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诊断胆囊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与分析论文_李团芬,邵洪娟

超声在诊断胆囊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与分析论文_李团芬,邵洪娟

李团芬 邵洪娟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胆囊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疾病患者42例,观察患者行超声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诊断率。结果:在42例胆囊疾病超声诊断结果中,普通胆囊疾病有35例,和临床诊断的相符率为97.2%,其中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有27例,胆囊息肉有5例,胆囊结石有3例;诊断为恶性的胆囊疾病有5例,和临床诊断相符率为83.3%;各类胆囊疾病病变部位的超声图像都表现出特征性改变。结论:超声在胆囊疾病中诊断准确率较高,简单易行,是胆囊疾病初筛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胆囊疾病;超声诊断;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86-02

胆囊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在诊断胆囊疾病中的优势也不断突显。超声多普勒可以多个维度层面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简单易行。笔者对本院42例胆囊疾病患者行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疾病患者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3±10.8)岁。42例患者右上腹均伴有疼痛、叩击疼痛或按压疼痛等症状,疼痛程度不一,一部分病人由于右上腹触及肿物,或者皮肤出现黄染以及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而来院就诊。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黑白二维超声多普勒机,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检查前空腹,平躺或者向左侧卧,对腹部进行超声多普勒扫描,对患者的胆囊以及胆囊附近组织等进行探查,尤其对胆囊进行仔细探查。观察并记录下患者胆囊的大小与病变情况,包括病变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数量以及病灶与周围胆囊壁关系,同时对患者肝脏进行探查,探查内容包括肝脏的大小、形态及肝内胆管,检查其有无异常[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42例胆囊疾病患者经临床诊断,普通胆囊病有36例,占85.7%,恶性的胆囊病有6例,占14.3%。在42例胆囊病超声诊断结果中,普通胆囊病有35例,和临床诊断的相符率为97.2%,其中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有27例,胆囊息肉有5例,胆囊结石有3例;诊断为恶性的胆囊疾病有5例,和临床诊断相符率为83.3%。

3.讨论

胆囊恶性病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其原因与胆囊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检查诊断手段的局限性有关。此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主诉为黄疸反复发作伴右上腹疼痛,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内多个圆形结节,大小范围0.5~1.5cm,回声多且无声影,结节位置不随体位变化而变化,其超声诊断为胆囊多发性息肉,可疑结石。后患者在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腺癌。事实上,胆囊息肉与胆囊癌,以及结石的多普勒显影都可显示为自囊壁凸向腔内的光团,然而,通常结石的多普勒显像多为一或多个强回声光团[2],且光团容易伴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改变(嵌顿性结石除外),并且大多数强回声光团的远侧同时伴有直线形声影,可资鉴别。而息肉和胆囊癌的鉴别关键在于结节的尺寸。通常息肉结节范围多在0.3cm~1.0cm,且其基底部细窄且表面光滑,而结节型胆囊癌尺寸多大于在1cm,其基底部较宽,表面多粗糙,由于癌瘤容易导致胆道梗阻,胆道多出现扩张[3]。因而,如果在无其他确切依据情况下,若观察到患者胆囊内未有声影,同时不会因体位的改变而变化的1.5cm以上肿块,则应充分考虑胆囊癌可能性,建议进一步病理检查以确诊。

胆囊腔中的脓血块与胆汁淤泥等物质,在多普勒显影中主要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区,后方通常无声影,这些物质内部回声可以表现为不均匀状态,而处于胆囊腔内后壁或胆囊颈部等部位,多普勒图像可以表现为蕈伞型,与胆囊腺癌相类同。其鉴别诊断重点应放在仔细探察胆囊壁内提示的低回声团块与囊壁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如果是癌性赘生物,一般不会因为患者体位的变化,而出现多普勒显像的变化,此为重点鉴别要点。

胆囊壁可以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纤维化改变以及出现增厚等病理特征,其多普勒显像提示胆囊壁毛糙并且增厚,展现出双边型的特点,这与厚壁型胆囊腺癌的超声相类同。鉴别关键为胆囊壁增厚程度以及厚度。增厚程度在1.5cm以上者应予以动态观察。此外,混合型胆囊病病人,需要额外观察胆管周围组织的动态改变。通常,混合型胆囊癌患者,其多普勒图像主要为胆囊窝处不规则低回声,也可提示不均质性肿块,通常无包膜,病变周围组织如肝脏组织内胆小管可出现曲张或者扩张[4]。

总之,多普勒超声对于胆囊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牢牢抓住鉴别要点,可就可以最大程度对疾病作用正确诊断,并且超声检查简便、快捷、无创,患者易于接受,对各种胆囊疾病的常规诊断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212.

[2]陈晓然,唐少珊,于冬梅等.超声诊断直径≥1cm胆囊病变性质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6):447-450.

[3]唐一植.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误诊漏诊病例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2):2210-2212.

[4]段雷波.胆囊癌5例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97-98.

论文作者:李团芬,邵洪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超声在诊断胆囊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与分析论文_李团芬,邵洪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