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四师 64 团小学 张 晨
【摘 要】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是确保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科学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品德。语文学科作为学 生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 人品德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可以对传统文化 进行筛选、传承、创新,对其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部分进行 传承,对需要选择的部分也能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精华的 选取。同时,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 在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将对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结 合进行探讨,教学和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 简要的阐述,并对其实践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传统文化;结合;建议
前言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因此对传统文化传承 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其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珍品,对传统的优秀文化 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根的养护,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发 展做出贡献。结合现实情况,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 学中,既满足了本民族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又满足了学生 对学习和人格品德的塑造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结合 中华文化,促成良好的文化传承局面和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局 面。
1.加强学生对古诗文典故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对中华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 仅照本宣科,虽然课本知识的主体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但学生对其体会并不如成人一般深刻,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 身的主导性,准确生动的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内容中古诗文典故 中的内涵。古诗文典故是中华文化中记录文化的优秀文学珍宝, 对古诗文典故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学知识的学习,其中还大量 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的历史,以及当时中国古人的情怀,对古诗 文典故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本国历史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进行相 关课程的教学中,要引经据典,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连 续性久的特点,许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课本中的许多学习 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历史线进行串联的,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 候通过对历史发展和当下历史格局的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呈现 更加立体和生动的知识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有助于陶冶学 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注重对传统古诗文典故的吟诵,提升学生对古诗文韵律 的欣赏情趣
我国的古诗文发展具有完整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具有相当 完备的音律、文章体裁体系,因而在古诗文典故的学习中,不 仅能够体会汉语的精妙,还能体会到中国汉字的音律美。对韵律的学习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对优秀的精选古诗 文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文文化的韵 律体会。当学生的诵读成为习惯,学生在长期的诵读中能够体 会到语文内容学习的美妙,充分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而且,语文课本中的学习内容都是从众多优秀的中华文化珍宝 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当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必定能够提升 学生的情操和内涵,有助于学生对个人品格的完善。
3.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个 人情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将教学的知识性和教 育性相结合起来,所谓知识性,就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方法 和知识内容,所谓教育性,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科学知识的 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品格的道德发展施加一定的引导作 用。语文学科的内容特性使得语文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个人品 德素质培养进行结合。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内容的教学中,要充 分挖掘课本内容的内涵,将其中蕴含的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是非 判断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条捋析的讲解,使得学生在深刻体会 语文学习内容的内涵,即中华文化的内涵的同时,对自身的成 长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得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素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自主 探究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授人以 渔”,不能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讲授灌输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 自己思考。在对传统的古诗文典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 仅要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还要使学生理解其中更深 层的内涵,在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掘语文知 识中的一些内涵,探究其中的深意,从而在根本上培养了学生 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小结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遗产, 对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进行传承是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相联系是当下教育教学的 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 生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格完善,也是将学生 作为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
参考文献:
[1]廖贤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关爱明天,2014,(12):280-280.
[2]周莉.让语文课堂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阵地[J]. 课外语文(下),2015,(11):44.
[3]林金芳.谛听语文课中传统文化的跫音[J].当代教育实 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448.
论文作者:张晨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学生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语文论文; 优秀论文; 中华论文; 典故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