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
——以常德市新坡社区“乐龄学苑”项目为例
陈艳莉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 社会工作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根本宗旨,以增权赋能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工作方法的专业助人服务。本文以社会工作视角审视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工作实践的角度,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需求评估、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共同体培育、资源整合以及效果评估的全程介入模式。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 老年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社区老年教育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成果颇丰。根据知网的检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505篇有关社区老年教育的文献。学者们从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到功能定位、发展模式,从问题分析到趋势预判、对策建议,从本土实践反思到中外比较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王英、段寅雪等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梳理。黄淑萍对社区老年教育在帮助老年人实现角色转换、调适社会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了阐释。曹海涛从社会分层和公平的视角,就“文化弱势视阈下的社区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在发展模式上,王英从老年人权利和能力的角度提出赋权增能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周林芳提出建设“养、医、为、学、乐”有机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对“五有”作出了新阐释。陈乃林从老年学校、老年学习社团、老年远程教育、社区养老机构和老年志愿服务等不同维度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模式作了最新的概括。[1]
在肯定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要进一步推进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借鉴和尝试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的方法为指导的社会工作的介入,或许能为老年社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目前针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张以社会工作视角审视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认知偏差和现状问题,并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工作实践的角度,构建社区老年教育新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人类激励理论》(1943)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主要是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老年人满足生理与安全需求后,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尊重和自我实现,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全社会应更加关注社区老年人对再教育的需要,加强社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社区老年人尽快适应新角色,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
(二)增强权能理论
“增权”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个体改变现状,减少他们的无力感,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增权不仅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介入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提升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是增权理论的核心要义。[4]在社区老年教育中引入增权视角,其目的在于帮助老年人重新评估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掌控环境和解决自身的问题。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社会工作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根本宗旨,以增权赋能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工作方法的专业助人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帮助老年人正视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学习需求。
(三)优势视角理论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社区老年教育活动设计应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依据,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激发老年人的优势和潜能,实现其理念和能力上的增权赋能,并通过增加互动交往,强化其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助人自助。设计内容包括活动目标的确定、工作方法的选择、活动内容的设计班级规模大小、活动时间及频次、学员招募方案、活动所需的资源、资金预算及来源渠道、预料中的问题及应变计划、评估方法等。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注重激发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引导每一位老年人都主动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来,为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等的确定出谋划策,从过去“被参与”的角色变为活动的参谋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角色转换和能力提升。本项目的社区教育活动以促进相互沟通、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生活技能为总目标,每次活动设置具体的分目标,以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分别成立“沟通更快乐,最美夕阳红”“玩转智能手机”“我的绿色阳台”三个学习小组,每组招募25名成员,各开展10次活动。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育服务产品种类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
新坡社区地处人民路东端城郊接合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社区老年人口较多,60岁以上老年人300多人、80岁以上老年人30多人,其中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共170余人。为解决空巢老人照料问题,新坡社区于2010年修建了社区颐养院,为社区内109位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日间照料服务,这109位老人即为本项目的服务对象。以往社区教育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开课前未作必要的需求调研,社区开什么课,老年人只能被动地接受。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变供给导向为需求导向,项目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计了一套涵盖5个需求层次的调查问卷,并向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发放。共发放问卷109张,回收问卷109张,有效问卷107张。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生存、安全、身体健康等低层次的需求满足较多,其情感归属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较少。因此,应适当增加实现老有所为和提供心灵陪伴的社区教育活动。
(二)教育者强势出现,加剧了老年人的弱势感
老人经历退休、子女离家、丧偶等重大事件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消退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无力感和社会隔离感。原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实现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然而,传统的社区教育是基于问题视角,关注受教育者的弱项和缺点,致力于解决其受教育不足的问题。[6]教师以其在信息获取和资源调配上的优势,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受教育者被看作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过程,这种凌驾于被教育者之上的姿态,加剧了老年人的弱势感,使得双方无法平等地交流,不利于发挥老年人的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其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
(三)社区老年教育资源短缺,且整合力度不够
常德市武陵区新坡社区,从2017年9月开始实施“乐龄学苑”项目,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项目由常德社区大学、新坡社区、常德市恒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方联合实施。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三方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派出一名社教专干,恒德派出一名社工,笔者作为具有中级社工师资格的社区大学教师也一起参加了会议,研讨项目策划、实施和资源调配等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于社区老年教育需求评估—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共同体培育—资源整合—效果评估的社会工作全程介入模式(见图1)。
消防管道、镀锌管道采用内外涂塑管道卡箍连接,管径>DN100的管道共计1 500 m,管径>DN100的镀锌钢管共计1 800 m。采用这种连接技术连接可靠,使用年限内免维护,维修拆卸方便;有效地解决了大管径管道套丝连接的困难,且可防止因套丝破坏镀锌层和保护层的问题;同时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施工工期短、人工费较低的优点。
[11]程仲鸣、张鹏:《财税激励政策、政府质量与企业技术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创新
村小猪牯挣钱最多的一天,收了十八元。那时差不多是巨款了,村小教师月工资才几个钱呀?当年它后生子一个,身体强健,又是新来的,见谁都有激情,蓄足了精血气呢。两年后,它雄风不再,甚至有些厌倦。李打油说,我父亲会一路上给它做思想工作,告诉它,今天迎候它的有洋妞呢,一个叫约克夏,一个叫杜洛克,还有叫皮特兰的,都是窈窕淑女,即便土猪望湖黑,也是社花村花,你不去,只怕别的猪牯晓得会打跳脚跑去。当然,他更在乎的是为猪牯谋福利。
一方面,随着国家对老年教育的日益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各地仍然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在老年教育的组织、实施、经费、人员等诸多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日益旺盛,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也愈发凸显,不仅面临数量上的严重不足,且现有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缺乏对老年人群体和老年教育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服务水平普遍不高。此外,由于对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一调配,老年教育活动场所、设施等社会资源的闲置和紧缺问题同时存在,极大地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图1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社会工作全程介入模式
(一)介入需求评估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产品仍以吹拉弹唱、文娱体育类的闲暇教育为主,而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价值实现的教育活动较少。老年人因其年龄阶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等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低龄、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更偏向于唱唱跳跳的娱乐类社区教育课程,而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老人则期望在老有所乐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此外,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缺乏统一的、专业性的规划、设计和评估,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随迁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社区教育项目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做报告、听讲座的形式出现,缺乏吸引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老年教育在互相借鉴模仿中呈现出单一和雷同的发展趋势,未能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而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务产品。
(二)介入活动设计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相对立的一种理论视角,基本信念包括增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5]优势视角强调个人的优势,包括资源、智慧、知识等,即使是老年群体也具有其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在优势视角下探索老年社区教育模式,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树立对老年群体的认识与态度,消除年龄歧视,重视老年人自身潜力的开发。
(三)介入活动实施
活动方案确定后即进入具体实施阶段,3个活动小组每组分别配备1名社工、1名社区教育教师和3名志愿者。“沟通更快乐,最美夕阳红”为沟通小组,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与人交往的经历和技巧,特别是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以及自我疏导的方法;“玩转智能手机”为学习小组,主要是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我的绿色阳台”为分享小组,由学员互相分享自己阳台种植花草、蔬菜等的经验和技巧。教师或社工应根据开始阶段、中期转折阶段、后期成熟阶段等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充当好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辅导者、资源协调者等角色,既要让组员充分认识到其主体地位,又要适当运用氛围营造、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等与组员沟通的技巧,以及提醒倾听、鼓励表达、帮助理解、促进回馈、示范引导等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
(四)介入资源整合
社会工作强调资源的充分挖掘,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资源整合是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者普遍具有较强的资源协调整合能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从专业角度分析研究社区内外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在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政策呼吁、宣传发动、发掘培育志愿者、运用传播媒介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协调政府政策资源,整合企业经济资源,调配社区人力、环境资源等,为老年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硬件环境和师资环境。[7]此外,老年人正是因资源获取和调配能力较低而导致其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社工应鼓励老人积极表达自己的教育需求,相信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获取教育资源,在理念上实现增能,帮助老人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自身和所处环境的优势资源,促进老年人与社区教育环境的良性互动,建立积极的教育资源互动体系。
随着新时期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扶贫的经验和教训也必然越来越丰富,这些旅游扶贫的案例证明了旅游扶贫是十分有效的扶贫方式,把旅游脱贫作为发展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甚至致富的基本方略,各地在进行旅游扶贫开发时,应充分借鉴各地成功案例,在借鉴旅游扶贫示范点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扶贫当地的特色,如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特色产品等,分析适合本地旅游扶贫发展的模式。通过对什寒村的开发模式的研究,总结什寒村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作为推广旅游扶贫的教学案例,给海南省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可供参考操作范例。
(五)介入学习共同体培育
在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同时,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组成社区学习共同体。可运用鼓励积极参与、提升当家作主意识、建立总结反思习惯、协助建立民主领导风格、建立权责分工意识等技巧培育社区骨干,并指导成员通过讨论和协商等形式共同制定团队契约,使成员在契约的指引下实施自我管理、开展学习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优势视角理论主张把人作为一种特殊又重要的资源,“成员即资源”,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激发个体的专长和潜能,让每一位成员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理念、知识、技能、行动共同形成一个积极的教育生态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中,成员即是师资,他们互帮互助、互教互学,互相鼓励、互相陪伴,既培育了兴趣爱好、拓展了知识技能,又减少了疏离感和孤独感,扩大了社会关系网络,找到了情感归属。
(六)介入效果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是确保服务品质和维持专业信誉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工作通用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社会工作评估方法对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实施评估,能检验活动成效,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从而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了确保评估结论的全面、科学,本项目从过程、成果和效益三个方面评估介入效果。过程评估主要是对需求评估、计划制定、活动实施、资源调配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描述,反思各个环节的进程和实施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促进工作的改善。成果评估主要考察活动预设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成果评估可以帮助活动实施者了解工作的成败及其原因。效益评估主要考察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实现目标的资源成本进行分析,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效益对比,从而判断哪种活动方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对过程、结果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后发现,本项目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地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评估,并充分发挥小组工作方法的专业优势,鼓励个人才能和专长在集体中的发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建立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为和情感陪伴的项目预设目标。按需进行资源链接,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确保了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但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项目实施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机构,权责划分不明,也不利于统一管理;对志愿者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导致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主体不明、体制不顺,社会工作的介入缺乏长效机制,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协同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社会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琳,陈乃林.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中国社区老年教育领域前沿视点评析[J].职教论坛,2017(09):57-65.
[2]李渭.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老人社区教育探索——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街道低保老人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1):19-22.
[3]陈淑梅.天津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6(20):35-36.
[4]蔡玉军.增权视角下的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何阳.重庆Y社区老年教育小组活动的社工介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6]王雯.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2.
[7]王英.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的分析[J].成人教育,2009,29(02):44-45.
Research on Community Olds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Social Work Perspective——Taking the Leling Academy Project in Xinpo Community of Changde City as an Example
Chen Yanli
(Changde Radio&TV University, Changde, Hunan, 415000)
Abstract: Social work is the professional helper service which tak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s,the empowerment as the core concept,and the case work, group work and community work as the main working metho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of community olds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full intervention model that social work intervenes the community olds education needs assessment, activity design, activity implementation, community cultiv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are constructed.
Key words: social work; community; olds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862(2019)01-0001-05
收稿日期: 2018-07-31
基金项目: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XDK2017-A-9)
作者简介: 陈艳莉,女,湖南常德人,常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终身教育、成人教育。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社区论文; 老年教育论文;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