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00436
摘要:当前很多工程中应用了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技术,该技术优势明显,但是注意事项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下面根据具体工程,分析该技术应用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这一工程为钻孔灌注桩,根据公司施工经验,工程勘察报告描述,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GPS-10型工程钻机,共10台,GPS-15型工程钻机,共5台,除此之外,还准备好的其他施工设备和工具,都停放到指定位置,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也开始运行,可以确保在施工期间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进行主楼设计中,技术使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处理,选用桩的直径是φ1200mm,桩长度是73m,桩端的持力层是10-2圆砾层。桩身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结合工程的质量要求,设计人员将桩身的设计强度定为C40。进行裙房设计中,同样应用了钻孔灌注桩技术,设计桩的直径是φ600mm,施工中桩的持力层是7层粉质粘土。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质量,为以后的工序操作奠定基础,确保工程顺利完成,还使用了低应变技术,以及声波投射技术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桩身存在的问题,当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必须耽误施工进程。进行灌注桩施工时,为了确保灌注桩质量,必须先设置两根注浆管,当完成桩身的灌注操作之后,就可以使用声波检测技术检测其完整性,最后进行桩端后注浆施工[1]。
3分析工程施工中桩底后注浆操作要点
3.1注浆管施工技术
设置好钢筋笼之后,在其两侧设置2根注浆管,通过管箍的形式进行连接。为了确保注浆管稳定性,其下端必须埋入到持力层中,这样注浆时,才能保证主体注浆质量,浆液可以渗透到桩身周围,如果还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就要使用多层钢护筒做全程的支撑操作,一直到伸进溶洞底部位置,而钢护筒在岩层中的深度要高于1米。结合以往工作施工,发现注浆管端部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可以使用碎石进行包裹,注浆操作中,保证注浆阀顺利的打开[2]。在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和操作步骤,同时高频率的对混凝土的高度进行测量,达到技术要求后,及时完成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定期的做好养护和维修工作,一般都是在7d-14d之间,维护中检查混凝土的表面、质量、规格等内容,都符合技术标准后才能正式的投入使用。
3.2保证注浆管道通畅性
完成钻孔灌注桩成桩操作之后,对桩身保养,7d-14d之后就可以向注浆管内注入高压清水,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清除掉阀周围形成的水泥浆液,确保注浆管道通畅性,进行注压操作时,其稳定压力在0.8 MPa到1.2 MPa范围,注入压力在2.0 MPa左右。进行疏通操作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变化,疏通时间控制在2min到3min即可,当其疏通完成,没有必要继续疏通,浪费施工资源,如果疏通时间不足就停止疏通,存在疏通不充分的问题。
3.3分析注浆龄期
对桩体采取后压浆方式施工中,注入过程中水泥浆体自身具有很大的压力,为了避免在注入过程中破坏混凝土,要求注入前对桩体进行检查,桩体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才能进行注浆操作。
3.4分析合理设置水灰比例
进行施工操作中,所使用的水泥浆液有一定的标准,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工程标准进行水灰比比例设置。钻孔灌注时所使用的泥浆是由水、水泥、粘土、添加剂组成,制备浆液时先把粘土打碎,有效减少搅拌泥浆所用的时间,如果工程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膨胀土来作为制备泥浆的原料。如果是粗粒土,可以使用水灰比比较小的浆液,如果是细粒土,可以使用水灰比比较大的浆液,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选用的水灰比比较小时,为了确保浆液的流动性,可以在配比过程中将浆液内添加适量的减水剂,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注浆操作时注浆管道堵塞,导致整个注浆工作失败。对于这一工程而言,选用了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设置的水灰比是0.6。
3.5分析注浆压力的设定
为了保证质量,做好注浆压力的设定,如果压力过大,注射过程中桩体将会上移,或者桩身周围土的剪力被整体破坏,进行注浆操作后,对桩身进行检查,确保桩身混凝土材质没有被破坏。初始进行注浆操作时,打开注浆管,有效控制其压力在0.5 MPa到1MPa范围,这一工程施工中,将其注浆压力控制在0.8 MPa[3]。为了保证注浆质量,提高注浆效率,现场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注浆压力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控制在合理范围。
3.6分析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第一点,进行单桩注浆操作时,由于其承载力比较高,因此要对设计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和桩身承载能力匹配,否则将会导致注浆的失败。第二点,进行后注浆操作过程中,现场人员提供充足的水泥量,水泥供应不能中断,否则将会导致注浆操作中断,进而出现混凝土初凝问题,导致整个桩身结构受到破坏。以后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最佳方法是分多次进行注浆,具体确定间隔时间时,可以在正式注浆操作前进行测试,结合得到的测试结果做最终答案。否则施工后就会表现出很多问题,最终导致验收不合格,施工人员只能返工重新进行注浆操作。及时对故障原因进行查找,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冒浆、跑浆等问题,注浆工作将告一段落,先减小注浆的压力,然后对帽浆、跑浆位置进行封堵,或者对浆液浓度进行增加,对现场加以控制,如果问题没有继续恶化,可以进行间歇性的注浆操作,确保整体工作质量。第三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得知,现场应用后注浆技术操作时,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值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和选用的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为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技术人员要在现场进行观察,及时对桩基进行检测,对注浆操作进行指导, 设计取值时要确保预留了足够的安全度。
总结:通过以上对桩底后注浆技术分析,发现实践应用中需要控制各项参数,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桩底后注浆技术进行全程监督,避免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完成整体注浆操作之后,对管的端部及时进行封堵,避免出现冒浆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晔,龚维明,张喜刚,等.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a02):3885-3892.
[2]盛黎麟,楼兰忠,吴鸣鹏,等.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17,29(6):387-389.
[3]毕桂平,苏洪雯,龚维明,等.泥浆护壁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在东海大桥工程中的应用[C]//全国桥梁学术会议.2016.(3):55-58.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注浆论文; 操作论文; 钻孔论文; 浆液论文; 水灰比论文; 工程论文; 这一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