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论文_何铖飞

探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论文_何铖飞

何铖飞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方法:对60名麻醉科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中消毒剂、麻醉机呼出气是主要危险因素,生物因素中呛咳分泌物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以及电损伤的危险性较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调查结果均不足40%。结论: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较多,故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麻醉科;职业防护;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79-02

麻醉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疼痛对患者所造成的不适,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手术室是麻醉科医护人员长期工作的地方,同时其也是各类病原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性较高,故做好麻醉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本次研究将对60名麻醉科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分析研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将以多家医院麻醉科的60名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2名,女性28名;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为(34.2±2.1)岁;学历:33名为大学本科、19例为大专、8名为中专学历;工作年限:1~19年,平均工作年限为(9.8±2.1)年;本组研究目的、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所有调查对象,其均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

依据麻醉科的工作特点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制定麻醉科职业防护现状调查表,表中共涉及到三方面内容: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②危险因素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等。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体液、血液以及呛咳分泌物的暴露情况;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锐器割伤、电损伤等发生几率。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消毒剂以及麻醉机呼出气的暴露情况。③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情况以及皮肤粘膜破损后的防护情况;依据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以及C级,A级为最佳,C级为最差。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60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调查结果

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中消毒剂(暴露率96.7%%,58/60)、麻醉机呼出气是主要危险因素(暴露率高达100.0%,60/60)。生物因素中呛咳分泌物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率为91.7%,55/60),体液以及血液的接触率为70.0%(42/60)。在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暴露率为75.0%,45/60)以及电损伤(78.3%,47/60)的危险性较高。工作人员自我防护调查结果显示A级防护率为36.7%(22/60),粘膜破损后自我防护率33.3%(20/60)。

3.讨论

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因素中消毒剂、麻醉机呼出气是主要危险因素,生物因素中呛咳分泌物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以及电损伤的危险性较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调查结果均均不足4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技能掌握程度不高、科室内危险因素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力度较差。本次研究结果与张国强以及蔡建明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4-5]。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防护对策:

①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常见血源性疾病暴露危害的宣教,同时将本科室职业防控应急处理流程告知医护人员,除上述几点之外,也要向其普及常见院内感染以及传染性疾病的相关防护法规,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②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并强调安全职业防护教育,促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各项操作。如在进行各项操作之前要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好眼罩,对于存在不确定传染因素的患者要严格依据预防感染的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操作,切忌用双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各类锐器。

③完善医院以及科室内的安全防护监管制度: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防护监管体制,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约束患者的工作行为,同时也要改善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设施以及安全监护措施。以此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除上述几点之外,也应建立麻醉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表,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事故之后可得到及时的处理,同时收集暴露数据也有利于完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感染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消毒机、麻醉机呼出气、呛咳分泌物接触、锐器割伤以及电损伤等是麻醉科医护人员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差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麻醉科工作人员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故医院应重视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问题,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力度。

【参考文献】

[1]胡建芳,叶丽余.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468-1469.

[2]宁加娟,张学刚.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27(7):274-274.

[3]王传光,蔡焕友,雷李培,等.麻醉科医务人员个人职业安全防护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2(5):253-262.

[4]张国强,汪卫星.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6):967-968.

[5]蔡建明.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68-2169.

论文作者:何铖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探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论文_何铖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