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链论文,中国电影论文,其对论文,结构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起用了好莱坞一线明星、主演《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男主角。这一行为或许将标志着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从整合港台等华语区域电影资源到亚洲电影资源再到全球电影资源的阶段,而进入到了全球电影产业链建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的又一次全面调整和升级,但人们对中国电影产业通过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国际分工、竞争和整合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全球电影产业链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从全球电影生产与传播的现状来看,电影产业通过全球产业链实现成本控制、延长价值链、获取最大利润,已是基本趋势。
一、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
讨论电影全球化的成果已经很多,这些讨论将电影全球化问题放在全球、区域、民族、地方等所构成的分析框架中,或者将民族电影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系统,强调其与其他民族电影产业、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或者将电影全球化问题等同于资本、产品等的全球性流动,或者将电影全球化视为关系全球电影文化秩序的问题。
上述全球、区域、民族、地方分析框架中的研究成果大多忽视了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具体情况,没有充分关注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分析框架对于全球电影目前结构和发展的影响,而事实上电影资本、电影人才、电影技术、电影产品、电影市场等电影产业链的构成要素都已经具有高度的全球化形态了,仅依靠以国家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不能充分揭示其存在。因此,如果再用全球、区域、民族、地方的分析框架去分析全球化时代的电影固然还具有其分析价值,但已经不再充分了。全球电影研究需要具体的全球电影产业链分析框架,才能从另一个视野考察全球化电影的历史和当前的结构。
所谓全球电影产业链是指各种电影资源根据其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流动和整合所构成的产业链形态,涉及全球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关系及其价值、全球电影产业多维的结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以及电影资源在整个产业链上流动与整合关系等。一方面,电影生产与传播的要素和关系在突破民族-国家电影产业体系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根据其竞争力,形成在全球电影产业链及其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电影资源全球电影产业链的流动性特征,不仅导致了电影的全球性竞争和整合,而且导致了全球电影产业链空间分布的变化,其中心、边缘的位置会因为民族-国家、地区等的电影政策、电影要素的相对成本、收益关系等在全球空间中展开调整。
一般来说,全球电影产业链分析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方面,即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形态和产业链的整合状况。我们先看看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形态及其特点。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指的是电影资源和电影生产与传播能力全球分工形态及其结构关系。它强调不同区域、国家、城市等空间中的电影资源因为质量、数量、成本、效率、管理、规模以及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资源和能力差异,甚至比较优势。它更强调因为当代电子信息、传播、国际投资、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全球电影产业链的融合和延长,产业链的延长所造成的全球电影产业结构、价值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种电影资源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上的流动。
虽然电影产业从制作到作品到发行传播以至消费都具有独特性,如电影制作过程的非标准化、电影文本艺术独特性、电影文本复制成本与运输成本在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总成本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电影消费的非排它性,这些决定了电影产业链形态无法复制普通工业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形态。①但电影产业链依然具有国际分工,因为电影产业链会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不同区位优势,既存在着整个产业链上不同要素的区域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从创意到终端市场所具有的结构性比较优势,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不仅已经存在,而且对电影生产与传播具有决定性影响。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涉及产业要素的国际横向分工和产业链环节的纵向国际分工两个问题。
全球电影生产要素的国际横向分工
电影生产与传播要素资源在产业链上存在国际横向分工。一般来说,电影生产与传播的要素包括资金、管理、制作、人才、设备、外景地、服装道具、传播渠道、后期制作技术、营销、展映窗口、体制等。电影产业链要素的成本、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技术构成对一部电影的国际生产与传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资金要素就涉及融资的规模、利息、汇率、资金管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等影响电影收益的问题。不少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发展战略中都注重加强这一要素的建设。印度新闻和广播部长普拉莫德·马哈詹认为印度政府于1999年初解除了外国人不能投资印度电影工业的禁令,“不仅使制片商有可能获得外资,而且还使人们可以按15%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款。过去制片商向国内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48%,如今15%的年利率意味着可大幅度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②韩国也通过投融资改革振兴民族电影,“90年代初期为鼓励大财团进入电影界制定了减免税收的电影振兴政策。1997年后实行抵押版权融资制,比如1998年,国有的电影振兴委员会为10部电影作抵押版权融资,共提供30亿元韩币。这10部电影其中就有林权泽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春香传》。第三种举措同样重要,即是在1997年将电影业列入风险投资行业”。③而人才的专业水平与数量、成本、明星影响力、工会组织、劳工法等也会影响电影收益。④
传统上,除好莱坞等之外,大多数电影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国家都强调民族-国家电影生产体系的完整性,通过公共政策甚至国家控制的方式影响电影资源的国内分布与流动。但这种电影资源分布方式在全球化时代发生了改变,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发展将电影要素及其技术构成变成全球性结构关系问题。
一方面,电影要素分布已经具有全球化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这些要素的数量、成本、质量及其技术构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民族国家虽然还在对电影要素的分布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从行政管理向市场调节转变、发挥作用的范围大大缩小以及民族国家电影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等,都为电影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条件。如果说以前只有欧美、香港、日本等少数地区的电影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全球流动并因而形成自己的要素优势,那么现在的中国、印度、泰国、韩国、阿拉伯以及拉美、澳洲甚至非洲等国家都已经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参与到电影资源的全球分工之中。从这些地区的资本、人力、制作和市场等要素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其端倪。如电影产业一直不太完善的中东地区,其资本要素在当前的全球电影产业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电影如果要实现投资与收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在考虑目标市场和文化折扣等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电影要素的国际分工,整合全球电影要素。这种电影产业要素的全球分工及其比较优势结构意味着全球电影要素成为某一国家、地区、跨国集团、普通电影企业制定和实施电影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全球性要素的比较优势关系而不只是民族-国家或区域内部电影要素关系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结构-行为-收益关系的核心。
就目前各地区在电影产业链上的要素分工与结构关系来说,好莱坞以其全球性融资渠道、成熟的商业电影制作经验、来自全球的电影人才、大媒介集团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全球营销体系实现了在全球电影市场攻城略地之意图,具有其他国家或地区难以抗衡的比较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好莱坞对所有电影要素的全面垄断,因为一来好莱坞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对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要素的充分整合,而非建立在以洛杉矶为核心的美国电影产业自身中,二来美国在众多电影要素上已经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在制作成本控制方面,好莱坞已经失去了其竞争优势,“好莱坞已经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了海外市场。由于影片成本越来越高,近几年里,好莱坞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海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都成了好莱坞电影拍摄场地的首选。以去年为例,共有240部影片是在美国之外拍摄的,国内拍摄的影片仅为70部,而在加利福尼亚拍摄的电影仅有35部……同时,大片也有向海外进军的趋势,《谍中谍》续集的拍摄地点选在澳大利亚,《黑客帝国》的大部分拍摄工作也是在这里进行。乔治·卢卡斯更是飘摇不定,一会儿摩洛哥,一会儿巴西。而在好莱坞众多海外拍摄市场中,受益最多的要算‘近水楼台’的加拿大,因为相对而言,在加拿大,电影的拍摄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美国电影公会的杂志称,加拿大占据了美国81%的电影海外拍摄份额,近3年时间,加拿大还抢走了电影行业的60000个就业机会,并创下了10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⑤报告指出好莱坞电影因为制作成本导致的电影海外制作,给美国造成了36000个工作岗位和24亿美元的流失。⑥
近年来,新兴国家或地区在电影要素的国际分工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并因而建构了一定的全球电影竞争力,成为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的重要存在,并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新西兰欲以其独具特色的外景地和后期制作技术等要素优势要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⑦爱尔兰试图通过为高端电影提供服务、吸引海外电影来爱尔兰制作以促进本土电影发展,⑧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通过税收及临近好莱坞等优势力图吸引好莱坞电影来本地制作,印度电影以其观众数量之多、对印度电影类型的偏好、明星培养机制、低成本竞争、软件产业和电影产品数量之多等优势保证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立于不败之地,⑨香港电影欲整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制作与国际合作优势和内地的市场优势以图重新振兴,众多的电影后产品之上也印着中国制造: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区域在电影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如新西兰Weta Digital Ltd.在电影特技制作方面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使其成为《X战警:最后之战》、《龙骑士》、《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神奇四侠2:银影侠再现》、《尼斯湖怪:深水传说》、《心灵传输者》、《地球停转日》、《第九区》、《可爱的骨头》、《阿凡达》、《指环王》等影片重要的数字特技制作者。
从全球电影产业链的要素分工及其竞争力来看,中国内地电影产业在资金、硬件设施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其人力资源要素依然远远弱于欧美、日韩,也弱于澳大利亚、印度、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史坦利国际分析师认为“中国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除了资本之外,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长期以来传媒新闻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较多,但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缺乏对既懂产业运营又懂金融资本工具的跨学科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国影视传媒产业,相比发达国家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⑩《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至2009年4年中票房最好的50部国产影片中,有36部影片由港台或者国外导演执导,而内地导演的作品寥寥无几。内地导演中只有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韩三平、黄建新、尹力、高群书、宁浩、陆川等9人进入了这个名单。2006年至2009年,几乎每年票房较好的影片中,香港导演的作品都占据60%以上的份额。另外,这50部影片中,多数的制片人、监制、美术总监、武术指导等,都来自于香港,比如陈可辛、吴宇森、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甄子丹等。(11)中国青年电影导演培养机制成效也令人担忧,“当人们还在掐指数着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名字时,上海国际电影节自2004年起设立的亚洲新人奖已透出点点星火。从当年凭借《绿草地》获得关注的宁浩,到今天推出新片《钢的琴》的张猛,中国新生代导演梯队的形成能否在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实现,仍是一个悬念”。(12)
全球电影资本与营销纵向国际分工
电影产业链的纵向分工,即资本、制作、发行、院线、电视与新媒体、电影后产品开发等电影整个生产与传播过程的国际分工。全球化过程的深化、全球电影产业链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少地区或国家加强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等,都在强化电影产业链的纵向国际分工。
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西方、拉美并在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的东欧成为主导经济模式,带来了许多国家国内电影产业链的整合和逐渐进入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之中,其结果是电影投资、制作、发行、院线、电影后产品开发与生产等在被整合到全球电影市场中。再加上逐渐形成的以大投资、大制作和大营销为基础的高概念电影,需要通过全球性规模的、专业化的创意制作、营销发行、投资、院线和电影后产品开发,才能充分开发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以实现保证盈利。这些都推动了电影产业链垂直方向的国际分工,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电影资本跨地域流动、多个国家、地区争相加强电影制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台吸引制作的政策、跨国公司在全球收购院线、近年来电影或者媒介产业中不断出现的跨国并购案,越来越多的电影采取跨国合作的市场战略等,都意味着电影产业链纵向分工在电影产业发展中影响日益显著。
另一方面,新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录像、DVD、网络、手机等都在原有的影院和电视等展映窗口之外,极大地丰富了电影展映窗口,延长了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也提高了电影产业各环节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而不少国家将电影产业与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相关联则增强了电影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既形成了后电影产业,也延长了电影的价值链,这致使电影为本产业外的其他相关产业创造了越来越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影产业链的延长和关联性产业的增多,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电影产业链纵向上的专业分工越来越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越来越突出、电影生产与传播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电影制作在整个产业链中影响力下降、电影产品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开发在产业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电影产业链的延长和关联性产业的增多,既在不少国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很强的同电影产业链上游企业议价能力的新媒体公司,也强化了不少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战略性认识。这就导致了电影产业链纵向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的增强和结构关系的复杂性。
从纵向分工的结构变化来说,好莱坞在全球电影产业链纵向分工上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投资、品牌、创意、营销以及市场的环节上的竞争力还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电影所难以比拟的。但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促使电影产业链不断延长,也促使市场运作成本的不断攀升,因而产业链上每一环节的运作都需要面临更高的投资和更大的投资风险。这使得任何企业或者国家都无法有效地拥有电影产业链每一环节上的竞争优势,也使得任何层次的电影生产与传播者难以在全球电影市场的每一区域都可以获得充分的市场资源。全球产业链的国际纵向分工因此促使不少地区的竞争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而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电影产业链纵向分工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已在深刻地改变了电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结构。
法国电影的制作优势和艺术片的发行优势,香港的融资优势和商业电影制作优势,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院线优势和庞大的潜在观众群,印度电影的制作优势和成熟的本土观众,这些都是各地区电影在全球电影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所拥有的竞争优势,也是这些地区参与全球电影市场建构的重要资源。全球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电影市场日渐具有全球战略地位,并极大改变了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结构。《华尔街日报》结合电影产业链中受众规模因素分析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变化时说,“当导演亚当·麦凯为他2004年的热门电影《王牌播音员》续集四处搜寻投资者之际,他以为这在好莱坞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2004年的喜剧电影《王牌播音员》由史蒂夫·卡瑞尔和威尔·法瑞尔担纲主演。它耗资2000万美元,却赚得了9000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但是其中仅有500万美元来自海外票房收入。今年春天,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公司拒绝投资该片的续集,因为担心这部喜剧的独特美国式幽默在海外没有市场。麦凯说:‘事到如今,影业经济已经发生了改变。赢得国际市场的压力太大了,我们没办法’……对好莱坞来说,国际观众不断增长的影响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化。几十年前,电影公司的管理层很少注意一部电影的海外票房。有数据显示,现在海外票房销售在规模达320亿美元的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将近68%,而十年前它所占比例为58%。结果是,作为最美国化商品之一的电影现在正接受改造以适应国际观众的口味。各电影公司开始在诸如《特种部队》这样的美国大片中起用外籍演员。剧本也经过了改写以吸引全球观众。各家电影公司还在削减诸如爱情喜剧片这类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因为外国观众并不经常能看懂美国式笑话。一些好莱坞电影公司甚至已经开始为诸如韩国和巴西等市场投资、制作和销售原创电影”。(13)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效应已经逐渐凸显,并开始影响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索尼国际电影发行公司主席马克·扎克则直接表达对未来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的预期和焦虑,“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将成为好莱坞巨头们的重要战略对象”。IMAX公司高级副总裁沙万德在提到中国电影市场时感叹“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座未开发的钻石矿”。(14)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地位,也是中国创意资源在全球电影产业链建构中的影响力。报道称“无论是评论界的赞同还是票房的成功,李安、吴宇森、杨紫琼和其他来自亚洲的人正在美国创造他们的成就。过去十年里有比以前更多的亚洲人在好莱坞工作。仅仅香港电影工业就贡献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演员,徐克、黄志祥、林岭东等导演,以及袁和平、袁祥仁、元奎等动作艺术指导,然而,这些在好莱坞的亚洲人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15)
由此可见,全球电影产业链分工形态已经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等融入到全球电影市场格局中而形成,并已对全球电影生产与传播体系发生重要影响。
二、全球电影产业链上的国际竞争与整合
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第二个问题是产业链上各要素与环节之间新的竞争、合作与整合问题。目前,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竞争与整合依然空前激烈,以全球电影市场为战略目标的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等方面的竞争与整合已经成为电影产业链建构的核心议题之一。因此,国家、跨国传媒集团、地区加强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整合力量筹措全球资金、开展多国合作制片、布局全球发行体系、投资各地区院线、展开全球范围电影营销、创办或兼并电影新媒体等,以扩大自己的竞争力,这些已是电影融资、制作、发行等产业链建构的常态。
投资环节的竞争与整合
就投资环节来说,电影产业的竞争、全球电影市场的布局等都大大提高了电影产业的资金需求和投资的风险,当一部电影动辄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时,电影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风险已经远远超越普通电影投资者所能承担的范围,甚至一国范围内的投资。这意味着电影发展的资金不仅要通过多元方式筹措,而且会超出国家的范围,需要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寻找资金。因此,整合全球资本就成为电影融资环节颇为活跃的现象。
好莱坞自然是整合全球资本、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典范。报道称,“2008年底……斯皮尔伯格从印度信实娱乐公司那里募得5亿美元,使得梦工厂顺利和派拉蒙分手。后者近期搁置了与德意志银行一项4.5亿美元的交易,此项交易可能为30部影片提供资金,其中包括定于今年夏季上映的《变形金刚》续集……米高梅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就这笔生意商谈数月……在2005年财政不景气的情况下,迪士尼接受了瑞士信贷集团融资的王国电影公司的5.05亿美元投资,这是迪士尼1996年以来接受的最大一笔外部投资……美林投资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及其子公司至少30%的制片成本是通过外部的伙伴融资,相当于每年25亿美元”。(16)媒体分析称“中国制片厂也积极与美国伙伴合作……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曾表示,正在寻求资金以扩大发展,且已经与好莱坞电影巨头如索尼集团旗下娱乐事业SonyPictures合作。据悉,华谊的最大对手中国电影集团也相当重视在美国的发展项目。印度投资者也扩展到好莱坞,像信实集团除了完成与梦工厂的交易外,还买下约50间电影院。Moore表示,印度娱乐公司UTV过去3年内更砸下几千万美元,投资《破·天·慌》(The Happening)、《同名之城》(The Namesake)等电影”。(17)《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对好莱坞电影公司和片库的兴趣在不断增长,上海电影集团正在美国寻找投资机会。(18)报道称“洛杉矶的一家小公司国际电影金融联合公司正在莫斯科说服银行和私人投资者,帮助它筹措5000万美元以完成打包的六个好莱坞项目,包括一些一线演员,它们的资金在经济危机中都已经枯竭了”。(19)Nishith Desai Associates and Assocham的联合调查显示,“90%的印度国内E&M领域的公司都倾向于将来投资好莱坞,而不是宝莱坞,因为好莱坞能提供巨大回报,电影的成功率超过90%”。“‘海湾正在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关键的资本来源,区域投资者正在提高关于投资电影是一项有利可图的赚钱行业的认识’,一位地区媒介公司的高层官员说……‘这些地区的投资者传统上总是投资实体资产和银行领域。然而,最近的信用危机使得他们许多人怀疑这些投资工具,因为回报大大低于他们的预期。所以他们正在撤出并寻找投资电影等其他投资领域。于是,好莱坞现在比前两三年更加受到来自于世界各地投资者的青睐’……有大量的投资者想要参与这部电影投资,我们受到了来自近东和西方回应占压倒性多数”。(20)由此可以看到,一方面好莱坞依然具有全球电影资本的整合力,而且其融资方式也已经因为海外资本、尤其是新兴国家资本的介入而在发生重要变化,另一方面海外资本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好莱坞电影,促使其向全球电影投融资中心地位转化。
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扩大和产业价值链延伸而形成的规模效应、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化发展及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等所培育的电影市场潜力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造出的市场前景等,也使中国电影产业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多只基金参与到影视产业的投资中……正当国内私募基金大肆进军娱乐圈时,许多外资私募基金却在中国影视业市场悄然埋伏多年。其中,由数名曾是哥伦比亚、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的华人经理人担当管理层的‘铁池电影私募基金’早在2006年便宣布进入中国,计划五年投资拍摄20到30部中国电影。其资金来源为美国专门投资电影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Endgame,资金规模高达十亿美元。现阶段铁池电影PE主要投资一些小成本电影,主要力量还是在加强行业积累和人才队伍建设。”(21)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上,有10个电影项目签约资金达到27.94亿元人民币,中外合拍片占到60%。其中合拍片《飞虎》5.2亿元、《鼠之道》6.11亿元、《环形使者》3.9亿元、《香格里拉》4.69亿元、《青岛百合》5000万元、《奥罗拉》1.63亿元。(22)上述国内外进入电影产业的私募基金基本上都具有国际资本的特点,那些巨额投资的合拍片也有或欧美或日韩或澳洲甚至阿拉伯国家背景的资本。全球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信心和兴趣为中国电影产业参与全球电影竞争、合作和整合创造了资金的基础,而中国内地电影在与港台、日韩等亚洲地区或国家合作基础上,展开与好莱坞电影比较深入的合作,更全面参与全球电影产业链建构,同全球资本对中国电影的兴趣不无关系。
制作环节的国际竞争与整合
就电影制作环节来说,全球电影产业链上的竞争与整合也非常激烈。即使不考虑好莱坞多年以来对国际电影创意因素和制作环节的整合,目前全球出台措施吸引海外电影到本土制作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将电影制作留在本土的已经从2000年的3个发展到12个,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匈牙利、爱尔兰、新西兰等。其中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已经有力地建构了他们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上的竞争力。
英国电影理事会根据2001年到2006年间发行的200部最成功影片,总结出好莱坞最有影响力英国电影明星和最成功导演名单,其中奥兰多·布鲁姆、伊恩·麦凯伦、克里斯托弗·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伯纳德·希尔、伊万·麦奎格、凯拉·奈特利等都创造了十多亿英镑甚至三十亿英镑的全球票房,英国导演迈克·内威尔、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诺兰、保罗·格林格拉斯、比班·基德龙等也创造了数亿英镑的全球票房。由此可见英国电影在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创意和制作环节的竞争力。
加拿大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到好莱坞电影制作成本逐渐攀升导致了电影制作向好莱坞之外地区或国家转移的产业形势,采取多种政策吸引好莱坞电影到加拿大制作。1995年,加拿大以影视产业税收抵免制度取代投资补贴制度,每年返还制作商的金额达到60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具有加拿大电影制作中的劳动成本的25%。1996年,加拿大政府创立了加拿大电视与有线电视制作基金,2亿美元的年度总预算中的1500万用于电影,加拿大电视电影公司每年为加拿大电影的发展、制作、发行和市场推广提供4000万美元的资金。另外,加拿大10个省和3个特区都提出了劳务费用或者制作成本税收抵免政策以吸引外资电影制作,其幅度也常常超过联邦政府。不列颠哥伦比亚、安大略、魁北克、新布伦瑞克、新斯科舍、马尼托巴六个省也都建了电影基金。2004年加拿大政府将影视制作服务税收抵免额度从11%提高到16%。安大略省则将抵免额度提高到17%,魁北克制作服务税率抵免提高到20%,不列颠哥伦比亚提高到18%,马尼托巴更是提高到惊人的55%。据估计,2006年好莱坞电影在加拿大制作的费用大约为10亿美元,而加拿大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政策刺激和汇率等为好莱坞制片商提供了5.7亿美元资助。总之,加拿大“联邦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和由地方政府推行的其他税收抵免促进了加拿大电影和电视制作能力、基础设施,使得加拿大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影与电视制作水平”。(23)
自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吸引外国电影制作的税收减免政策之后到2005年,澳大利亚共吸引了18部外国影片到澳大利亚制作,每年在澳大利亚制作的外国电影数量从3部提高到7部;外国电影在澳大利亚的制作费用达到9亿4000万美元,增加了194%;外国电影制作费用在澳大利亚电影制作费用中的比例也由38%提高到64.5%;每年为澳大利亚电影产业创造690个工作岗位。但在2004财年、2005财年,外资电影在澳大利亚制作就开始停止增长,而在2005财年、2006财年,外资电影在澳大利亚的制作费用及其在澳大利亚电影制作费用中的比例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澳大利亚电影委员指出,2002财年、2003财年澳大利亚电影制作费用从前一个财年的6.63亿美元降到5.13亿美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外国电影制作费用的大幅减少。(24)2007年,澳大利亚政府根据汇率变化和国际电影产业竞争状况,调整了外资电影制作税收优惠资格,降低了税收优惠的制作费用总额、制作费用在澳大利亚使用的比例等方面的门槛,也提高了税收优惠的幅度和电影资助的额度等,将税收返还率从12.5%提高到15%,使得澳大利亚吸引外资电影制作出现了新的增长。“根据澳大利亚电影协会的年度统计,2007年摄制了27部澳大利亚电影(其中包括3部和海外公司联合制作的影片,这三部影片到2007年6月30日已经进行了12个月的拍摄),其总投资差不多2.32亿美元(合2.7亿澳元),较之以往几年的影片总投资要高出1.23亿美元(台1.5亿澳元)。”(25)2010年澳大利亚再次调整了电影刺激政策,取消了在1500~5000万美元之间的外国电影制作费用必须有70%用在澳大利亚才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电影基金资助对象从投资不低于300万美元降到不低于250万美元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以图吸引更多的外国电影在澳大利亚制作。
全球电影产业链也将中国电影制作推进到国际竞争和整合的战略发展之中。不仅中国题材或中国元素成为全球制作中颇为关注的领域,而且中国电影也以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等力量整合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际性电影制作资源,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伯爵夫人》、《面纱》、《黄石的孩子》、《功夫之王》、《木乃伊3》、《功夫梦》、《金陵十三钗》、《环形使者》以及即将投拍的《双枪科恩》、《欲望大明宫》、《太极》、《中国探险》、《巾帼英雄》、《星舰奥罗拉》、《美猴王》、《鼠之道》等影片,都是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欧美导演、演员或者编剧等参与制作的。尽管这些合拍片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制作的全球竞争力建设,而且即将投拍的电影项目中,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整合力和话语权也在不断提高,不再是好莱坞制作单方面地整合中国电影资源。媒体报道,“最近,好莱坞导演受邀执导中方主导影片的消息频频传来,道格·李曼、安东尼·福奎都有了‘东游’计划,而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季30亿元的成交项目中,有80%为中外合拍……把洋导演‘请进来’,正是希望借助他们将优秀的中国故事以适合国际电影市场的方式讲述出来,从而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去’”。(26)以怀柔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等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制作正在以其设备、技术、人才、成本、政策支持等参与到全球电影制作竞争之中,尤其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离岸制作竞争中。(27)由此,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在经历引进海外电影到引进海外资本再到引进海外文化创意人才和全面参与国际电影制作,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电影一次更深入的全球化战略的开始。
发行和展映环节的国际竞争与整合
发行和展映环节的竞争与整合也许是电影产业链国际竞争与整合最激烈、最典型的环节。全球电影产业链中,好莱坞的发行控制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极具市场价值的片源、成熟的发行体制、跨媒介资源、全球主流发行渠道与院线,使他们发行的影片不仅占据各地区主流院线每年放映影片的半壁江山,而且获得了全球电影票房的绝大部分份额。与此同时,这些发行公司在电视网、互联网、DVD等市场也占据比较优势。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还利用自己的发行网络,通过独自发行、合作发行、委托发行等方式,以买断或者分账的方式在全球发行其他地区生产的影片,从而影响全球电影市场供应。总之,好莱坞不仅在北美而且在其他不少国家或地区都具有绝对的终端市场控制力。如新闻集团、索尼等好莱坞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已经控制澳大利亚的发行渠道,其结果就是好莱坞电影在澳大利亚大行其道。如2008年澳大利亚放映了392部电影,票房总额9.454亿澳元,其中放映美国影片219部,票房为7.975亿澳元,平均每部电影票房370万澳元;英国影片29部,票房7530万澳元,平均每部票房260万澳元;澳大利亚影片40部(包括合拍片),票房3550万澳元,平均每部电影票房90万澳元。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本土电影在10个以下银幕放映的为18部,在11~29个银幕放映的为4部,30~69个银幕放映的为6部,70~199个银幕放映的4部,200个以上银幕放映的仅有《澳大利亚》一部。而美国电影只有16部在10个以下银幕放映,11部在10~29个银幕放映,25部在30~69个银幕放映,52部在70~199个银幕放映,54部在200个以上银幕放映。
欧盟也非常重视欧洲电影发行能力建设。欧盟的“媒体2007年计划”总预算的65%投资到发行和推销欧洲影视产品:赞助“欧罗巴电影院网络”提供位于53个国家340座城市的670个电影院的信息,以增加非国产欧洲电影上映场次,使非国产欧洲电影发行量从10%增加到20%;举办电影节和电影展览,每年赞助100多个电影节,放映15000多场次欧洲电影,观众达250万人次之多;鼓励采用全球标准的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发行视听作品,资助电影院将设备改造成数字化设备,帮助建立欧洲数字电影院网络;帮助建立欧洲动画电影协会,每年都主办“欧洲动画电影论坛”,推动欧洲动画电影在电视和新媒体(如手机电视、网络等新的媒体形式)传播中的投资、制作和分销。(28)
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都注重电影发行网络的竞争,通过政策或者具体政治活动促进本国电影全球、区域、本土的有效发行。韩国则通过专门资金或政策优惠支持韩国电影发行公司全球布局和韩国电影进入国际电影主流渠道。法国长期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成立法国电影联盟、资助与国外发行公司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电影展等方式促进本国的电影发行,鼓励本国电影发行业的全球竞争。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港电影在日韩、东南亚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市场日渐衰落,面对这一局面,香港近年来通过举办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投资洽谈会、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和其他亚洲电影促进活动措施,加大香港在全球电影发行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印度电影自1998年被作为产业以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了全球发行与传播网络建设,成为在北美、欧洲、西亚和非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性电影存在。(29)中国电影国际发行和展映竞争力建设也是中国电影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国家不仅将电影“走出去”作为电影发展的战略之一,而且为之提供政策和资本支持。(30)但效果如何仍待观察,不过中国企业已经或者即将通过组建独立国际发行机构、收购、合作、海外上市等方式提升国际发行和展映竞争力。
综上所述,全球电影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几个特点:全球电影产业链已经形成、电影资源已经实现全球流动与竞争、电影产业链上各环节都存在全球性激烈竞争、民族电影产业需要在全球电影产业链中重新建构、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结构、各地区电影产业发展不均衡以及不少国家通过电影战略支持形成本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等。这些在改变全球电影产业链的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电影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如英国电影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电影产业链建构,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电影产业和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英国电影产业2004年创造了34000个工作,并在同一时期直接或间接创造了97500个工作。其他经济影响范围包括发行对GDP、职业技能培训、派生的旅游和辅助性服务花费”。(31)全球电影产业链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意义,决定于中国电影是否能在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各关键要素和环节中积极创造竞争与整合的能力。虽然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开始了通过全球电影产业链整合电影资源的进程,但文化、意识形态和体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更加深入、全面地利用全球电影资源以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力,而中国电影产业整合全球电影资源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限,也致使中国电影资源在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中只能处在中低端水平的竞争位置。因此,中国电影要在全球电影产业链结构完成产业升级和建构全球竞争力,在获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首先需要通过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优势吸引与整合全球电影资源,解决中国电影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产业危机,以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设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投资、创意、产品供应和市场中心。
注释:
①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尹鸿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②钱峰:《印度电影不向好莱坞折腰》,http://www.people.com.cn
③卞智洪.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电影艺术,2002,(2).
④Toby Miller Nitin Govil John McMurria.Richard Maxwell and Ting Wang edited,Global Hollywood.London:BFI Publishing,2001.44-82.
⑤《好莱坞电影境外拍摄 加拿大近水楼台得益多》,http://ent.sina.com.cn/film/foreign/2000-08-01/12114.html.
⑥Richard Verri .Film and TV flight cost California 36,000 jobs,study says.
⑦Janet Wasko and Mary Erickson edit.Cross-Border Culture Production Economic Runaway or Globalization.229.
⑧《爱尔兰电影产业迎来20年未遇的繁荣时期》,转引自http://indus.chinafilm.com/200805/0650074.html.
⑨Greg Elmer & Mike Gasher edit.Contracting Out Hollywood Runaway Productions and Foreign Location Shooting.Lanham,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2005.93.
⑩《人才缺乏成电影业发展短板 从业者亟待锻造》,http://indus.chinafilm.com.
(11)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编.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78.
(12)许晓青、周宁、孙丽萍《技术和人才:中国电影“高票房”背后的产业短板》,http://media.people.com.cn.
(13)《外国势力改变好莱坞电影》,http://world.people.com.cn.
(14)高嘉阳、喻德术:《好莱坞投资人紧盯中国市场 积极宣传“中国元素”》,http://www.cnci.gov.cn.
(15)Christina Klein.The Asia Factor in Global Hollywood:Breaking down the notion of a distinctly American cinema.http://lit.mit.edu.
(16)张嵩浩、杨樱:《谁来买好莱坞》,http://www.mtklw.com.cn.
(17)谢淑娟:《传媒产业整合为必然趋势好莱坞资金来源:中国、印度》,http://news.cts.com.tw.
(18)Alison Tudor.Overseas M&A Strategy Tums to Consumer Firms.http://onlinc.wsj.com.
(19)Strapped for cash,Hollywood is turning to Russia for help.http://allequityfunds.com.
(20)Hollywood more receptive to regional film investors.http://www.zawya.com.
(21)《预期收益达20%私募股权投资集体热衷看电影》,http://www.chinanews.com.
(22)《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电影洽商创中国电影节展历届交易额最高》,http://www.bjiff.com/.
(23)Etan Vlessingand Peter Kiefer.Canada Boosts Film Tax Credits.Hollywood Reporte.20 February 2003.
(24)Australia's Film Industry:Size,Scale and Benefits.http://www.aph.gov.au.
(25)《2007电影产业盘点澳大利亚、非洲及南美篇》,http://indus.chinafilm.com/200801/0946796.html.
(26)《好莱坞洋导演东游记:中外搭配卖片不累》,http://ent.sina.com.cn.
(27)《美国好莱坞情钟“中国好莱坞”》,http://kw2007.com.cn.
(28)《欧盟保护和促进欧洲电影和视听产业》,http://www.chinamission.be/chn.
(29)Anandam P.Kavoori and Aswin Punathambekar edit.Global Bollywood.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8.P5.
(30)《国家广电总局:未来5年至少200亿支持影视走出去》,http://www.chinafilm.org.cn.
(31)The Creative Industries in South Africa.http://www.labour.gov.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