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与“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论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与“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论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与“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

王昱睿1,王立国2

(1.大连财经学院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2;2. 东北财经大学 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2)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成功率以及更好地防范项目风险,探索一套真正适合“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机制刻不容缓。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失败的案例分析,以及对企业因缺乏审慎性决策导致投资项目失败深层次的原因剖析,通过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来防范“一带一路”项目投资风险。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机制; “一带一路”; 风险防范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最终是以项目实施为导向的,通过对沿线国家的项目投资带动其经济发展。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在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一些项目发生了重大失误和亏损。通过对一些海外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风险个案进行追踪与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些项目发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投资决策角度看,主要体现为:投资前期企业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企业高层管理者不进行投资决策审核、项目评估论证不充分、违反项目审核制度、违反项目决策程序一系列由于可行性研究机制的整体欠缺导致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是项目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鉴于此,本文通过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来防范“一带一路”项目风险,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风险数据解读

2017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户中央企业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企业内部的违规操作或失误决策所涉及金额已达近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因项目失控造成的资产损失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所涉项目很大一部分为“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由此可见,决策失误、违规决策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项目发生风险,甚至失败、亏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地缘政治风险因素高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失败的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同时市场经济体制参差不齐,大部分不够成熟,其地缘政治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发生风险,有不少地方投资风险比较大。[1]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投资失败的大型项目共32个,占我国对外投资大型项目失败总数的24.6%,“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失败项目总金额为560.2亿美元,金额占比为23.7%。

(二)央企投资项目亏损严重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5年至2014年中央企业不仅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更是海外投资风险的主要承受者。在发生的重大风险案例32起中,央企共发生25起,数量占比75.8%,涉及金额479.9亿美元。其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风险案例尤为突出。

(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失败率高

随着投资的增加,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失败的项目也在增多,项目失败率高于国内,大型失败项目多以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为主。2006年到2015年,我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失败项目累计43个,在这些项目中,有31个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涉及金额为477.8亿美元,项目金额高于1亿美元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失败率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是秩序良好的社会,它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无序化和无序状态。实现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3]从本质上来说,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但武隆的部分贫困乡村同中国大部分法治落后的地区一样,都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因为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村民大多表现为有大事小事就上访甚至破坏了当地社会治安。这不但不利于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也不利于维护当地的和谐与稳定。

(四)投资失败项目集中在西亚和东盟地区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失败项目,主要分布区域为西亚地区和东盟地区,在2005到2014上半年间,我国在西亚地区与东盟地区投资失败规模分别为295.9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失败项目总规模的52.7%和28.5%。在西亚地区,我国投资失败的项目一般在伊朗、叙利亚以及沙特等国。东盟地区投资失败项目数量最多,但相对金额比较少,投资失败的国家主要有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柬埔寨等地区,受美国重返亚太、东盟国家政局变动以及中国南海争端等因素的影响,菲律宾投资失败的项目数量最多,金额也是最大,其他国家的投资也频频失利。[2]

二、案例分析

项目失败原因分析:前期调研工作不到位,因为对海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导致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预估不足,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失败。

(一)失败案例

案例一 :波兰A2高速公路

以目标项目为基准,根据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管工作,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确保项目的完成质量与预期标准相吻合,即为项目管理的要义[3]。例如:在测绘工程项目中,项目的种类多种多样,无论是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施工结束后的验收,交付工作,项目的资料都不会更新。因此,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项目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会十分重视对项目的投入成本,施工的整体效率和项目质量的整体把控,这就需要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单处理,同时在整合各项因素的过程中,要实现控制的精细化,并覆盖项目的具体时限,合同内容及质量管理等相关要素。

3.完善项目监管审核制度

为了深入地分析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项目决策情况,下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地案例进行剖析。

具体体现在:因为急切开拓海外市场,中海外联在竞标中以远低于波兰政府预算的价格中标,希望通过压缩劳动力价格来完成项目,并想通过工程变更提高工程造价获取利润,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因为很多设备、材料都需要从波兰当地采购,根据波兰法律规定,需要根据当地薪资待遇水平支付工人的工资。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波兰的原材料和人工费用开始上涨。施工中也出现了项目变更问题,但波兰方面强调以合同为准,拒绝赔偿,导致项目成本严重超支,无力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中海外联急功近利,盲目地照搬国内经验进行项目决策,虽然低价中标,但凭借工程变更抬高价格的希望落空。这不仅是中海外联,中国建筑企业,尤其是许多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总是抱着商业政治化的侥幸心理,以为通过商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政治来解决,这就导致了很多项目决策失误,不但没有解决商业问题,还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很多政治上的风险。

案例二:中缅密松水电站

请你想象一下,眼前有一盘精致的饭菜,你会先吃其中最喜欢的菜吗?还是会把最喜欢的留到最后享用?有钱人通常先吃最喜欢的那道菜。

案情简介:该项目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兴建的,项目位于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流,属于干流水电站的第一座。该项目从2009年底开始施工,总投资预计36亿元,2011年缅甸总统吴登盛宣布停止该项目,导致项目前期投入的20多亿元人民币化为乌有。

案例失败原因分析:该项目投资建设是比较曲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投资方自己的问题,也夹杂着一些政治因素,还包括所谓的民意因素。不可否认,在项目投资初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对项目投资进行了风险评估。但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并没有实事求是地将控制克钦邦大部分资源的克钦党、政、军等政治因素考虑进来,过于相信缅甸军实力。密松水电站项目早在奈温时代就有一家日本公司进行过勘探和设计,因为这家日本公司比较了解当地克钦军与缅甸军的冲突,担心项目风险,所以一直没有实施。

案例三:中澳SINO铁矿项目

案情简介:2006年,中信泰富与Mineralogy公司签署协议,以4.15亿美元全资购得Sino-Iron和Balmorallron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开采权的公司,这一项目是我国企业当时投资的最大的矿产资源海外项目。该项目开发成本超过预算的5倍,投产时间推迟了4年,最终还遭遇铁矿石价格暴跌的窘境。最后Mineralogy公司向法院起诉中信泰富,西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最后判决,中信泰富需向Mineralogy公司赔偿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此外还要在未来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特许使用费,合计下来,中信的赔偿额已经达到了300多亿人民币,可谓是损失惨重。

项目失败的原因分析:该项目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前期调研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到位,最终导致:(1)决策层对铁矿石行业形势判断错误,2004年,“中国特需”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主导因素,国际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涨,但随后,供需形势改变,铁矿石价格遭遇滑铁卢,项目当然难以为继;(2)中信泰富此前没有海外大型矿山开发经验,所以对该项目的规模、技术以及投资环境都无法准确预估,这也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承包商中冶集团,中冶集团虽然做过很多海外项目,但对澳大利亚工程项目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不够全面了解,造成在施工中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导致项目障碍重重;(4)中信泰富对合作伙伴的了解不深入,最终由于交易文件的不精准,导致Mineralogy公司可以利用合同里的相关条款向法院起诉,损失惨重。

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这3个三角形有两个为穷的,第3个为半穷或穷的,在这里设第3个三角形为半穷的(当第3个三角形为穷三角形时证明类似且更加简单)。设f=[v,v1,v2]是半穷面,v1是穷点,v2是富点,v3是 5+-点, f=[v,v5,v6]和f=[v,v7,v8]是穷面。由G的极小性,G-{v,v1,v2,v3,v4,v5,v6,v7,v8}有一个(3,0,0)-染色,将这个染色染回到G,从而推出矛盾。

调查问卷中,多数学生表示,看过京卷压轴题的参考答案后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原因是认为“自己根本想不出标答那么巧妙、缜密的解答过程.”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全体学生中普遍存在.在课堂上,我们多次努力向学生解释,“任何参考答案并不是一下子提笔写就的,而是有其生产过程的.” 所谓的生产过程,便是“探究、尝试、归纳、猜想、论证外加‘抛光答题语言’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了破除学生对参考答案的迷信就必须引导学生“改进”参考答案或推广原题,得出比参考答案更自然的解题方案.在这一方面,我们取得了部分收获,请参考本文3.2 小节.

(二)成功案例

案例四:巴基斯坦第一风电项目

案情简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成为风电项目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巴基斯坦第一风电项目作为三峡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风电项目,项目运作良好。该项目的成功也为后续风电市场的开拓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成功的原因分析:该项目的成功,源于在投资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进行了长达6年的深入分析与调研,主要包括:(1)巴基斯坦市场供需情况,巴基斯坦长期电力短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巴基斯坦政府对开发风电在内的新型可替代能源意愿强烈,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2)外部环境方面,三峡集团对巴基斯坦电力投资市场、政策、法律、资源、环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2005年取得巴基斯坦政府批准的投资资格;(3)风险管控方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切实分析了项目风险来源因素,落实了应对风险的措施,完成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奠定了项目成功的基石。

案例五:安徽海螺集团在东南亚地区建设的水泥生产基地

案情简介: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海螺集团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利用自己的雄厚资金以及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在缅甸、印尼、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建设了水泥生产基地,顺应了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需求。

案例成功原因分析:海螺集团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开展了大量的海外现场调研工作,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确定海外项目发展思路。在对东南亚的战略布局中,董事长郭文叁多次亲率考察团,赴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调研水泥市场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坚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与此同时,海螺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整体优势,服务于项目全过程管理,创建了贯穿于项目技术论证、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项目验收全过程的“五位一体”的工程管理模式。

(三)结论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取得成功的“一带一路”项目,企业都是在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后,进行审慎性项目决策;在失败的海外投资项目中,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前期调研不充分,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各项论证,最后导致项目决策失误。经数据调查表明: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中,经过科学论证后的项目决策往往能使企业提高投资效率,防范风险,而盲目投资或未经过慎重风险评估论证的项目决策往往使得企业得不偿失,甚至破产。总的来说,可行性研究对于投资项目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从源头上防止由于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项目风险,必须重视“一带一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防范“一带一路”项目风险。[4]

三、企业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由于可研失败导致项目发生风险的深层次原因

“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由于可行性研究失败导致损失,甚至夭折的案例举不胜举,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

旅游业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而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带来更多附加值,使旅游业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因此,由旅游推动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旅游业和民俗文化联动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势必成为探索传承和发展嘉善田歌民俗音乐文化的创新路径。

(一)国有企业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有着天生的所有制优势,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不够客观、不够科学,甚至唯领导意志进行可研。

1.政治风险因素在可行性研究中权重过低

在海外市场,很多国家会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实施补贴的官方产物,并习惯性地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是不公平的,这就容易使东道国企业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进入对它们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威胁,在其游说下,东道国政府会制定对我国国有企业不利的政策,甚至直接禁止我国国有企业进入,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1.不做和忽视项目可行性研究

国有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容易忽视成本和风险控制,可能仅仅为了抓住投资机会而投资,使得投资决策缺乏有效论证和风险评估。此外,源于所有制优势的易得性,使得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各个环节直接或者变相地降低投资成本,这种优势使得国有企业容易因为其资源垄断、国家兜底或者全民补贴买单的心理形成对成本和风险的忽视,从而导致项目亏损,甚至完败。

3.可行性研究中经济效益分析偏差

为了国家利益或促进国家政策的实施,部分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中实际承担了国家的部分职能,这些企业在投资项目拟建前往往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进行形式上的可行性研究,因为很多投资决策都是在政府授意下根据政府的需求进行的,这些投资决策也是形式化的,企业并没有对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考察,这就使得企业在项目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4.决策者违反项目决策程序

政府对外审核部门、银行等金融贷款机构、外汇管理部门以及各保险机构,必须针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尽职尽责审核。由于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审核,往往是有关部门依据投资者提供的资料,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是否核准的判断,所以这种判断并不都是正确的,尤其是对那些未来确实具有不确定性但问题又不易被发现的投资项目,这就不能保证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为此,要通过项目实施中监测,以及事后评价来完善可行性研究的审核制度。[6]

(二)民营企业

2.完善可行性研究的审核制度

2.可行性研究中财务分析不客观、不充分

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中缺乏内功,许多民营企业家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最正确,有的项目不进行可行性研究,老板说了算,投资根本谈不上科学决策。委托专业性的可行性研究机构进行项目投资评估,需要按照项目投资规模的大小,按照初步、基本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支付不同标准的费用。而一些民营企业家舍不得支付费用,往往惜小钱,赔大本。还有民营企业,在东道国看一个项目赚钱,恶性竞争,压低条件,抬高地价,一窝蜂和一阵风式的对外投资,或者生产过剩退出市场,或者引发东道国社会恐惧,惹当地企业和当地政府排斥和防范,出现对中国企业不利的社会行为和各种政府限制措施,最后大家一起亏损。

如表1所示,恩施州整体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旅行社个数、A级景区个数、五星级农家乐以及星级饭店数都是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增长明显。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21 985 802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43 663 382人次,5年间增长了约98.6%。旅游综合收入增长更加显著,从2012年的1 195 524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3 004 847万元,增长率达到151.34%。到2016年底,恩施州高级旅游景点数量和旅游业综合排名均进入“全省四强”。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可行性研究细节缺失

有些民营企业,即使进行可行性研究,也可能徒有虚名,不但不充分,而且不注意影响项目是否可行的细节问题。“一带一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很多国家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在做投资决策时,细节考虑不到位,就可能发生风险,造成损失。沿线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关联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但是真正落实下去,会遇到很多障碍,如文化差异、制度化程度低且不透明、政府腐败等;沿线的一些发达国家,制度健全、体制透明,但是会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这些细节如果在可行性研究中考虑不周,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容易直接导致项目失败。

四、构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协同合作的可研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实施,提高投资项目成功率,防范项目风险,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 本文将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探寻适合“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协同合作的可研机制。

采用较低转速的工作参数和短转鼓型结构参数的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回收了0.045 mm以上粒级为主的煤泥(占全厂总煤泥量的57.37%),其水分低、易松散,掺入中煤后,不但大大减轻了压滤机的工作负荷,而且优化了选煤厂商品煤产品结构,增加了销售收入。

(一)政府层面

1.建立针对不同投资主体和不同项目安排分类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制度

细化国家发改委有关强调在外企业须做可研的文件,为了防止由于可行性研究的缺失或可行性研究不充分,造成盲目决策的现象,可以采用分类指导办法,分别管理,强制安排一些投资主体、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对鼓励、限制、禁止三类境外投资活动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基层警务工作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基层警务工作中对于群众要保持个别化的态度,以最大努力满足人民诉求,这要才能保证基层警务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个人因素对于基层警务工作满意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解决个人因素影响应该从改变基层警务工作者的理念出发,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先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进一步解决因为个人因素对于满意度的影响。

在新的海外投资机制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不需要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更是沦为形式。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而财务会计注重跟其他企业的联系。事实上,企业的相关数据,不管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数据信息在很多内容上是相互交叉和重叠的。现如今的企业财务报告与过去的财务报告大相径庭。可见,新时代造就了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模式又要求有新型会计人员来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

国有企业决策层对于绩效的追求,很有可能忽视或者对可行性研究走过场,项目投资只注重其对当前政绩的影响而并不关注项目自身的长期发展,或者因为其他自利动机在投资过程中获取私利,投资一些明显不可行的项目,导致投机性在决策权重中占据上风,从而形成决策上的战略性偏差。[5]

3.建立健全项目追责机制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贷款融资报告以及保险等都要进行项目后评估,对于在可行性研究中做假、粗制滥造、编造假数据等行为,项目因可行性研究或评估质量发生重大失误,建立责任评估制度;对投资方、建设方、可行性研究方、评估方、融资方、审核方等,在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中存在过失或渎职行为并造成项目损失的,追究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以及所在企业的法律责任,有犯罪嫌疑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4.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

倡议和鼓励境内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设计咨询、风险评估、认证、仲裁等相关中介机构业务走出去,加强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人员往来等方面机制化合作,就人员出国往来等方面提供便利,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咨询服务。

(二)金融机构层面

随着金融体制与海外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项目评估业务也成了金融机构很重要的一部分,项目评估是金融机构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项目成功实施,完善金融机构的项目评估体制势在必行。

1.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建立全面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规范化投资项目的程度,做好企业的发展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贷款的主要审核条件之一就是项目评估,一般来说,银行会聘用有资质的第三方对企业进行考察和评估,在考察合格以后才能给予贷款,凡是没有评估的项目,任何人、任何部门不能承诺贷款。这种约束,要以法律、利益约束为基础。金融机构也要本着为投资项目以及自身负责的原则,提升项目评估的效率,将项目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项目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重要性,如果项目评估错误,就会导致决策错误。

2.完善项目评估方法体系

项目评估是在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之上,对评估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应该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的调查以及贷款主体的信用分析。

案情简介:该项目位于波兰境内的华沙地区,工程一共有五个阶段,总长120公里。该项目由波兰政府公开招标,我国中海外联合体在2009年9月中标。中海外联合体主要由我国的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以及波兰贝科玛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该工程规定的建设期是从2009年10月5日到2012年6月4日,竞标价为4.47亿美元。在竞标中,中海外联所给出的预算成本不到波兰政府预算的一半,并声明会以特殊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不会亏本。但是不久,中海外联就发现存在的问题很严重,由于2011年5月,该企业没有及时向波兰分包商提供货款,导致分包商不再提供建筑材料,最终导致工程于5月18日停工,32个月的工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但是项目才完成不到百分之二十,工期严重滞后,中海外联于2011年6月份正式宣布放弃该项目,因为如果继续进行,该项目最终可能亏损4亿美元。波兰业主提出了2.71亿美元的赔款要求,波兰法院也宣布中海外联未来3年不允许承接波兰任何公共项目,贝科玛公司也被迫宣布破产。[3]

“一带一路”本质上由个体性的投资共同构成的中长期投资计划,为了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必须保障每个微观项目投资能够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作为项目主要的贷款来源,必须对每一个贷款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以及项目全过程的资金监管。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完善的监管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对每个项目的前景进行项目评价,定期检查项目各期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评估项目的偿债能力,防止金融风险。

(三)企业层面

1.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

该车加速没反应的故障并没有在维修中重现。万般无奈下只能多次试车,数次试车后故障再现。同时,显示屏上出现的画面中,在动力电池符号旁有一个“惊叹号”(图2),这引起了维修人员的警觉,说明该车动力电池可能出现故障,接下来重点检查转向高压电池组。

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项目投资风险与利益共生,只有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在现行的投资体制下,企业不再被强制要求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本着对企业负责,对项目负责的态度,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自身决策需求,对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内容、形式、方法自行调整,没有必须完全按照标准格式进行编写,更没有必要做出形式上的“可批性报告”。

2.改进可行性研究方法体系

针对“一带一路”的特定项目,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以及不同国家的风险因素,对可行性研究的重点进行修正。比如,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预测,改进风险预测的方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加大风险预测的力度。

3.加强项目不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论证

AI2.0将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的阶段,即从人工知识表达技术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正转变为从大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和学习,使得机器学习从表象深入到综合推理;从聚焦研究“个体智能”到基于互联网络的群体智能,形成群智能力的互联网服务创新(如共享经济)体系;从只能处理类型单一的数据到能够综合视觉、听觉、文字等多种媒体的语义,人工智能正在迈向跨媒体认知、学习和推理的新高度;从追求“智能机器”和高水平的人机与脑机交互技术,走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从机器人到自主智能系统。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管控,提升项目运行的效率,做好风险的规避和预防,在进行可行性报告制定的同时,要从反面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论证。比如,可以聘用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分析和预估,从不可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论证,加强论证的有效性。如果该企业论证出来的结果表示不可行性是成立的,那么就说明该项目是存在问题的,属于不可行的,这时就要对项目进行投资的整体分析了。

4.适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要确保决策层的专业性,前期调研,可以组建各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尽职尽责,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可以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以确保最终决策的专业性、正确性。

肿头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肿头龙与许多恐龙生活在一起,其中就包括了霸王龙、三角龙、甲龙、埃德蒙顿龙、似鸵龙等。霸王龙是肿头龙生存世界中的绝对王者,它能毫不费力地猎杀肿头龙。不过,生性机警、奔跑迅速的肿头龙是很难被捕捉到的。

5.主动进行项目后评价

企业应该主动实施自查自评,通过自查和自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企业应该在项目后评价后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经验推广,宣传后评价理念,真正发挥项目后评价在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综上,本文通过对一些海外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风险个案进行追踪与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些项目发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投资决策角度看,主要体现为由于可行性研究机制的整体欠缺导致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由于可行性研究失败导致损失,甚至夭折的案例举不胜举,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分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由于可研失败导致项目发生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后,提出通过构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协同合作的可研机制来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以此达到防范项目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昱睿.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风险管理[J]. 企业管理,2016,(04):119-121.

[2]方旖旎.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的特征与风险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01):67-72.

[3]向鹏成,牛晓晔.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失败成因及启示―以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为例[J]. 国际经济合作,2012,(05):24-29.

[4]高慧,王宗军.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防范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6,(01):114-119.

[5]孙红.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8,(06):42-46.

[6]李开孟. 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60年的回顾和展望[J]. 技术经济,2009,(09):66-72.

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Mechanism and "The Belt and Road "Risk Prevention

WANG Yu-rui, WANG li-guo

(1.College of Account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32;2.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32)

Abstrac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exploration of feasibility study systems that suit the concep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vestment project, which aims at promoting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better, increasing domestic enterprises' investment success rate of "Go Out" policy and preventing project risk strong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ose failure cases of the border countries along the "The Belt and Road". Moreover,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investment project caused by lack of prudent decision-making have been discussed as well. In addition, by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investment project and the risk of the border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ere is an establishment of feasibility study mechanism which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The Belt and Road " project risk.

Key words :feasibility study mechanism; "The Belt and Road ";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F426.92;F125;F4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6-0070-04

收稿日期: 2019-03-16

作者简介: 王昱睿(1986-),女,经济师,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工程项目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王立国(1957-),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评价与融资研究。

基金项目: 2016-2018中央党校创新工程“‘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开放战略”项目.

(责任编辑 马 蓉)

标签:;  ;  ;  ;  ;  

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与“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