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多辨为眩晕、头痛范畴。笔者运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高血压病一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高血压;风痰上扰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343-02
原发性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其临床症状可大致归入中医内科学的头痛、眩晕等范畴。其病性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临床以虚实夹杂多见。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损失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衰竭[1]。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本方的原文记载:“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一钱五分、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外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主治风痰上扰证之头痛、眩晕、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近年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已经证实,朱梅[2]等对纳入的881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及证候改善方面均具有良好疗效。笔者运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例,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男,56岁,2015年4月21日就诊。主诉:头晕伴头痛1周。病史:患者头晕伴头痛1周,自诉近一月来有轻微头晕1感,因一周前失眠两日加重,每日发作,如坐舟船,伴头痛、双下肢乏力,走路不稳,极度疲倦,腹胀纳差,大便烂小便可,舌淡苔白腻略黄,脉弦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在166/100~140/86mmHg之间,平素以厄贝沙坦、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虽能控制,但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甚至更高,遂求中医治疗。辅助检查:血压:160/100mmHg,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西医: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中医:眩晕 风痰上扰。治法:化痰息风,健脾祛湿,活血通脉。方药:半夏15g白术15g 天麻10g 茯苓15g 陈皮10g 甘草10g牛膝15g 白僵蚕15g泽泻15党参30g 川芎15g 生地15g车前子15g 丹参10g 共7剂,水煎250ml,分两次温服。服中药期间继续服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用法同前。4月28日复诊,诉服药3剂头晕即减大半,服药7剂,诸症悉平,血压控制在130/82mmHg左右,效不更方,再予原方7剂,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李东垣在《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性善降逆,既降上逆之风,又化上扰之痰。《素问》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与半夏合用,共为君药,治风痰眩晕头痛。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化橘红理气化痰,气顺则痰消,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效。于本方加党参,合苓、术、草即为四君子汤补益中气,加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气血皆顾,且川芎“上行颠顶,下行血海,旁通四肢[3]”,通利血管改善循环,又为治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生地滋阴补肾而补髓海不足。痰为湿之渐,泽泻、车前子利尿渗湿,从西医而言又能减少血容量。丹参、牛膝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且丹参宁心治心悸,牛膝引血下行而奏降逆之功。全方化痰息风、养气血、补肝肾,又融汇西医通血管、改善循环、利尿、降低外周阻力思路,与现代人生活不规律耗伤气血肝肾,嗜食肥甘厚腻而痰浊内生相适应。与西医相比,不仅降血压以治标,且改善体质而治本。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57.
[2]朱梅,鞠建庆,李运伦.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105-108.
[3]陈蔚文.中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1.
论文作者:贺雅琪1,黄延芳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半夏论文; 天麻论文; 白术论文; 高血压论文; 加味论文; 头痛论文; 原发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