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价值本体论——兼与相关作者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体论论文,价值论文,档案论文,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档案工作源远流长,之所以长盛不衰,我想根本原因在于档案及档案工作具有价值。档案价值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规范的档案鉴定工作:“文案不须常留者,每三年一拣除”(见《唐律疏议·贼盗》)。由于档案价值理论是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基础,可见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关于档案价值的初步理论。到了近代和现代,我国档案界一直没有中断档案价值理论研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档案价值理论研究还满足不了档案鉴定实践的需求。陈忠海同志在其所著的《档案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档案价值理论研究的滞后是造成档案鉴定工作迟迟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档案价值论是档案本体论、档案价值认识论、档案价值实现论的统一。档案价值本体论是档案价值认识论与实现论的基础。当务之急是把档案价值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如概念、特点、性质、来源搞清楚。
一、关于档案价值概念
“在档案学研究中,对于某一特定对象的研究及其结果,最终都要以概念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概念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档案价值概念可以说是整个档案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石,它制约着档案价值理论其它方面的发展,并从整体上直接影响着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结构等。在档案学界,档案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是哲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定义的直接反映,也是档案学界档案价值概念研究照搬哲学价值概念的直接后果。
目前,关于档案价值概念有三种观点:一、劳动价值论;二、效用价值论;三、主客体关系论。持“劳动价值论”观点的人认为:“档案价值是凝结在档案之中的人类付出。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辛劳、努力、牺牲等付出的‘结晶’,就是档案价值的实体”。“档案价值是文件制作者、处理者及档案工作者在制作、处理、立卷、管理等活动中,所付出的一切辛劳、努力等有效的社会劳动的凝结或‘物化’”。其一,这种观点有直接套用商品价值论之嫌,档案是档案原件与档案信息的统一体,档案不是商品,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再者,商品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也不能直接套用;其二,其实,商品价值的界定是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行为,“商品也必须有价值”;一句话道出了档案价值界定的主观性。因为商品需要交换,因此就需要对商品进行比较,而只有无质的差别的东西才可以比较,各种东西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质,因此无法进行比较,故比较的参照物就落在了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上了,其实这种参照物也是一种理想的东西,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价值的创造者——抽象劳动可以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可计算性,从而价值也可以计算了,因此,商品交换就可以按比例进行,最后商品交换的参照物又落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身上了。如果两个人花同样的钱购买同一样东西从中获益不一样,那么获益较少者心理自然不平衡,试想,如果我们用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一件物品值多少钱,这样会使购买者的心理更加“平衡”(在这里用“心理平衡”,并不是唯心主义倾向,因为,这种“心理平衡”是以收益为基础的,而收益具有物质性,是客观的存在。)因此,对于一件不是商品的物品来说,由于不需要交换,故不用计算其具体价值,用它所发挥的作用来衡量它的价值更为合理。其三,如果档案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话,如何解释档案价值的多样性?如何解释档案具有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档案的价值如果是蕴含在档案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档案信息推向市场以后,如何收取费用?而现实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如一些推向市场的档案信息,在收取费用时,是在档案利用者收益的基础上扣除百分之几。对于一些没有推向市场的档案,利用者交一定的手续费即可利用。我们认为:档案劳动,即上文所指的文件制作者、处理者及档案工作者在制作、处理、立卷、管理等活动中,所付出的一切辛劳、努力等有效的社会劳动的凝结或“物化”,是档案价值形成的原因,而并非档案价值本身。正是由于文件制作者的撰写,才有了文件,这才使档案的形成成为可能。正是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制作、处理、立卷、管理等活动,档案的形成和继续存在才成为可能。档案的形成和继续存在才为它发挥作用从而创造价值打下了基础。
吴宝康先生在由他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明确指出:“什么是档案价值?什么是档案的作用?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术语中,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基本上是等同的概念,都是说明档案有什么用处。通常讲到档案的具体用处时多使用‘作用’一词,从总体上讲档案的意义时多用‘价值’一词……档案价值的实质,是档案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意义,是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这其实是档案价值的效用论,并有了主客体关系的萌芽。档案价值的效用价值论其实是哲学上的属性价值论在档案价值研究中的反映。属性价值论认为,有用性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应当说,价值是一种社会属性,如果一件物品仅仅存在于自然界,它也不会产生价值,可能的是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点儿作用。因此,对于档案来说,它只有被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才会发挥应有的价值。如果只承认档案的价值是档案的一种自然属性,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价值越来越扩展就无法解释?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今陕西省两地沙石间有石油随泉水涌出,当地人采入缶中,黑如淳漆,燃之黑烟升腾,凝为烟煤,人们不知其有何用。沈括扫其烟煤制墨,黑光如漆。在当时那个社会发展阶段上,除了想到用石油燃烧时所熏凝的烟煤制墨以外,人们就想不到它有别的使用价值了。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的用处越来越大,成了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现代石油与宋代石油其化学成分与自然属性并无二致,而其价值却有天壤之别。石油由原来的无使用价值或只有极小的使用价值,变为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其契机在哪里呢?显然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质,因为其自然质并无变化。关键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需要发展了,石油与人类的关系发展了,具有了新的、巨大的价值。可以说,事物价值的扩展主要由社会的发展决定的,档案的价值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档案价值是档案在与一定主体的关系中产生的比较隐蔽的社会属性。目前,关于档案价值论,档案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主客体关系价值论。主客体关系论认为:档案价值是档案这种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缺一不可能构成档案的价值关系。一些学者认为,价值的主客体关系论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价值主客体关系论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那半句话,即“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而这句话正是马克思批判瓦格纳的话。但这不影响我们用主客体价值论研究档案价值,“马克思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来批判和否定瓦格纳的观点,但他并不排除这种观点可以由别的学科范畴来进行研究”。实践论和认识论中的主体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均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人、集体和社会。”但这对于包括档案价值的价值来说,就不同了。一个事物对于另外一个事物来说,也可能构成价值关系。就档案来说,众所周知,档案具有联系性特点,即一个单位的档案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也就是说,各份档案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的,一个单位形成的档案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同样,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时代的档案之间也具有价值关系,因此具有密切关系的档案之间构成价值关系,故“不能孤立地只从一个个单份文件、某部分档案去断定它的保存价值,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把有关的档案材料联系起来,从整体系统中全面地分析每份文件、某部分档案的价值。”因此,档案价值主体不应仅仅指人,还包括其它事物,当然人是最主要的主体,也是档案价值的评判者。人们一开始认为档案的价值是一种自然属性乃至仅仅是一种社会属性也是可以理解的,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客体对于档案价值主体的满足及满足程度,它的本质是一种关系。
二、关于档案价值的特点
1、发挥作用的历史久远性
只要档案存在,就有可能发挥作用;只要档案有利用价值(当然要足够大),档案就有保存的必要。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凡是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都要集中保存在档案馆,而档案馆目前被众多国家认为是本国的文化象征,并赋予了档案馆的永久存在地位,档案馆的永久存在性决定了部分档案存在的永久性,因此,档案发挥作用也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2、多样性
档案价值是档案客体对档案价值主体的满足及满足程度,其本质是一种有档案客体与档案价值主体构成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客体的内容也会不断得到充实,如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档案载体发生了质变,由纸质文件逐步转变为电子文件,档案客体的内容也在时刻不断得到扩充。作为档案价值最主要的人也在不断地发展,其认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档案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故档案价值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档案的价值形态包括了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等。
3、不确定性
档案价值这种由档案客体与主体构成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是千丝万缕,而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逐步发展的。档案价值的发挥要受到诸如社会档案意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档案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档案价值不确定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档案价值发挥的可重复性,即只要档案存在,就可反复利用。
4、不可计算性
由于以上特点,导致了档案价值的不可计算性。加之,档案价值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影子效益”(即不是表现为挣了多少钱,而是表现为节省了多少钱),这容易被忽略。档案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等绝大多数价值形态都是不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这导致了档案价值表现的不明显性,容易使人产生档案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印象。
5、可分离性与可整合性
档案是档案原件与档案信息的综合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们有时是分离的,如档案文物价值、审美价值的发挥主要由档案原件去完成。有的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只利用档案信息,当然有时需要二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档案的凭证价值。因此,档案价值是档案原件、档案信息分别发挥的价值与二者共同发挥价值之和。
三、关于档案价值的源泉
关于档案价值的源泉,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是档案的有用属性;有的学者认为,是档案劳动;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社会实践。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档案价值的源泉。如果说,档案价值的源泉是指档案的有用属性,档案的有用属性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来源?持档案价值实践来源论者认为,社会实践是档案客体的创造者,又是主体需要的来源,因此是档案价值的源泉。笔者认为,这种规定有些过于宽泛,主体需要只是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之一的来源,若档案价值具体到档案的潜在价值,便无法解释。因此,正像上文所揭示的那样,档案价值的源泉应是档案劳动,这与商品价值的源泉不谋而合。
四、关于档案价值的构成
档案价值的构成,其实就是构成档案价值的要素。档案价值概念的分歧是造成档案价值构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持劳动价值论的学者认为档案价值仅由凝结在档案中的无差别劳动构成;持效用价值论的学者认为,档案价值就是由档案的有用属性构成的;持主客体关系论的学者认为,档案价值是由档案的有用属性、主体需要、社会实践中介构成,这是档案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持此论者众多。也有学者认为,档案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重要性、接近性和显著性,又把原始性和真实性归结为不变要素,把重要性、接近性和显著性归结为可变要素。接近性是指档案内容与不同类型的利用者接近的性质,显著性是指档案内容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形成的显赫“名声”或印象的性质。作者又写道,一份档案,其价值的大小是由构成这份档案的文件、材料所包含的能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素质决定。从上面作者所写以及作者的逻辑可以看出,档案价值的构成要素就是构成这份档案的文件、材料所包含的能满足利用需要的素质即特点,这显然不符合逻辑,档案的特点可以是档案价值形成的档案方面的原因,而决非档案价值的构成要素。笔者虽然持主客体关系论,但总以为档案的价值构成应该是档案本身的、内在的东西,而不应该是其它。档案的有用属性、主体需要、社会实践虽然对档案价值发挥来说缺一不可,但它们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一定的级次的,档案的有用属性是档案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主体需要和社会实践只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不是档案价值的构成要素。
档案价值本体论是档案价值理论的基础理论,是档案价值的其它理论得以生长的基石,由于抽象性很强,所以很难达成共识,达成共识以后又很难走向分歧,我们期待着档案价值本体论的各个方面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