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可见,新课标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列入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审美教育的意义
审美教育的内涵不仅仅限于“审美”、“美感”,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提高。它是感性的活动,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其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使人们审美感受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美育教育以特殊的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教师要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文本中的古今名篇精粹,无不散发着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的光芒,这些文质兼美的文本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教育材料,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不仅表现和讴歌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就犹如徜徉于美的艺术殿堂。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有了兴趣,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这样他们才会读的高兴,读的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的透彻,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合作者,巧妙引导,进行迁移,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另外,教师还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了迸发,阅读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无声无息中就形成了。
二、在朗读诵读中感受自然美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专家指出:“语文教学不进行朗诵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教学”。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喜悦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教学本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会让学生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乐,眼前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朗读教学中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从而也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身心也在自然美中得到了陶冶。
三、在字、词、句中挖掘人物形象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挖掘词语的深意,充分解读这样的关键词语,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满起来。例如《背影》一文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片段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探”“攀”“缩”“微倾”,因为这些动词不仅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又写了月台较高、较陡,父亲必须两手撑地,把两脚伸出月台边,然后身子沿月台慢慢向下挪,直到脚踏到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再加上一句“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细细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装出的轻松样来安慰儿子的用心全都表现在了字里行间,此时此刻,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被父亲深沉、含蕴、朴质的爱深深的打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认识到人物形象美之所在,我顺势让学生联系自身想想生活中父亲、母亲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同学们畅所欲言,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而博大的爱,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审美体验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画面、色彩、人物形象有机统一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体验中去。我在教授莫怀戚散文《散步》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朗读课文,语言和画面同时刺激学生的眼、口、耳、脑等感官,融音乐、声响、画面为一体,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强烈渲染烘托主体形象,在自然、清新、朴素的画面中,学生感受到了古朴的尊老爱幼之美主宰维系着这个家庭,才有了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教育目的。
总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灵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善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会在语文阅读这座艺术殿堂里感悟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这座艺术之宫美的无限魅力。
论文作者:党会娟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之美论文; 父亲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月台论文; 画面论文; 《成功》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