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
张 静*
(华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哲学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当然,每个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哲学在其他人看来多么不合理,但是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马克思哲学的存在也备受争议,马克思哲学从出生到现在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可见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马克思哲学的关注点是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是现实存在的人,是具体劳动的人,是实践的人,是交往的人。马克思就是要劳动者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体,意识到人不是抽象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人;实践
一、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是人
(一)现实的人
马克思在他具有的天才性的萌芽的文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是社会化了的人类。”①马克思一开始就扬弃了其他的哲学家关于哲学的立足点,他观察以及研究的是大多数劳动者,而不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人。他立足于人类的现存社会,聚焦人类的生产生活,关注的是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在世界中生活,人的存在及生活才构成了社会的存在,他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活动和他们物质生活条件”②,马克思首先看到的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及其他们的生活,哲学的关注点不再是思维,而是社会,是生活中的人,是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他由此进行自己的哲学研究。
首先,人生活在世界上是和其他动物不同的,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意识,人在世界上生活,和动物相同,要生存,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这就需要生产资料,但是生产资料不是从来就有的,需要人通过劳动获取,而这个劳动就是人进行的实践活动,人以一定的生产活动生存,也以一定的生产活动生活、存在。“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也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③人在生活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吃穿住行,其次在生产活动中还要交往,即人和人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单个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社会关系往往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每一个人和其他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要满足衣食住行,要和人交往。这一切都与实践有关,是实践把任何人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人通过实践,获得生产资料,在世界中生存下去,获得了交往,形成了生活。实践在人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二)具体的人
马克思的立足点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费尔巴哈也讲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是不同的,马克思所讲的人是具体的人。马克思说“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④,马克思的人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活动的,实践的人,是在生活中发展变化的人,是活生生存在的人,是具体的人,不是类,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的固定不变状态的人”⑤,不是抽象出来的一般人,马克思批判的是费尔巴哈的“人”,这种人是抽象的,是种,是类,是“人同时既是‘我’,又是‘你’;他能够替别人设想,正是因为他不仅以他的个体为对象,而且以他的类、他的本质为对象。”⑥的人,这种人不是现实中的存在,只能在思维中出现,这种人不在生活中,不在世界中,在上帝那里才有,人的本质是上帝,他说“人的绝对本质、人的上帝就是人自己的本质。”⑦马克思反对这种在思维中的“人”,认为费尔巴哈的“人”不是从生活决定意识的角度出发,所以得出的是颠倒的世界,颠倒的人类社会,马克思的任务是把他的人颠倒过来,从现存的现实世界出发来看人,看人的社会,看人的生活,“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⑧从这个角度出发,马克思确立了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是现存的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处在社会关系中实践的人,是具体的人,是鲜活的个人,基于这一点,马克思考察了英国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开始了他的哲学研究。
马克思看到了费尔巴哲学的大写的“人”,确立自己的哲学要关注现实世界,又扬弃了他的人的观点,确立了自己“社会化了的人类”的立足点,马克思哲学从而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主体,但是这种主体并不是抽象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具体每一个人,是每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他从现实的现存的人出发来探讨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人的能动的活动—实践
(一)生产活动
按照马克思哲学的观点“人是活动的主动者,是实践活动主体,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⑨在他看来,实践活动是人自觉的活动,而现实中,资本主义社会人在社会中就必须进行生产,马克思关注的是劳动者,在生活底层的劳动者当中,他们不得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具有生产资料,他们可以说很“自由”,自由的一无所有,这能靠着出卖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所欲要的生产资料,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道“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经济发展的阶段,便构成基础,”⑩人们必须进行生产,才可以干其余的事情。
所谓西学之用,实为清廷应对日趋严峻的外交局面,有限度地变更旧制势在必行,被压抑的入侵文化的声音也因此得以显现于译文,现代法律意识的雏形伴随着殖民权力的扩张悄然扎根。尽管如此,中学为体的理念根深蒂固。洋务运动的中坚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甚至将三纲五常提升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2002:1)。即便到了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的代表康有为依然鼓吹:“必有宋学义理之体,而讲西学政艺之用,然后收其用也。”
(二)生活活动
生产、生活或许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本来人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是独立于生产的,是每个人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特点来决定的,生活本来可以是美好的,但是马克思看到的是劳动者生产和生活交汇在一起,密不可分。在劳动者中,我们看到的是劳动者用大部分时间来工作,是生产的部分,休息的时候,已经很累了,没有精力去享受生活,因此,劳动者的生产和生活差不多在一起的,这是马克思所不希望的。市民社会的生活大部分就是生产活动,生活就是创造生产资料,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受到压迫,这种“实践”是马克思批判的。
女孩低头一望,立时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抬手臂护住要害。她一边背过身整理毛羽,一边大声喝骂:“流氓!下流!不许看!”
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人与人的联系就构成了社会,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一个或者多个角色,每一个人的角色组成了社会,在社会里,我们只有做最好的自己,社会才能达到最好。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三)交往活动
马克思哲学具有独特的主体性,他的主体是人,这个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活生生存在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每个鲜活的个体。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存在,每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这些社会关系把我们聚集在一起,使我们更好地实践,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存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教师、工人、爸爸、妈妈、孩子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社会关系,我们处在社会关系的网之中,没有这个网,人也就不会存在,但是我们又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谁都不可以代替的独立个体,正是我们这些独立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世界。我们是独立的个人,却也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我们既要注意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又要注意自己处在社会关系中,不能独断的做一些事,所以,主体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②同上,146.
人们要想生活,就必须减少工作的时间,必须努力让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界限,生活总可有生产活动,但是必须是实践,不是被压迫的劳动。
三、马克思对人的扬弃
马克思哲学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关注现存世界的人的发展状况。他大量走访了英国的工人阶级,同他们共同生活,了解他们的平时的生产,生活,看到了英国工人的艰难处境,所以决定研究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分工的不同导致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有私有家庭中的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社会分裂为单个的、相互对立的这一点为基础的。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分配”⑪工人生产的产品很多,却没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产品,剩余价值,剥削了其劳动,工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有工人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社会中工人是大多数,所以要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求人摆脱异化的状态,自觉自由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劳动不再是压迫着工人的,而是人自觉地劳动的,自觉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过程。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正念疗法”,说的就是这种疗愈方法。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其原理就是通过有意图的、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关注或觉察来达到目的。被负面情绪淹没时,试着给自己3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发现自己走神时,深吸一口气,同时把注意力带回来,重新放在呼吸上。不断重复做这个简单的尝试,直到你走神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专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坚持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戒掉情绪,还能敏锐地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飘走的。
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出发,探究人的发展,而德国的哲学家们都从幻想联系出发,马克思要扭转这个状况,必须“从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他们的职业和分工出发,是很容易说明这些幻想、玄想和曲解的。”⑫基于这一点,马克思决定组织工人运动,联合所有的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达到更高级的共产主义。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可能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在马克思那里,认为共产主义只有在很发达的资本主义之后才会出现,是一个历史完成的过程。当共产主义社会来临,每个人得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劳动,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由的,不再是异化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看到了异化的人的生活,所以他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起推翻资产阶级,走向共产主义,在那里,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和谐,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注 释 ]
总而言之,正如老子所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如今的社会正是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各种新鲜的事物孕育而生,当今人们审美情趣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或许山水画不再被赋予以前的某种功能,我们也许应该用包容性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一切艺术语言皆从生活中来,师法自然,在生活中善于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和美的元素,结合自己的认知感受在画面中加以利用,加强主观能动性,在张扬自己独特个性画语的同时又传承中国画那独特的古风笔法和风韵之美。
AP算法通过迭代更新各点的吸引度和归属度值,直到产生多个质量较高的聚类中心,并把余下的数据点归类到相应的聚类中.由于参数更新在聚类时易产生震动,因此需引入阻尼系数damp进行收敛,即:
2016年5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营改增试点,为了促进试点工作的贯彻执行,满足营改增后存在的多行业、多样化应税行为、不同征收方式等复杂申报缴纳核算需要,澄清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存在的疑义问题,财政部于2016年12月3日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 号)(下文简称《规定》)。
③同上,147.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式中,t为景区垃圾回收点数量;Si为第i个景点开放区域面积;s为回收点的服务区域面积;Ti为第i个景点游客客流量;κi为第i个景点的垃圾处理难度系数。
⑤同上,153.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生产产品,他们就越贫穷。他们的生产活动是不得不做的事,不生产,他们就或被饿死,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干自己不愿意干的活,不得不强迫自己高强度的干活,得不得强迫自己坚持,他们以为坚持就是胜利,可是,坚持的结果就是无尽的黑夜。生产活动不再是人们的实践,而是一种压迫。
⑥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11:468.
⑦同上,471.
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⑨马克思主义哲学组编写.马克斯主义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0.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3.
12同上,183.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张静(1992-),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8-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