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寒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 要】目的:讨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经历,为以后护理心跳骤停患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27例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经历,统计分析其心肺复苏的护理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后成功存活,6名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死亡。结论: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来说,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常见的并且极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有60%的几率使患者存活,各级医院应该重视心肺复苏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心跳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高危疾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的症状,患者在发生心跳骤停时,会表现为大动脉搏消失、缺氧、缺血,既而发生昏厥、瞳孔变大等现象,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时,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心肺复苏(CPR),再配合注射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本文分析了我院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27例,具体的护理体会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27例,均为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2±13.6)岁。27例患者中,颅脑外伤11例,脑血管意外4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中毒者3例,溺水5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7例,心脏停止搏动20例,临床均出现晕厥、呼吸停止。
1.2抢救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CPR(按2010版复苏指南进行),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基础上,行气管插管、电除颤、使用呼吸机、开放静脉通道,并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辅助治疗。
1.3护理方法
病情评估判断,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CPR;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然后固定好牙垫及气管导管,打开呼吸机,调节各呼吸参数,最后与气管导管对接,进行呼吸机呼吸支持;建立有效的循环支持 呼吸道通畅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心电监护,监护电极应置于不妨碍实施复苏操作的部位,监护仪屏幕置于医生易于观察的位置。迅速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应选择近心大血管穿刺,以缩短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脑缺氧是呼吸心跳停止后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气道一经建立必须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迅速改善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状态,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心跳恢复能测到血压后,必须尽快采取头部冰帽降温。头部低温可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预防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结果
本次研究的27例患者,有21例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后成功存活,6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具体的存活情况见下表1。
表1 27例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
3讨论
3.1 抢救过程的要点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征象,能否复苏成功与患者的原发病有关,尤其是心跳呼吸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及复苏所需的时间有密切关系,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及尽早气管插管,再有就是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脑缺氧是呼吸心跳停止后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气道一经建立必须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迅速改善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状态,以提高复苏成功率。从结论中可以看出:脑血管病的初步复苏均成功,但最终脑复苏的只有40%,因为脑血管病患者大多心肺功能正常,经积极心肺复苏后,心跳容易恢复,但脑疝形成,不易恢复,故脑复苏成功率低。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占首位,大约有80%-90%的心跳骤停患者第1个捕获的心电图是心室颤动(VF)。
3.2 抢救时间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急救晚1min,复苏成功率降低7%-10%。一切抢救均为保持脑功能存活体,资料显示,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仅耐受4min,进行CRP后可延长至20min;我院2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均在院内发生,并立即开始了CPR术,抢救成功率77.78%。初步复苏时间在10 min的患者有9例,脑复苏19例,脑复苏成功率70.37%。初步复苏时间>30min的只有2例,脑复苏1例。成功率越低。可以看出初步复苏需要时间越长,脑复苏的>30 min的脑复苏的成功率为50%,看似较高,其实与木身初步复苏例数就少有关。
3.3 加强对患者的监护
复苏初期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应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等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加强对呼吸机管理,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行,维持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持续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变化,并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为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中心静脉导管和其他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确保急救用药。并据中心静脉压对补液量及速度进行调整,使中心静脉压尽可能接近正常,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兔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3.4 做好基础护理并预防并发症
肋骨骨折可致肺损伤、血气胸、心脏挫伤和心脏压塞,也可发生肺或脑脂肪栓塞;按压部位过低可致肝、脾破裂。为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必须掌握正确的CRP操作。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 /3交界处,双乳头之间。按压时手指不能接触肋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使胸骨下陷5cm,用力均匀。由于心跳骤停病人需要争取有效抢救的“黄金时机”,因此,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和急救程序,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对心跳骤停病人能够做到瞬间评估判断,及时准确的配合医生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人,为了维持生命常需要留置多种管道,给皮肤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病人心肺功能仍不稳定,病情危重,护士往往忽视皮肤护理,导致褥疮。所以,心肺功能建立后务必予以翻身,最少每2小时1次,必要时按摩受压处,促进受压组织的血液供应,以达到预防褥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丽洁,沈洪.关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2 (11);702.
[2]杜丽波,张幕兰,刘雅惠.院内心脏原因所致心脏骤停40例临床分[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4,24(11):1063-1064.
[3]谢智慧,李建国,马璇.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39.
论文作者:宋春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呼吸论文; 成功率论文; 心脏论文; 时间论文; 外心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