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及居民用电需求量在不断扩展,因而需不断扩充供电设备及其供电范围,这便为其运维管理增加了难度。而随着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在电网中实现配网自动化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结合当前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进程,针对实现更具实用性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综合性地概括配网自动化的规划和设计过程。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
0 引言
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城市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配网的建设滞后于电网负荷的发展。不但没有自动化规划和建设,即使是配网网架规划和建设也大大滞后。配网运行管理的经济性与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加快配网网架规划及配网自动化建设,既能提高配网可靠性和运行效益,同时提高故障情况下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配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 配网自动化介绍
1.1配网自动化的系统组成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有SCADA系统、配电MIS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及终端自动化系统、接入开闭站、变电所自动化系统、OMS(停电管理)、配电生产管理系统、高级应用分析系统等组成。
1.2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
在上述定义中,配网自动化需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实现对电网运行设备的监测及控制等,具体来说,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体现有如下几个方面:配电监控与数据采集(SCDMA)功能、负载管理(LM)功能、高级应用管理以及AM/FM/GIS等功能的实现。
SCDMA功能即是在RTU、FTU等对投入使用中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通信媒介将这些信息传送到上位机,然后在符合已制定的通信协议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信息输送到后台服务器中加以处理,以便其他子站随时调用;负载管理(LM)功能实现了对用户所用负荷的控制,并协助中心控制系统人员完成对负荷的调配及整体规划的功能体现,主要表现为削峰及降压减载能力。另外,负荷管理功能还包括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应用软件模拟负荷变化及对其控制性能进行评估的作用;高级应用管理系统软件则根据软件的具体设定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实时显示设备运行情况、故障诊断及报警处理、负荷预报及分配功能等;AM/FM/GIS功能则是强化对电网配置中的图纸的管理,通过对图纸中电网布局及线路图的准确掌握,便于加大对电网系统使用设备的运维管理,并能快捷有效地查出故障源并及时处理。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力事业一直都在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配电网就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配电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在建设过程中过于看重配电网功能,而轻视了将整个配电网系统价值最大化。这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很多建设人员认为自动化主要是为了服务现今,现阶段需要哪些方面需要自动化,对针对哪些方面进行建设,虽然这比较有针对性,但是从整体上看,建设没有规划,步调不统一,不利于配电网的长久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建设人员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时,只是单纯的看重故障处理功能,这种建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使用性比较强,但是却不具有推广性。这种没有具体规划,具体目标的建设行为,建设后往往失去了使用的价值。配电网的运行环境与其他电力设备相比,运行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在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非常容易出现故障。
其次,技术水平不高,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专业性也非常强,所以如果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质量,在建设过程中,技术要求如下:要注意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保证其运行一直处于可靠状态,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自动化设备方面要有更多的技术含量;因为配电网中很多线路都需要安装在户外,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做支持,线路非常容易损坏;要保证配电网的操作电源容易提取;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详细的了解配电网的情况,在选择通信方式时出现了误差,使其通信不能一直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
3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模式
10KV配电网络是电力企业输配电网络的最主的末端线路。由于它直接和用户联系,因此配网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用户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及设备利用率等。且配网的覆盖面广量大,配网的运行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早期的许多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投入产出比不高。
4 10 kV配网的规划
解决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梳理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复合转供能力。10kv配网供电范围小,线路回路多,布线工作量大且繁琐。不确定因素多,所以只进行5年的近期规划。
导致变电站10kV仓位利用率低下。考虑到10kVK型站接线方式清晰、灵活,其出线带继电保护,且10kV母线带自切,故障点判断容易,可较快实现负荷转移,具备较强的负荷释放能力,故在优化10kV配电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K型站”的原则。
5 配网自动化发展建议
1、提升我国配网运作管理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配网运作管理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提升配网运作管理水平,主要需要我们提升对于故障的处理响应时间以及响应策略的制定;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提升供电稳定性为目标。
2、强化配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人员作配网工作的一线人员,其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配网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配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配网工作人员对故障的检修效率,还能够提升配网整体运作的稳定。
3、强化推行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引进,是为了更好的强化配网运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随时监控以及状态检测。
参考文献
[1]徐腊元.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农村电气化,2004,(3):5-6.
[2]蔡心一.关于配电自动化的需要与发展[J].江苏电器,2001年04期.
[3]顾锦汶,张步林.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5 期
论文作者:陈剑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配电网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功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负荷论文; 网架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