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倾向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性问题论文,倾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事物的发展具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多样化联系的事物,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来。而倾向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发展,往往会对事物发展的方向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时刻注意抓倾向性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倾向性问题是不奇怪的,关键是当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和办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倾向性问题的出现,是事物诸多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承认它、分析它,进而集中力量解决它以推动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社会变革时期。市场的逐步发育和商品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必然冲击原有的经济秩序和价值观念,引致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再分配。新旧体制之间、新旧利益结构之间、新旧观念之间,必然因此发生不可避免的冲撞、摩擦,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有时是相当尖锐剧烈的。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但是带有倾向性问题的长期存在,将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也会给端正党风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增加难度。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经济运行较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的时候,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解决一种倾向时,要注意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一)在强调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防止和纠正对市场经济内涵的庸俗化、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
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运行方式,从实质上讲,其内涵就是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市场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和中心。从运作特点上看,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竞争、风险、供求等机制来引导经济行为和配置资源。除去市场经济的一些共同特点外,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即它是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实践中,一些人片面地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有的人以“市”代社、以“市”代党,极力宣扬鼓吹钱本位,忽视现代市场经济义利并举的社会文明要求,诱发了人际关系上的“铜臭”味,扭曲了市场经济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宗旨;有的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能,只强调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看不到市场经济存在的盲目性、短期性等消极作用,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教育、科技人才“下海”、“全民皆商”作为改革的根本取向;个别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以权力做保护伞形成混合经济层,成为市场经济的“特区”等等。既干扰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的执行,又增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对于这种倾向,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正确的引导,既要提高理论指导、舆论宣传的统一性和正确性,又要强化经济行为的原则性和规范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真正的法制经济。
(二)在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必须防止忽视提高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倾向
目前一些人热衷于用商品交换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交往当中,用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代替了党的原则。这种倾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既要鼓励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渠道,又要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加强教育,防止忽视提高人们共产主义觉悟的倾向。那种单纯地强调发展商品生产,而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极端错误的。
(三)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同时,必须防止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思想倾向
当前有一部分干部和职工在思想上把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同发扬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已经过时了。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崇尚所谓“大款”、“大腕”敛财、挥金的心理有所滋长,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受到冷落,“主人翁”意识淡薄。有的人存在着严重的按酬付劳的雇佣思想,工作讲价钱、讲索取,追求享受,不讲贡献;有的人为了金钱,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之脑后,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支配下,贪污盗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种倾向严重阻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既要维护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又要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而献身的精神和多做贡献、不讲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决不允许那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潮在社会生活中泛滥。
(四)在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防止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丧失警惕的倾向
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用,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能改变的。但是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直接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一些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对此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如有的人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有的被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所俘虏;有的鼓吹全盘西化;有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大力宣传对外开放的政策,又要教育广大党员,广大群众,提高对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警惕性,增强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增强免疫力。
(五)在强调对内搞活经济的同时,必须防止一些人钻改革开放的空子,侵吞国家资财,搞非法致富的倾向
改革是为了搞活经济,搞活经济必须坚持改革;改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对内搞活这个政策是坚定不移、不能改革的。但是,确有不少人在“搞活经济”的口号下,大刮不正之风,大搞歪门邪道。他们把勤劳致富的正确口号变成了勤“捞”致富;所谓的一些“能人”,借改革承包之机,以承包为名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和集体资财,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有的利用所谓的“好处费”、“回扣费”进行贪污;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买空卖空,投机诈骗;有的套购国家紧俏物资,牟取暴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一方面大力宣传改革、宣传搞活经济;另一方面就是旗帜鲜明的宣传和树立好的典型,同时大胆揭露一切利用改革、搞活经济机会进行非法致富的不法行为,加强打击力量。搞活经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坚决纠正和反对一切不正之风。
(六)在纠正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左”的作法的同时,必须防止目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右”的倾向
由于“十年内乱”的消极影响,加之一度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正确地开展思想斗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竟成了一件十分棘手的难事。在党内滋长了过分容忍、忧柔寡断、畏难手软、息事宁人的情绪。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空气不浓,学习理论的风气淡薄,而传播消极、颓废的东西的风气励行;对错误的议论、错误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好人主义严重,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等等,这种娇弱的倾向是一种右倾的表现。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既要纠正过去那种左的做法,又必须克服和抵制不敢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倾向。为什么党内不正之风不能及时纠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此种歪风进行积极有效的斗争。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解放思想与坚持原则的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固守陈规,因循守旧,在姓资姓社中兜圈子,就难以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是解放思想并不等于放弃原则,实行市场经济,并不是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可以置一切于不顾。解放思想,不等于放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不等于不辨良莠,盲目照搬。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与处理解放思想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必须明确,解放思想是为了打破旧的不适应经济建设的条条框框,而不是无原则的胡来;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展开,而不能是其它。
(二)物质利益与奉献精神的关系
首先必须对市场经济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市场经济讲利润、讲效益、讲等价交换,这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人们增加了“钱”的观念,不能片面地宣传和夸大金钱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只要能得到钱,就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过多地强调市场经济与钱的关系,一切以钱为标准,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赚钱就是能人,不论办什么事,不管对与不对,只要给钱就干。要真正懂得市场经济是一种守法有序的经济,而不是唯钱是尚,以钱为轴心转的拜金主义经济。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精神动力是强大的、无限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然。如果没有一种朝气,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作风,那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正当获取物质利益与奉献精神的关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以合法的手段获取合法的利益。在人格上不能拜倒在金钱的脚下,而必须有一种为民族、为国家勇于奉献的精神。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提倡奉献精神的,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获取,而是同时把奉献当作人格完善的追求。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个人物质生活的追求。但是一味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会把“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诱使人们用无限膨胀的“自我”否定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唯我至上”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单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不仅直接造成人们头脑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淡化、迷茫状态,并且由此导致一部分人的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因此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首先要弄清个人价值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有些人片面地认为,我们的改革不断深化是为个人富起来,因而个人的价值是体现在个人利益的占有上。这样就否定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抹去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义务及贡献。事实上,个人价值决不等于个人利益。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与个人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价值等同的。它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因而也是为集体做出贡献,它就有多大的价值。而不是个人获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因而,我们决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其次,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优越性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实行市场经济将使个人利益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但同时也将使国家、集体的经济实力更进一步增强。所以,我们决不能以牺牲、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的利益,决不能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强调到片面极端的地步。
(四)政工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
由于受“左”的观念的影响,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讲“理”的,经济工作就是讲“钱”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更属看不见摸不着的说教,可有可无,经济工作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加快,随着社会现实中市场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加,在经济现实与政治理想之间、经济利益与政治要求之间、“讲理”与“讲钱”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增长,似乎“讲理”的效应越来越弱化,“讲钱”的效应越来越强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二者的关系,对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疑问要重视经济效益,但同时决不能忽视社会效益。一方面,应当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无论经济效益还是思想政治工作效应,都是为了增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社会效益。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的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然要从物质的经济的方面反映出来。另一方面,也不能将两者简单的混同起来,既不能仅仅满足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全用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大小;也不能用经济效益的提高来掩盖或否认思想政治工作的下降或削弱,更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等同起来,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必须落实到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最终在于对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和服务。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切切实实的效益,当前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改革开放的实际,不能脱离群众的思想实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从形式到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要随之相应变化、相应改进。在改革开放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造、积累同放革开放条件相适应的新经验,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
名人名言
幽默,不管它是不是黑色的,它都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法国]罗歇·瓦扬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