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课程游离学校体育的成因分析论文

体操课程游离学校体育的成因分析论文

体操课程游离学校体育的成因分析

苗志刚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 体操运动在我国体育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体操课程是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体操教学对于锻炼人的体力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极大.但近十几年来体操教学存在不断被淡化、边缘化甚至游离出体育课的现象,从而给大多体育工作者带来疑问与困惑,体操教学重返课堂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赤峰学院体育学院体操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状况、学习态度等情况调查了解,同时深入中小学进行现场调查与走访,进而分析体操课程游离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原因,为下一步体操教学的改革建设和普及发展提供实证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操课程;游离;成因

1 前言

体操类项目一直被视为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的一大基础项目,在基础教育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近些年,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操教学被淡化和边缘化的奇怪现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内容由逐渐减少到渐渐消失.据不完全统计,这种现象在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至此,体操教学已经基本游离出中小学体育课堂.为此,很多的体育学者曾大声疾呼,试图把体操教学重新带回到体育教学中来,但效果很不明显.自“体育课”被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来,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形成了很多的误区,一些体育教师不知在体育课中上什么,怎么上.在“新课标”淡化运动技术思想下,不但淡化了运动技术的传授,也造成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严重脱节现象.很多地方学校彻底剔除了体操技术传习式教学,体育课彻底变成了“身体锻炼课”.

如图10所示,当正向及反向分别加载至BC和B′C′段卸载时,卸载路线分别沿34和3′4′进行,卸载刚度分别取K34和K3′4′;采用拟合法对卸载点34和3′4′之间的所有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正向加载BC和反向加载B′C′段所有数据点的卸载刚度K34和K3′4′;然后再对各阶段所有卸载刚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采用幂函数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别得到K34/K0与Δ3/(+Δm)及K3′4′/K0′与Δ3′/(-Δm)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健康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在淡化了技术、技能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真正健康了吗?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近20年来,国民体质呈连续下降趋势.追本溯源,学生的体质、体能以及综合素质降低与中小学时期没有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制约,限制了学生们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心理能力的正常发展,加上学校在营养保健方面工作的不足,致使学生的体型、体重出现异常.体操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体力、体能、磨炼意志品质的过程,可实现“少年强,国强”.体操课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操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体现

(1)在体操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与练,可培养学生强壮的身体,提高体能.

(2)学习并掌握体操运动的方法与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形成健全生活态度.

当前,卫生费用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药品费用过高是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因素。2008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明确规定,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1];随后,国家将该标准逐年下调,计划到2017年达到<30%的水平,目的就是遏制医院药品收入的不合理增长[2]。笔者在梳理医院药品费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药品费用影响因素的权重,定性、定量地描述在复杂影响因素中,哪些影响因素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关键点,优化管理和干预方式。AHP可以对一些因素或层面进行量化来辅助决策,为今后的医院药品费用管理提供监管重点。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学时的不断缩减是导致中学体育教师缺乏体操教学能力的根本原因.以赤峰学院体育学院为例,近20年来体操授课学时由最早的240学时逐渐减少到目前的90学时,授课时间由最早的4个学期减少到2个学期.由于不能保证教学时数,学生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体操知识和技能,如基本体操的基本技能和器械体操的简单动作,这些简单的技能不能应付未来的教学.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运用自动化的程度,在这方面显然做不到.据统计,近5年,赤峰学院体育专业选修课体操项目选课学生人数为零.可见,中学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与胜任体操教学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保证为中小学输送更多的具有体操教学能力的教师,当然不能确保中学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

(3)体操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和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等自我责任与必要的社会生活能力.

(4)培养运动过程中健康与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和态度.

由此可见,“体操”在完善人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为什么走出了学校、走出了课堂呢?

新课标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不过分的追求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体操运动项目集力量、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于一体,同时蕴含美的表现,如果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不强调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完整技术,就不能实现体育课程以“运动技术为载体”.与“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目的”.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而体验运动的快乐、锤炼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完善人格.所以,偏离了正确的体育教学轨道,体育就会失去意义.此外,体操运动项目具有竞技运动的学科价值,是运动文化的传承,而这些优良的体育教学内容却被实质性的虚化了,体操教学名存实亡.

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固然重要.真正的健康指的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得以发展.体操运动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体力,还可以完善个体的心理过程,如意志品质、自信心、自我效能、身体自尊等,还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健康的问题并非是体育课所能解决的,健康的基础是遗传、营养和生活方式,体育教学只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课应当以传授、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为主如体操技能的传授.技能水平提高了,体力也就提高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5)通过运动技能成功体验的获得使学生建立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 体操教学游离中学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3.1 高师体操教学大纲的学时限制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7年青年教师教育课题“OSCE在应用型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SDJ092。

3.2 体操场地器材缺乏,无法保证正常教学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场地器材的现实条件.几所学校中,场地器材的限制可从两方面解释,其一,体操场地器材严重缺乏,教学条件受限.其二,有一些器材,但从不投入体操教学使用.据调查了解,教育部每年都会拨款到地方学校以购置体育器材,而各学校体操器材却很缺乏,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经费,而在于校长认为上体操课没有安全保障,害怕承担责任.基于这种情况,纵然体育教师有十八般武艺,学生有火一样的学习热情,但在没有正确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没有教学基本条件的保障下,学习体操知识与技能只是空话.有限的学时、有限的器材、水平不齐的教师,使体操教学受限、受阻.此外,体育课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器材少、场地小、练的机会少等情况,我们的实习生曾经上过体操课,由于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学不会,没有深刻的运动体验,从而进一步降低体操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其他运动技能的掌握如田径、武术等.可见,体操教学从学校体育中游离出去并不足为怪.

3.3 新课标过于注重健康发展,淡化了运动技能的传授

(6)通过合理的学习,在提高体操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理解运动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健全和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对心脏彩超求得的TGI指数为:≥51岁TGI=288,男性TGI=138,已婚TGI=108。可知年龄最大的一组对心脏彩超的偏好性最强,且远超其它年龄段,男性比女性对心脏彩超的偏好性强。

3.4 学校领导和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所致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和家庭中,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校长的重要职责.一些学校领导为了避免出现突发教学事故,免于承担责任,把体操教学的危险程度和体操动作难度意识不断扩大,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他们宁可把体操器材收于库房里,也不允许体育教师上体操课,久而久之,即便是有能力的体育教师也得不到自身的锻炼,体操教学与示范能力逐渐丧失.经调查了解: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加之优良的体操硬件设施,他们在体操教学中几乎不会发生伤害事故.这种盲目的强调“安全意识”而忽略体操教学的功能与教育价值,给体操教学的开展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孩子们体育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好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产生了误区,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过度溺爱,不让孩子吃苦,不想让孩子受一点点伤,在这方面,家长具有过度保护倾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竞技体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体操需要力量和技巧,而中国人一向善于技巧运动,但这些优良的传统的项目却一直未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体操动作需要吃苦和胆量,因为体操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家长认为练体操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学体操.虽然学习体操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磨炼,但很多家长还是认为没有必要去冒险.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对体操运动的畏惧情绪更加受到抑制,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人格上的缺失.由此可见,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事实上,孩子们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所磨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作风也会迁移到日后的生活和事业之中,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健体魄,办事果断,反应迅敏,自信而有魄力,决断能力强,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综上所述,学校领导和家长教育思想的迷失是体操教学游离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4 结语

体操课程游离学校体育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体操课程时数逐渐减少,未来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能实现自动化;二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的技能目标明确规定了体操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三是体操场地器材严重短缺,不能满足部分具有学习能力与潜力的学生的需要;四是部分学校开展了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如徒手体操、跳绳等,但对于难度较大的运动技能却做了大幅度删减,这些技能可锻炼勇气和自信,如器械体操;五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脱离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部分具有体操教学能力的毕业生无用武之地.

船舶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是指船舶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计算模型为

体操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点学科课程,反过来为基础体育教育服务.我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及其目标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增强体质、开发兴趣上,还要充分认识到:体质和技能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在获得体操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体验成功和快乐,以达成真正意义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大春.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曲宗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3〕杨军.《如何让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解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

〔4〕曲宗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0.

〔5〕张忠喜.我国学校体操教育发展的瓶颈及优势分析[J].2015(3).

〔6〕殷超,马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的边缘化及对策研究——广州体院为例[J].2014(11).

中图分类号: G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60X(2019)09-0114-02

收稿日期: 2019-06-12

标签:;  ;  ;  ;  

体操课程游离学校体育的成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