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入口因地制宜的案例研究论文_马宁,王宗佳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地铁作为快捷出行的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地下车站不占用城市地面空间,对城市面貌影响最小,仅有出入口及风亭突出地面,因此,作为地铁出入口既是从属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公共空间,又是地铁地下空间向城市地面的延伸,本文就独立建设的地铁出入口如何与地域文脉呼应,与城市肌理衔接的问题作出讨论。

关键词:地铁独立出入口、地域、因地制宜

轨道交通使更广泛区域范围内的居民拉近了生活距离,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交往、心里沟通和文化融合,目前,利用轨道交通出行,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以“快速”为核心的出行文化。[1]作为一种出行文化的产生,更需要地域认同与场地衔合。

1、与地域文脉的呼应

地铁出入口作为引导、疏散人流的节点,应具有明显的导向标志与独特的建筑特征。作为百年民生工程,应尊重其地域文脉,体现当地建筑文化特色。

独立建设的出入口体量精巧,在不失其自身交通建筑性质的前提下,彰显地域风貌,就更需要从细节着手,提炼本土建筑特点,着眼地铁出入口设计的材质、色彩与细部。下面就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图1 自摄;自摄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建筑风格也融入俄式、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和折中主义风格(Eclecticism),哈尔滨中央大街则是其在建筑上的鲜活体现。[2]这种多彩的地域文脉中,哈尔滨地铁出入口在形式上提炼出圆拱与长方体的几何体块进行组合,呼应欧陆风情同时体现这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方;运用新艺术运动与巴洛克的风格色彩的代表——明黄色与墨绿色;同时运用自然植被抽象化纹饰的铁艺材料。(图1)

图2 自摄;https://www.airbnb.cn

厦门别称鹭岛,房子用闽南话叫做“厝”,闽南红砖古厝为当地传统建筑,屋顶多以悬山、硬山配燕尾脊、马鞍脊形式,墙面以红砖砌成吉祥图案,形制丰富,色泽艳丽。厦门地铁出入口取红砖之色、古厝之势,装点在现代都市中,既醒目张扬又古韵十足。(图2)

2、与城市肌理的衔接

作为地铁建筑的交通节点,出入口起着连接地面与地下交通的功能,特别是独立设计的出入口需要与周边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和谐的衔接为一体,自然的引导人流。

地铁出入口所处位置非平坦地形时,应现场进行实测,并与市政单位沟通协调,避免顶板突出地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或取人行道处的标高,让出地铁乘客从原人行道标高顺衔到地铁口,沿街建筑前以台阶或坡道连接地铁出入口平台;或取沿街建筑前场地标高,出入口出地面标高高于人行道,出入口侧墙与人行道高差以绿植遮挡。(图3)

图3 自绘

地铁出入口宜靠近地面交通站点设置,方便乘客换乘。厦门有一种“地面上的地铁”——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当地铁出入口与BRT站点衔接时,为提高乘客使用的舒适性,可以将车站出入口与BRT上下天桥结合设计,实现地下地上交通一体化。(图4)

图4 自绘

当地铁出入口位于公园、广场时,地铁地下空间相当于延伸至城市的集散点,地铁出入口在此处的导向功能将放大,出入口宜与周边环境保持视觉和空间上连续性与开敞性,将出入口与公园、广场一体设计,同步考虑人流组织;同时应将出入口预留远期与公园、广场地下空间结合的可能性。

结语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入口的设计不应机械单一,在寻求地域性和场所精神的今天,地铁出入口的形式更应体现地域文脉,融入城市肌理。

参考文献

[1]郑明远.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开发.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常怀生.哈尔滨建筑艺术.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论文作者:马宁,王宗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地铁出入口因地制宜的案例研究论文_马宁,王宗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