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化学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开放式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开放式的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变消极为主动。变被教育者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创造和学会生存。
一、开放式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托
沃持科沃斯基指出:“大多数关注学与教的心理学家都使用‘动机’一词来描述激发人的干劲,提供行为的方向与目的这样一个过程,把动机看成是学习的原因、调节器及结果。教学过程应具有挑战性、想像性、好奇心。”[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源于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建构,获得知识的过程比接受结果更有意义。有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民主、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挚友;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是认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市鲁纳认为,“内部动机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它能使学习者主动地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2]由此可知,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动机是独立、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教学辅助策略和有效行为策略。按认知心理学观点,开放式是有效教学的指导性策略;按社会学视点,开放式教学又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可见、开放式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的关键手段,又是社会化学习的根本需要。
二、开放式教学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开放式教学研究的目标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从学生学习动机出发,设计不同的教案采用开放式教学,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学习动机的“外在诱因”——教师、同学、教材、教学手段、目标奖惩等,“内在需求”——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及“自我调节”——预期,意志,反馈,自我效能信念等三个层面加以研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化学习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研究开放式教学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和利用开放式教学对学习动机所起的作用为主要内容。
三、开放式教学研究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其核心就是研究如何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失时机地与学生共同找出问题,通过启发、讨论、分析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目标设计的开放式
1.知识目标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质的组成、性质都是符合客观事实而不能凭空臆想、捏造。因此,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补充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体验,获得感性知识。然后,通过组织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点拨,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如将“盐类水解”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结合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的粒子,让学生讨论其原因,再师生一起归纳得到:无弱不水解,有弱必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这样,既激活了旧知识,又使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得到重组,学生又受到亲身体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作为主体介入。
2.能力目标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1)实验技能培养的开放式教学。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后,不但可提高学生的亲身感受力和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抽象思维培养的开放式教学。化学因其独特性,往往涉及微观粒子,它们既摸不着,又看不见,概念又很生疏抽象,难教难学。根据“深入浅出”这一教学原则,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举日常生活实例,借以比喻,将微观粒子宏观化、抽象思维具体化,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增加趣味性,一举多得。如“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等采用开放式教学较为适宜。
(3)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开放式教学。在学习原电池这一内容时,增加氢氧原电池这一演示实验和进行以下问题的讨论:
力学习,设法解决)
对此知识的学习、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迁移性、创新性思维,又为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课题引入的开放式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而学习动机的培养,则是由社会和教育提出的需求及内在的学习需要来决定。上课前,学习动机(如学生的期待、意向、欲望、情感、兴趣、思想、敏感性等)处于潜伏状态,如何培养?课题引入的开放式是其有效手段,趣味性是学生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引题可用历史事件、故事的形式激发爱国热情,发奋努力。
(三)课堂教学的开放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最集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时间约在上课后5min~20min之间。所以,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培养,更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有效的激发、维持。因为学习动机除具有“启动、导向功能”外,还具有“强化功能”,具有维持或加强学习活动的作用。
1.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教学的开放式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可由结构入手,猜想性质,再由实验验证,或由实验引发探究、猜想,经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如在“镁和铝的性质”教学中,利用“结构理论猜想,推断法”,由原子结构→比较异同点→表现什么性质→能与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反应→哪些物质具有此性质→与这些物质发生怎么样的反应,结合实验分析、推断。此课时,紧紧抓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效果较好。
又如在有机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可采用由分子式猜想结构,结合实验得出结论;由结构猜想性质、实验验证、归纳通性、综合应用的方法,可使事半功倍。
2.实验教学的开放式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知识成功教学的关键。它可以在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实验技能、综合设计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社会公德,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它可以使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实验技能得到不断的、相互交替的重组和发展。
关于实验教学的开放式,若是物质鉴别题,可增加演示实验。教师可将盛有几种无色溶液的试管,有意识地混乱之,再进行鉴别,可提高学生的悬念和好奇。也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演示、观察,叙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还可以将有些实验作为研究性实验,利用活动课这一板块,放手让学生设计、操作。如关于分解的催化剂、蔗糖燃烧的催化剂的研究,等等。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设计能力,还能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果分析的意识。
3.习题教学的开放式
习题是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媒介,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牢固程度和检测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性、学习潜能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利用题型的开放式和习题教学的开放式,使之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多题一解。对某一问题,我们可以反思还有别的用途吗?有什么可以代替吗?增加一点如何?或减少一点如何?组成改变一下又如何?调换一下如何?条件改变一下如何?巴尔扎克曾讲过,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于“如何”。因此,设计成开放式题型,能让学生敞开思维,积极思考。
在开放式问题设计中,不但可从多角度提问,还可以变换形式呈现。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形式运算思维占有优势地位,他们能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明显增强[3],思维中追求新、奇、特,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因而,在设计题型时,不能单一、枯燥,而应是变化多样的。如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提醒学生溶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为什么?所得气体中有哪些成分?如何检验?如何除去杂质?
开放式问题的解决既是创造力培养的最终目的,也是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其解决方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采用A·奥斯本提出的“大脑风暴法”[4]比较适宜。例如:(1)由氢氧原电池讨论其有实用价值应解决的问题。(2)常见实验装置的多种用途。(3)SO[,2]的制取,让学生讨论提出所有的可能性(从价态到物质)。(4)0.1mol/LHCl溶液、CH[,3]COOH溶液,如何鉴别?对于这些问题,采用“大脑风暴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开放式题型繁多,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将一般性题型转化为开放式题型,如减弱命题的条件,隐去命题的结论,逆向命题,设置等效数据,用字母代替数据,与相关学科融合,情境题,等等。这些题型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完善了认知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责任意识,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开放式教学确实能培养、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既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有效教学,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