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职教20条"系统培养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论文_袁学兵

贯彻落实"职教20条"系统培养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论文_袁学兵

袁学兵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随着"职教20条"的颁布,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摆在职教人面前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教20条;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今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矗目前,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07万所,在校生1592.5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500万人,专任教师83.68万人。从规模和数量上占据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调节和优化着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如何贯彻落实"职教20条",构建系统培养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伟大事业。

一、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优先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近年来,虽然职业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相对普通教育而言,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认可度仍需提升。"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在社会中根深蒂固,中职仍然处于"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的"双重壁垒",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有误解。职普协调发展比例仍需巩固。以重庆为例,2018年职普招生比已达4.08∶5.92,职普在校生比已接近6:4。

(二)多元化办学格局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推进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3+4"、五年制和高考班的学生数量已将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愈加强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单一的社会本位将转向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兼顾的办学定位,单一的功能导向(就业)将转向多元化的功能定位(就业、升学等)。这一变化必将带来两大办学矛盾:一是现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二是部分教师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能力不足。随着中职在线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放,能够自主开发一批相互融通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将成为每一位中职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方面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学校从就业等因素考虑,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但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自身建设的能力。而企业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普遍缺乏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耐心与主动性。基于此,如何在决策、执行、咨询三个层级形成全面合作体系,在"双主体办学""双导师育人""共建共享资源与基地保障"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程协同育人,是全体职教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代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完善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六条标准"和"八个相统一",加强中职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中职德育课程,构建"家-校-社-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中职德育工作队伍。三是大力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坚持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塑造学生强健体魄,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按照学校建设打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提升师生的文化内涵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一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联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和"做特、做精、做强"的思路,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二是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树立产教融合的办学观、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继续做好"3+4""3+2"、五年制、高考班、订单班等多种形式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持续深化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是以"三教"改革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强化教师师德培养,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打造智能化校园,鼓励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革命。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扩大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三)坚持工学结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一是构建校行企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管理,真正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二是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机制。一方面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原则,继续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另一方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双基地的"产学研训赛评"一体化功能。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评价,形成基于岗位能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长期全方位合作关系,学习"双元制""TAFE"等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从师资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对薄弱地区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深度扶贫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 王扬南,刘宝民.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

论文作者:袁学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贯彻落实"职教20条"系统培养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论文_袁学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