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培训论文,中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工作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本文在调查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五种培训类型,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以及课程设置的依据、组成、学时分配等。
关键词 中学教师 继续教育 培训类型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随着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逐步提高,省、地市两级教育学院所担负的培训任务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转移,对教育学院及整个师训工作来说,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相当长的探索过程。十年来,我们虽然在理论上努力探索,取得一些共识,在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河南省已有部分教育学院进行了继续教育的试点工作。教学工作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培训类型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等几个关键问题,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成败。我们在认真总结我省开展继续教育的经验教训,调查了城乡不同层次教师和部分中学校长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建议,并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类型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培训,在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造就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结构合理、质量优良、能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需要的教师队伍,并使其中一定数量的教师成为中学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中教师,即所有学历达标的中学教师。在河南省,1995年学历达标的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分别达到60.7%和51.5%,其他省市还要高得多。在这些教师中,论年龄有老、中、青之分,论职称有高、中、初级之别,论教学水平又有优、良、中、差之异。由于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艺、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复杂性,其结构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层次。
根据河南教育学院和几所地市教育学院的培训实践,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分为五大类型为宜,即适应型、增新型、提高型、变换型、研讨型。
适应型:它的培训对象是刚从大学本、专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见习教师和部分初级职务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明确做一个本学科合格的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所任课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备课、上课、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技能,适应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适应型培训可采用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学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各校教研组老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逐项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教育学院要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好试讲、分析和评议,在较高的层次上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适应型培训在新教师任职的前三年内完成。对新转入教师队伍的人员也一样对待。
增新型:它的培训对象是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初级、中级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教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这些教师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或者空缺,或者不足,或者老化,需要增加、补充或更新。对他们的培训目的要求是,扩充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进行学科知识的补缺和更新,而且要进一步提高教师修养,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懂得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其适应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对初级教师或中级教师,还可有所侧重,对初级教师应更侧重教师修养、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级教师,则应注重更新教育观念,补缺、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增新型培训面向大多数中学教师,还可分为初级教师班(增新Ⅰ型)和中级教师班(增新Ⅱ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城市教师以业余培训为主;农村教师以函授为主,加上寒暑假集中面授,也可辅以电化教学;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也可办一些脱产培训班。无论哪种形式,都要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严格考试和考查。
提高型:它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的中级(也可有少数初级)中学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新的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提高型培训要根据上述目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选用或编写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训宜在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时间半年为宜。
提高型培训还可有一部分纳入学历教育。初中教师读专科起点的本科,高中教师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对这些学员,应单独编班,区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班,设计适合需要的课程。
变换型:它的培训对象是所教学科变换或兼教第二学科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学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备胜任新的教学工作的能力。
变换型培训的内容应由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新教课程的差距来定。教师基础好、前后所教课程相近的,就可以少培训,否则,就应多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通过函授或短期脱产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的形式进行。教育学院要制定各专业的单科教学计划,供参加培训的教师选择。
研讨型: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它的培训对象是具有中学特级教师称号或中学高级职务的优秀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通过学习和对中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研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指导本地区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或教育教学专家。
研讨型培训应依据学科特点设计适合培训需要、切实可行的课程和研讨课题。课题选择可通过多种渠道,既可接受教育管理、教育科研部门下达或委托的课题,也可向各校、向参加培训教师征集,也可由教育学院指导教师提供。成绩考核可采用论文答辩或成果鉴定的形式。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周期以五年为宜。在每周期内,每位教师应接受相应层次的培训。不同层次的培训,学时数可以不同,最低可定为240学时,随着培训层次的提高,教学时数可逐渐增加。研讨型培训可达480学时。
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训目标制定的实施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既要体现国家有关人才培养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精神,又要反映其专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及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应包括初中、高中两段各专业、各层次教师的培训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各课程的学时分配和考核办法,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实施办法和要求等。
由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其他国家的教学计划也各不相同,因而,制定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是一项开创性的艰巨任务。要制定出一套实用、先进、科学的教学计划,需做好以下工作:
1.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要做好对初、高中各学科、各层次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了解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基础、教学能力、教育思想、管理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进修愿望和要求等等,然后作出分析和判断;其次,要对初、高中各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城乡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等,对照各学科及学科教育的新发展,作出分析、评价;第三,收集研究国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经验材料,并进行比较、分析,作出评判。
2.广泛收集国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资料,收集国外教育改革和学科教学改革的有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对比性研究,掌握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总结出我们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3.在广泛调查、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由各省教育学院自愿组合,通过协作,研究制定出若干个教学计划试行方案,经过试点学院二、三年的实验和调整,总结经验,共同修订,逐渐达到完善和科学。
根据对河南省中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和以往的办班经验,我们认为制定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应坚持以下原则:
1.教学计划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教学计划要体现新时期对教师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要求,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政治方向、世界观和人生观,甚至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重要作用。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今后15年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将是70—90年代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是在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一般地说,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根基不实,甚至部分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扭曲。所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既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各层次的培训均应把以提高教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学教师修养列为公共必修课,占一定的学时。
2.教学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由于他们的专业基础、教学实践、学校教学设备等方面不完全一样,他们对进修培训必然有不同的需求。因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应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各层次教师的需要,做到按需设课,按需施教,力求以最小代价获取最佳效益。一般地说,除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必修之外,在教育理论、教育与教学实践、专业知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诸类课程中,有少量作为必修,更多的是专题性的选修课,供教师们按需选择。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学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教学方法逐渐更新,又有许多交叉、边缘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这些都是中学教师应该了解或掌握的。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拓宽和更新,注意计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4.教学计划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在职成人教育,由于教师编制紧,工学矛盾突出,管理上多层次,城乡差别悬殊,进修费用不落实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进修培训不可能采用固定的、单一的模式,而必须是广开学路,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的培训模式,例如,把脱产、半脱产同业余结合起来,把讲授同音像教学、教师自学结合起来,把读书、研讨同实际操作、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结合起来,按照课程类型和教师实际,制定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变为现实。
5.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应具有差异性和连续性。中学教师随着职务的晋升,将会参加不同层次继续教育若干次,因此,必须科学地划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训的教学内容,使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既符合专业知识学习规律,又符合教师成长的规律,做到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不断拓宽和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增强和提高,从而保持教师进修的强烈愿望,保持进修的连续性,使进修水平呈阶梯式上升。
三、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
1.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是由教师的岗位工作、社会生活、自身发展,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多种需要所决定的。首先,课程设置要满足教师的岗位工作需要。一个教师在终生从教过程中,还要再学习许多门类、许多学科的课程,以弥补学校教育所学知识的不足,充实、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第二,中学教师又是社会的一员,为了适应社会,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教师的社会生活需要也应在继续教育课程中有所体现。第三,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做好岗位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生活理想,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的职业需要和完善自我之间并不矛盾,处理得好,可造就一批优秀教师。第四,科学的发展是形成课程的基础,将科学研究新成果纳入课程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发展。反映各个学科及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和学术动态,应该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摸清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意向,我们对河南省38个市、县的97所中学的622名教师或校长进行了问卷、座谈调查,其结果如下:
(1)从课程类别看:①对拓宽、更新专业知识类课程选择率最高,达55%,说明教师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强烈要求。②对专业技能类课程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微机、电教)普遍重视,而对实习指导,教具制作等不太重视。③对提高自身修养、素质的公共课程选择率较高,表明教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愿望。④对教育教学研讨类课程,校长中88%感兴趣,而教师反应比较冷淡,只有27%感兴趣。
(2)从不同职务的教师看:各职务层次对拓宽更新知识类课程均感兴趣;初、中级职务教师选课面较广,高级教师则希望少而精;初、中级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类课程感兴趣,高级教师对制作型技能有兴趣,而对教法科研类课程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迫切要求。
2.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根据我们对中学继续教育学科门类设置的分析,结合我们对教师的设课愿望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学继续教育课程应有下列五个学科组构成:
(1)思想品质教育学科组
它是为提高中学教师思想品质素质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是在师范院校学习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它包括形势政策专题和职业道德修养两门课程。
(2)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组
它是为完善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科教学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类是专业知识的拓宽和更新课程,学习师范院校不开设的又与中学学科教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本专业最新学术成就介绍等;另一类是教学实践课程,重点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教学法比较,以及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指导等等。
(3)教育理论学科组
它是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而设置的课程。它包括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研究动态以及学科教育理论等课程。
(4)教师职业技能学科组
它是为中学教师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科研方法、提高职业技能而设置的一组课程。它包括微机原理及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电教技术;书法、讲演与口才;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科研方法等。
(5)文化修养学科组
它是为教师扩大知识领域,发展特长爱好、陶冶情操和调剂生活而设置的一组课程。主要有中外文化介绍,音乐、美术、摄影鉴赏,体育知识及其它文理渗透、生活指导类课程。
3.课程设置的学时分配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总学时五年内不少于240学时,对适应型(新教师)、增新Ⅰ型(初级职务教师)、增新Ⅱ型(中级职务教师)、研讨型(高级职务教师)培训可逐渐增至320、400、480学时。至于更新型和提高型培训可根据不同学科需要,酌情制定相应课程设置。
对不同门类的课程,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也应有所不同,一般地说,由适应型到研讨型,知识拓宽、更新和教育科研类的学时应逐渐增加,教学实践类、职业技能类课程学时逐渐减少。思想修养、教育理论、文化修养各层次培训,所用学时基本相同。
按上述模式,学时比例分配如下表: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比例分配表(%)
类别适应型增新Ⅰ型 增新Ⅱ型 研讨型
思想修养 101055
教育理论 101057
教育科研 101025 27
专业知识更新 102025 27
教学实践 302520 16
职业技能 201513 12
文化修养 1010 7
6
* 本文为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课题的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