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奶牛饲养规模将扩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牛论文,规模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今后15年间,我国奶牛个体饲养总量、饲养规模、饲养水平会不断上升。
我国奶牛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由国营奶牛场养殖和生产,1978年集体奶牛饲养量迅速上升,1990年后,个体饲养规模迅速膨胀。以 北京为例,1989年42家国营、集体、个体奶牛存栏分别为33172、21788、6064头,到1998年奶牛存栏分别为29338、14152和17054头,其中国有和集体牛场分别减少了3784和7636头,降低11.4%和35%,但个体养殖户养殖奶牛头数增加了10990头,增长了181%。年均增长速度为12.18%。
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农户个体饲养奶牛数量占全国奶牛饲养总量的76.8%,平均每户饲养7.4头。
近几年由于饲养农户的增加,户均饲养量明显减少。从河北省对39个县市、1000多个村镇、2万多农户、5万多农民调查看,奶牛饲养量为6万头,户均饲养3头。这种小规模农户饲养的状况会持续一定的时间,但今后农户饲养规模会逐渐加大。
目前,山东、河北等地有组织地建设了很多养殖小区,企业和银行共同支持农产养牛业的发展,加上养殖户自身的积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资金和空间的限制,农户的饲养规模有望提高。如河北省奶办在石家庄市周边地区扶持建设58个养殖小区,有465户农户进入小区饲养,总量达到7011头,户均养殖规模达到了15.1头。据国内外的经验,农户养殖规模以50头左右为宜,如日本为50头,欧洲为70头。
我国目前养殖规模过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户的投资能力有限,按2001年的产奶牛价格,平均每头达7000多元计,购买2头即要支付2万多元,农户饲养10头以上是很困难的;二是家庭饲养场地限制。一般地区农户饲养主要利用庭院,按各省政府规定,庭院面积为2.2分/户(146平方米),去掉生活面积,可用于养牛的空间很小。
联系电话:0351-415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