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学融合发展——以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工学论文,管理学论文,经济学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社会以细分为特征,信息社会以综合为优势。信息时代学科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加,新学科不断出现。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三门学科在原有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综合学科。中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验证了本文分析的交叉学科优势和潜力。
一、引言
学科是专门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按现有学科分类,我国高等教育涵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高校的专业化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合专门岗位需要的人才,支撑着社会系统的运行,改善了社会环境,这是工业社会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特征的出现,学科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学科的交叉融合正是为解决此问题而出现的不可逆趋势。
跨学科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是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的共同趋势。电子商务正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相关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它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真正实现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技术为工具手段、以管理为组织依赖目标的融合。
本文籍此背景为前提,选择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三类学科,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状况为例进行研究,阐明三学科聚合所产生的强大社会驱动力。
二、三学科各自运行状况分析
按照教育部的分类标准,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等5个学科类,共1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有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工学则包括地矿、材料、机械、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电气信息、土建、水利、测绘、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医药、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轻工纺织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公安技术等21个学科类,共有79个本科专业。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管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9.18%,经济学和工学的硕士分别占总数的 8.41%和37.7%;管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4.64%,经济学和工学的相应比例为 5.33%和39.92%。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博士生导师数分别为981名、 743名和8614名,比例分别为4.58%、 3.47%和40.24%。2004年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大学分别为548所,426所和527所,具体数据见表1。
以上数据表明,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三门学科在我国都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呈现出光明的前景。
表1 我国高校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学科发展的有关数据
管理学学科 经济学学科 工学学科
学士(占学士总数的百分比,1999~2003年) NA14.36 44.95
硕士(占硕士总数的百分比,1999~2003年)9.188.14 37.7
博士(占博士总数的百分比,1999~2003年)4.645.33 39.92
博士生导师(占总数21406人的百分比)4.583.47
40.24
开设本学科的学校数量(所,2004) 548 426527
数据来源:《中国大学评价》(NA表示未获得该数据)。
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有人群出现的地方就有管理。以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和 1916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的现代管理学,经历不到100年时间,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学习者和管理著作文献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出这门年轻学科蓬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影响。汪应洛院士将管理学科中首位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描述为“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使用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和集团的科学,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类社会有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之后,就出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而现代主流经济学溯源则往往上至亚当·斯密,经济学以致用先后经历了微观倾向和宏观倾向,较为完善的经济学科则起源于萨缪尔森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纳入同一个框架形成经济学体系。我国的现代经济学科发展时间不长,可上溯至建国后恢复经济建设时期,借鉴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经济学科模式,进行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经济思想传播。真正的经济学科却在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主流经济才慢慢散播,经济学科逐渐走向完善成熟。目前,一个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包容社会经济活动各方面和各层次的经济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基于此的经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成就。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则宣称,21世纪将会是中国学者的世纪。他的这种想法是基于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本质上是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套逻辑体系的特性而推论的,并根据世界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从原来的英国转移到现在的美国的现象观察而得来。
工学已经成为高校众多学科中涉及面最广、培养人才最多的学科,它起始于 18世纪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艺学知识的传播,而在19世纪之后的两次技术革命及学科分化与综合,使得工学发展速度加快,也更为成熟。各类工学人才直接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工学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大小。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工学学科是信息时代最为兴旺的学科,为信息时代的各项管理和经济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三学科融合形成强大驱动力
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三门学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各自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创造持续、高效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重要支柱,是驱动社会前进的“三驾马车”。然而,一个学科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当创新受到各种“条条”学科划分限制,或者说在域内趋于饱和时,向外扩散的冲动就产生了。目前在高教界,强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加强理、工、文、管等学科交叉、渗透和结合,已成为共识。2001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强调了“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实验试点,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多学科交叉并形成了新的学科领域与生长点,也是学科创新的重要标志。不同领域的知识对流、模式组合和方法碰撞,就形成了学科协同效应。种种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的事例层出不穷,绝大多数都能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三类学科是否有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呢?回答是肯定的。
按照钱学森院士的观点(1990),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系统。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组织从过去的简单系统走向分工协作,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组织间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剧,组织环境和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多变,新的分工协作形式不断涌现,组织系统日趋复杂,复杂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一个学科所能解决得了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要素都在发生变化,按照管理学中的“问题导向”和“环境依赖”原则,就必须有多学科的综合。由此可见,学科交叉、融合来源于复杂系统的内生需要。
附图
图1 2000~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人数
附图
图2 2002~2004年本科新生入学分数状况
社会需求也在不可逆转地向前发展,空间扩大,时间加快,个体需求突出,竞争激烈等等,都要求处于组织各环节的人员有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而纯专业人才却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复杂需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了。这就是交叉学科的优势所在。我国学科发展总导向是:集中有限力量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在注意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学科,重点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正反映了当前的实际需要。
因此,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有必要在某些方面进行交叉融合,而这种交叉融合能否成功呢?管理学对资源进行配置,提供了实现系统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工学研究各领域的生产过程,为达到目标提供技术与工具;而经济学则是研究效率和效益的问题,反映了系统的最终目标。不难看出,三门学科在系统目标上达成了统一,都是围绕系统建设而运行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才能确保系统的良性运转。管理学解决非结构性问题,工学解决结构性问题,二者互补才达到经济的最终目标。因此,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完全能够形成交叉融合点,现实也提供了充分的事例证明。
四、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示例
电子商务是指在信息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技术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方便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种种经济事务活动。电子商务是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本身就是现代管理、经济和技术的复合体,具备复合学科的优势,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被归入社会急需的人才范畴。
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2000年前有若干个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并在相关专业开始了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2000年底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设立了普通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1年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以后逐年增加招生学校数量,到2005年已达到 275所。这个专业的发展规模表明,电子商务作为复合型专业越来越成为学科新增长点。
2005年5月~8月,我们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完成了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275所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和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084份(包括124份学校卷和教师卷、学生卷)。参加调查问卷的学校涵盖了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及其他九大类型,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和西北共七大地区;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
收到的124所学校数据表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人数已经从2000年的515人增加到2004年的8303人(详见图1);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新生入学分数明显高于该校新生平均入学分数(以 2004年为例,有41.46%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入学分数高于该校平均分数,47.15%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入学分数处于该校平均分数)(详见图2);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理工类院校、综合类院校、财经表类院校,如表2所示。
在填写电子商务专业归属学院题的 58所学校中,39.7%的(23所)学校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管理学科或信息管理学科,34.5%的(20所)学校设于经济学科或商学院,8.6%的(5所)学校设于计算机学科,还有个别设于交通运输学院、数理学院等。
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所学专业背景调查中看到,大多数教师都来自与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学科有关的专业:35%的教师毕业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33%毕业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27%毕业于经济学,如图3所示。虽来自不同专业,但出于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热爱和教学、研究的需要,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调查还显示, 29.02%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认为本专业发展前景很好,有56.08%的专业教师认为本专业发展前景较好,如图4所示,说明经过五年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是充满信心的。
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问卷中更显示出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和期待。有55.64%的学生认为电子商务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人才,有22.19%的学生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人才(如图5所示)。
从电子商务专业历年招生生源、学科归属、教师知识结构、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等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交叉特征是明显的。电子商务专业是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以信息技术为主)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复合型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得到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合力支撑,因此,电子商务是这“三驾马车”的合力体。
表2 不同类型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招生状况
学校类型2000年2001年2002年
2003年
2004年
A理工类 260
591
1788 2093 2874
B农林类
0 0 336
480 458
C医药类
0125 85
138 119
D财经类 38255979 1577 1532
F师范类 48196302
513 871
G语文类
0 0 71
146 139
H综合类 169562
1782 2176 2241
I民族类
0 0 11261
69
附图
图3 调查教师所学专业分布
附图
图4 调查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前景估计
附图
图5 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
五、结论及展望
综合调研及分析,我们看到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都朝着多学科融合交叉的方向发展。教育部研究项目结果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也说明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学科旺盛的生命力。在调研数据的支撑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作为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工学(以信息技术为主)学科融合的新学科——电子商务是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学科,呈现较为明显的复合型特征。这种多学科聚合所造就的电子商务形成了新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电子商务专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要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
(3)新的复合型的学科建设更强调团队协作。因为新出现的复合型事物离不开多方面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分别来自原有的学科,需要对这些资源统一协调,至少各学科之间应该互为理解、互为支持,融合要建立在协作的基础上。
(4)交叉融合型学科已经在实践中不断出现并积极发展着,但关于交叉融合型学科方面的理论研究却是滞后的。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作为复合型学科的范例,希望对其他交叉融合型学科的研究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发挥现代管理学对经济社会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