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心理科学走向21世纪作出新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贡献论文,我国论文,心理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069
1997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江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的要求作为学会工作的指针,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积极支持下,四年来,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以及学会自身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可喜的成绩。
1 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团结和组织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以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这是我会的一贯宗旨。在学术活动中,我会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术活动既强调跟踪学科的国际前沿,也注重研究和解决“心理学为社会服务”,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问题。四年来,总会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总会也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或配合中国科协)组织了一些学术活动。
1.1 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
(1)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0月,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年会,主题是针对当前教育界广为关注的素质教育问题,就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会上评选了青年优秀论文,并进行了表彰。同时,结合委员们自身承担的课题,还召开了一些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施”等,这些研讨和交流活动,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8月,召开“心理学前沿问题研讨会”,重点探讨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途径及其与认知心理学研究途径的相互关系、脑成像技术的意义等。2000年10月,召开了“21世纪心理学学术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心理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意识问题,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等。与会学者认为,我国心理学要想对我国学术界有所贡献,要在国际心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开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同时认为:利用现代技术,对意识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前沿性课题。
(3)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11月召开了“21世纪我国医学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专题研讨会,中心议题是如何提高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1999年8月又召开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这是一次跨世纪的学术大会,主题是“迎接21世纪对医学心理学的挑战”。与会专家回顾了我国医学心理学的过去,展望未来,广泛深入地探讨21世纪里我国医学心理学如何在各个方面(包括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学等)更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于1998、1999和2000年先后召开了三届学术年会。这些学术年会交流的内容广泛,讨论深入,涉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对心理学发展的展望及心理学学科框架的设想;关于心理学的科学观问题,也是年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术年会重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有西方心理学的两种文化对立、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等问题的研讨,也有家庭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学思想等的探索。专业委员会还倡导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应用技术研讨会。
(5)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9、2000和2001年先后举行了三次学术年会,就违法犯罪心理及其矫治、毒品违法犯罪心理及其特征等当前社会极其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此外,还在北京举行了“农民诉讼心理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交流和研讨,对具有我国特色的法制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6)社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筹)被批准后,于1999年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对专业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为社会改革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1999年10月,召开了关于国民心态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就国民政治态度、经济生活态度、农民问题、城乡社会心态的差异、社会心态预期的正常波动与非正常波动等当前社会极为关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外,专业委员会的不少成员积极投身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以及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转化工作,表现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7)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12月举行了第12届学术会议,主题是“把心理学推向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议采取专家讲座和分组研讨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交流。2000年12月,又召开了第13届学术年会,会议的学术气氛热烈,思想活跃。专业委员会还设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布了评奖实施条例,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二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对推动全国的学校心理学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专业委员会曾多次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当代心理学研究新进展”等高级讲习班。这些讲习班带来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专业委员会与国际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已初步达成协定,第26届国际学校心理学术会议定于2004年在中国杭州召开,由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承办。
(8)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11月举行了第六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会议就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及科学方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对新世纪我国运动心理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专业委员会还与中国体育学会等单位联合组织、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此次会议的特点是学术水平高,反映了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最高水准;技术含量高,会议首次采用了同声传译系统。专业委员会在为奥运会服务,帮助运动员在奥运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例如,专业委员会承担并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编写《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悉尼奥运会心理咨询手册》的任务;多项研究工作获27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一等奖或三等奖。
(9)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三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999年在杭州召开“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石家庄召开“中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年会”;2001年在台湾召开“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另外,举办培训班10次,讲授主要的心理测量量表,宣传心理测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心理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专业委员会还负责对若干心理测验量表进行了鉴定,在我国推进了量表鉴定工作。
(10)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1998年11月,召开了“脑行为研究专题研讨会”;1999年10月,召开了“应激与认知”的报告会。这二次会议,均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作了有关脑与认知关系的学术报告。2000年9月,举行了第七届中国生理心理学研讨会。参会者不少是海外归来的青年科学家。会议内容涉及人类注意、记忆、语言加工的脑机制研究,记忆的分子基础研究,心理免疫及药物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会议期间,还就本领域国际前沿课题,新技术的应用、学科发展前景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些学术活动,对加强心理学界与神经科学界及其它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国内外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协作和沟通,推动我国生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1)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召开了学术年会,有八个国家的工业与组织领域的著名专家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参会人员有100余人。会议对促进我国工业心理学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12)1998年4月,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与心理所联合举行了缅怀我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刘范先生的座谈会。同时,由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刘范心理学论文选集》举行了首发式。1999年5月,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全国发展心理学第八届学术年会。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的学术气氛浓厚,思想活跃,讨论热烈。2000年11月,又召开了”新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面临的任务,挑战和近期努力目标”的学术研讨会.专业委员会还协助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筹备于2000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2 总会根据形势及配合科协组织的学术活动
(1)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我会于2000年3月召开了“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服务研讨会”。50余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畅谈了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谈话》精神的体会,并就心理学工作者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教育管理问题、教师和教材问题、学生发展与教育、教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及评价问题等,其中有许多心理学规律和原理,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此次会议对心理学工作者为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起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2)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技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精神,使我国心理学进一步面向社会,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我会委托西南师大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承办,于2000年10月在重庆召开“心理学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们就心理学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新世纪心理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还就心理学如何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3)中国科协为纪念成立40周年,于1998年9月举行“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我会推选5位心理学家参加会议。他们各自在会上作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回顾与展望性的文章“世纪之交的中国心理学”,被收录在由周光召主席主编的“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的大型文集中。
(4)为了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繁荣科技事业,中国科协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首届学术年会于1999年10月在杭州举行,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0年9月在西安举行,主题是“西部大开发;科技先行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01年9月在吉林长春举办,主题为“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把我国心理科学推向全国、推向21世纪,中国心理学会先后在全国推选了50余位专家参加科协三次年会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心理科学在全国的影响。
(5)继1997年10月许多大陆心理学家赴港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之后,1999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与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18篇,来自各地的200余位华人心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研讨的问题广泛而深入,一些论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是对二年来华人心理学界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回顾和展示,促进了两岸三地心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6)中国心理学会与中国科协、中科院心理所于2001年6月联合召开了“法轮功现象的心理学剖析”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邪教组织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和规律,以心理学理论知识透彻地剖析了法轮功的本质及其痴迷者的行为动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建议。与会专家指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卫生系统,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环境,才能彻底根除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此次研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的重视,是心理学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服务的一个实际举措。
(7)1999年,国家科技部着手编制《全国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工作部署,先期考虑18个学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具体实施。心理学是被优先考虑的18个基础学科之一,根据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北大王苏教授为组长的由9人组成的“心理学发展规划调研组”,其任务是:提出“十五”期间到2015年之前,我国发展本学科的目标、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前沿和优先领域、研究资源配置、重大科学工程等。该项任务,已于今年2月完成,已向国家基金会和科技部提交了《心理学学科发展和优先领域调研报告》。
2 传播心理科学知识,办好二个刊物
2.1 重视科普工作,为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就加强科普的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国科协第五次(1996-05-27)和第六次代表大会(2001-06-22)上,一再强调,要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我会在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
(1)1997年,我会召开了全国心理学科普工作会议及全国心理学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以进一步推动全国科普工作的开展,为心理学的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作出新的贡献。
(2)1998年,我会组织有关专家,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开展的以“科学技术与跨世纪蓝图”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设立了展台,介绍中国心理学会;多位专家进行了现场心理咨询,并举办各种讲座约20次。同时,我会还参加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优秀图书期刊展览,《中国心理科学》,92年北京“亚非心理学大会”论文集,95年广州“亚太地区心理学大会”论文集、《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及97年“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的论文集等,均参加了展示。
(3)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有关单位联合,1998年10月,在广东召开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讨论会;1999年5月,在天津召开了“全民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讨论会。同时,在云南、四川等地,与有关单位合作,联合举办了4次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习班。此外,我会还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报刊、电台,积极参与了崇尚科学、批判法轮功、反对邪教的斗争。这些活动,为提高大众的科学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开始,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这一活动对全面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促进二个文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会积极参与首届科技周的活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设立了展台,向公众介绍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心理学会的简史和组织机构,以及与提高心理素质、身心健康有关的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我会从事的科普活动是经常性的、多方面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2 提高刊物的水平
(1)为了适应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加速与国际接轨,《心理学报》从2000年开始,由原来的标准16开版面改为大16开本,并从2001年开始,从季刊改为双月刊,由一年出版4期改为出版6期。这样,使更多的我国心理学研究成果能及时向国内外报导,进一步扩大《心理学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心理学报》在坚持“双盲”审稿制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责任主编制”,由主编和副主编轮流负责每期《心理学报》稿件的最后审阅。现在,《心理学报》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Database)和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等所收录。
(2)近几年来,心理学科研成果数量迅速增多,尤其是心理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逐年扩招,大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需要发表、交流。为适应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形势,《心理科学》的页数在1997年由原来的64页扩至96页的基础上,1999年又扩至128页;2001年,由原来标准的16开本扩展为大16开本,通过扩版,增加了杂志的内容,四年来,共发表各类文章750余篇,比过去同期近乎增加了一倍。同时,《心理科学》在发扬本刊全面反映心理学各领域研究进展的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论文质量的把关,优化了论文审稿机制,突出了对论文创新意识的要求,提高了刊物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此外,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自1999年起,《心理科学》开始刊登了少量英文稿件,此举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为了进一步发挥心理学在二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扩大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争取创办一个科普刊物《心理与生活》。中国科协收到我会的报告后非常重视,积极支持。现在已报送到国家科技部。
3 加强国际交流,积极为2004年北京国际心理学大会作准备
1996年7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第26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我会获得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主办权。这是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扩大我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影响的一件大事。四年来,我会为办好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例如:
(1)动员组织100位中国心理学家到斯德哥尔摩参加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资助10名青年心理学家参加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些青年心理学家是在全国遴选出来的,每人资助人民币1万元。该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统计,参加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中国心理学家共有158人(包括香港地区45人)。中国心理学家在会议期间共作了97项口语报告和76项展贴交流。在参会的90个国家中,我国代表参会的人数名列第8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既展示了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成功举办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2)起草中国心理学会与国际心联(IUPsyS)关于承办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协议书,并在斯德哥尔摩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期间,与国际心联正式签订了协议书。另外,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中心隆重地举办了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闭幕式招待会,获得良好反响。
在2000年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期间举行的国际心联代表会议上,我会张厚粲教授当选为国际心联副主席。这不仅是张厚粲教授本人的荣誉,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荣誉。
(3)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心理学状况,编印了《中国心理学机构》一书(中英文版),包括我国35个心理学机构和单位的情况介绍。同时,设计和印刷了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会标等。这些材料均在斯德哥尔摩大会期间进行了展示和散发。
(4)建立和完善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各个组织机构。建立了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执委会,以荆其诚教授为主席;设立了组织委员会,张侃教授为主任;设立了科技委员会,杨玉芳教授为主任;设立大会秘书处,张侃教授为秘书长。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积极性,为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成功召开作贡献,大会还聘请国内外著名心理学家成立了荣誉委员会,陈立教授为主席,以及国际顾问委员会,以Pawlik教授为主席。同时设置了2004年大会秘书处的办公室,购置了相应的设备。现在,大会各个机构的工作已经启动了。
(5)邀请瑞典Nilsson教授和日本今田宽教授访问北京。Nilsson教授是2000年国际心理学大会执委会主席,在京期间,请他介绍了筹备组织2000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经验。他对我们的筹备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对我们办好2004年大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田宽教授是国际心联执委,作为国际心联与2004年大会的联络人,应邀来北京检查我们2004年大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视察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他对于我们的大会筹备工作表示很满意。
(6)我会与日本心理学会于1999年签订了“中国心理学会与日本心理学会交流合作协定书”和“中国心理学会与日本心理学会关于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相互协作的意向书”。根据协议,中日两国心理学会将定期交流公开发表出版的学术资料;日本心理学会积极支持中国心理学会于2004年在北京举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并鼓励日本心理学家参加大会;中国心理学会将为参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日本心理学家提供适当的便利。
(7)1999年9月,俄罗斯心理学界在莫斯科举行纪念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鲁宾斯坦教授诞辰110周年大会,中国心理学会也派代表参加了这一隆重的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热情的讲话。在会后的交流中,双方就加强中、俄心理学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达成了共识。
(8)2001年7月,国际心联执委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按照惯例,中国心理学会负责此次执委会会议的接待和会务工作。在会议期间,执委们听取了我会关于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准备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检查了各项有关工作。执委们对2004年大会准备工作的进展很满意,对我会办好2004年大会充满信心。
上述这些工作,增强了中国心理学会的国际联系,提高了中国心理学会在国际上的声誉,为我们办好2004年北京国际心理学大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 加强学会自身的建设,提高学会的影响力
(1)中国心理学会一贯坚持中国科协关于办学会的宗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按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及接受年检。在社团清理整顿中,我会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98年10月顺利地通过民政部的审核,成为第一批符合要求并获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当时中国科协直属的有165个学会,代管的有30余个学会,在民政部第一号公告中,获准登记的科协所属学会仅19个)。
(2)中国心理学会有较健全的组织机构,设有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根据学术活动需要设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和12个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能够经常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学会的各项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决策。中国心理学会下设办公室,有专职干部2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人员虽少,但能认真地完成科协各部门所部署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时、准确地上报各类报表,积极参加由科协组织的有关活动。近年来,我会逐步完善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如学会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备有银行帐号、财务专用章,聘用兼职会计负责学会的财务收支管理等。
(3)根据本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心理学会关于再次确认会员身份的规定》,学会秘书处分别于1997年11月和1998年1月向各省级学会发出了《关于再次确认会员身份的规定》和《关于收取会费及确认会员身份的补充通知》。这项工作得到各省级学会的大力支持。学会秘书处的同志经过一年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编印了《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名录》。会员身份的确认和会员名录的编制,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了信息,而且也是健全学会组织管理,与国际学会管理方式接轨的一个措施,因而得到中国科协的肯定。
(4)本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关于授予终身成就称号的办法》,设立了“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对中国心理学事业和对中国心理学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心理学家。四年来,我们一直认真严肃地执行这一制度。现在,已有三位先生先后获得此项荣誉。他们是浙江大学陈立先生,中科院心理所徐联仓先生、中科院心理所荆其诚先生。此外,2001年7月21日召开的在京常务理事会,已一致通过授予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和浙江大学朱祖祥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的决定。“终身成就奖”的设立和实施,不但在心理学界引起广泛的反响,而且在中国科协系统内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这一制度,我们要坚持下去,而且要进一步完善,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更大的影响力。
(5)组织编写和出版了由百名心理学家参加撰写的《当代中国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会80年》。今年是我会建会80周年。这二本书的编写、出版,是中国心理学会8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学会建设的一个方面。《当代中国心理学》(陈永明主编)较集中地为读者提供了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概貌。《中国心理学会80年》(荆其诚主编)分二部分,前部分为100余张照片,重现了中国心理学会80年的历史画面,后一部分为中国心理学会大事记,详实地记录了我会80年的曲折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这本图册实为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心理学会史”,是对中国心理学会80年历史的回顾,对老一辈心理学家的缅怀,对心理学界后来人的激励。
(6)为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中国科协在2000年开展了评选和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科协先进工作者”的活动。我会积极响应、高度重视,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遴选、推荐。经过认真的工作,学会向科协推荐了荆其诚教授、周晓林教授和李扬同志。经过科协的反复审查和评比,荆其诚教授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周晓林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李扬同志获“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在今年举行的中国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分别受到了隆重的表彰和奖励。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学会的光荣,是对我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励。
(7)中国心理学会从规模上说,在中国科协系统是一个小学会。但是,中国科协对我会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由于我会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中,在学会自身建设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由中国科协先进学会评选委员会评选,经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报中国科协五届常委会审定,中国心理学会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的光荣称号(中国科协所属的全部学会中,共评选出25个先进学会),去年,在中国科协举行的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和奖励。这是对我会的巨大鼓舞,也是对我会未来工作的鞭策。
中国心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直接领导下,正在积极地探索学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团结一致,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我会今后工作的指针,在新的世纪里,为我国心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