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现象,适度的考试焦虑会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但过度的考试焦虑也会对学生在考试中的水平发挥及其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了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疏解 中学生 考试焦虑 思考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不仅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防治中学生过高的考试焦虑情绪,使他们在考试中达到最佳的激活状态和最适中的兴奋度,需要家庭、学校和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一、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降低过度考试焦虑
1.亲子沟通多进行。沟通不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重要原因。父母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实施家庭教育,以减少孩子内心的冲突,减少考试焦虑的发生,保证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中学生也应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增进相互间深层次的理解,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努力达到父母的期望,这样达成双方之间的彼此信任与相互尊重。
2.确定适当的期望值。期望是对个体自身和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期望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而且也可能对个体在行为过程中的焦虑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给考生带来压力或挫伤积极性,只有对孩子的实力客观、准确地估计才能使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从而合理地确定活动目标,顺利克服障碍,获得考试的成功。
3.鼓励孩子全面发展。罗素曾说:“就整个社会所搜集的知识总量来说,社会的知识包括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和学术团体汇报的全部文献,但是关于构成个人生活的特殊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物,它却一无所知。”这句话中的“知识”包罗万象,足见“吾知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所需的人才应该具备综合素质,是整体的人。家长应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追求全面广泛的社会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艺高人胆大”,也可以降低过度的考试焦虑。
二、通过有效的学校教育降低过度考试焦虑
1.转变观念。学校应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根据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考试只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方法,不宜只按分数给学生划分等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彻底抛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取而代之以重视学生过程发展的表现性评价、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差异性评价和学生潜在发展的激励性评价。
2.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学列入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及发展特点,使他们能够系统地学习适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将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教材时,教师应当调整教学节奏,放慢教学速度,或者暂停下来,让学生复习一下知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降低知识难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冲击”新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教学就会一举成功。当学生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而感到十分畏惧的时候,教师应缓和课堂紧张气氛,尽可能使学生放松下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吃力,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总是处于高度的焦虑状态。对此类学生教师要特殊对待,多鼓励、多表扬,要适当地创造时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必要的自我调整降低过度考试焦虑
考前充分准备,考场上才不至于乱了手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
首先,要明确动机,改变认知。学生要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分析为什么在同样的迎考中,其他大多数同学没有过高的考试焦虑,通过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提高对考试的自信心。中学生可以与自己交谈:“这次考试不容易,但我会考好的……”然后给自己提出减轻内心压力的指示,再配合运用慢呼吸,这样练习的结果,渐渐自己就成了控制自己内心紧张的主人。积极的暗示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有很好的作用。再次,认真合理组织复习。知识经验准备得是否充分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学生要想降低考试焦虑的程度,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做好全面系统复习工作,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学生要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要降低过度的考试焦虑,还需要从多方面统筹考虑,尤其是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罗素 人类的知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2]林崇德 主编 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皮连生 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张大均 主编 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郭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焦虑论文; 考试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