前,可以向农民参照专业工程师设计的带有抗震设计的房屋施工图纸,以保证农村民居能够达到抗震设计的要求。而在施工过程当中,首先要对地基的选择进行严格的把控、严格检验基础持力层,对于古河道、断裂带和软土层等绝对不可以作为地基,或者对于无法达到要求的地基进行夯实处理,比如可以通过灌注技术来夯实处于河流流域的软弱地基土层。此外,在地上建设阶段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管控,指导民众依据规定的比例进行比配,除此之外,还要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把关,禁止使用质量未达标的钢筋,选择质量达标的钢筋,且要严格依照图纸进行施工。最后,当发生一些强度并不大的地震后,要对房屋进行及时的检测,定期考察出现裂缝的房屋并要将裂缝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进行记录,及时的安排裂缝修补工作,同时还要提高民众对于震后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警惕性,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6 结语

在经历了我国近些年的地震以后,比如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人们的地震安全意识逐渐的提高,如何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近些年来的地震情况发现地震伤亡人数和居民建筑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农村居民震害特点进行分析并做好抗震防灾工作迫在眉睫。农村民居的震害特点为房屋整体性较差、墙体砌筑质量不高、外墙承受力不均匀、墙体裂缝、门窗洞口45º倾斜裂缝、重复破坏、屋顶掉瓦溜瓦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村房屋在建造时没有考虑抗震设计且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质量监理。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重视抗震防灾宣传工作以提高群众意识、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排查地震安全隐患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等。此外,还要提高农村建房时的抗震意识,对农村旧民居进行抗震排查,要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专业培训。最后还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监督和管理建材市场和施工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凤来.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受损建筑加固通用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JGJ161-2008.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雷静雅,杨辉,韩晓光,胡坚.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及其抗震防灾启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05).

[4]冯学明.试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与质量监督[J].建筑,2010(07).

[5]李书进,毛羚,陶礼龙,邵渊丹,沈少波.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0(01).

[6]翟文杰,王丽莉,宋思然.辽宁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0(01).

[7]王飞剑,杨斌.基于抽样数据的山西北部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科学.2016(04).

[8]甄盟,杨斌.基于抽样调查的山西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研究[J].山西地震.2015(04).

论文作者:高佳琪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及其抗震防灾启示论文_高佳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