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的退化,各种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城市病愈演愈烈。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大多数城市是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地域成型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森林、更缺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区型森林公园的建立,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现代森林城市的特点,分析城市景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景观建设要点。
关键词: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文明景观
一、现代森林城市的特点
森林城市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的影响下,60年代兴起“城市森林”,后发展为森林城市。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森林城市的建设,莫斯科、华沙、堪培拉、亚特兰大等森林型城市相继出现。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起步虽晚,但势头甚旺,北京绿色奥运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现代森林城市的特点:
1.1现代森林城市绝非“城市”与“森林”的简单拼凑,而由于二者合理布局,密切结合,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既是森林又是城市,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亘古未有的生态复合体,其功能和效益远大于城市和森林的功能和效益相加之和。
1.2森林城市的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藤优化组合,林种、树种合理搭配,并与城市内含物及三维空间相衬托,构成绿色点、线、面、圈相连、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结合,生物群落多样化且相对稳定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1.3森林城市的范围以城市所需要的“绿量”而定,其范围往往突破市区行政界线,向近郊及至远郊延伸,有利于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
1.4森林城市的建设取“林业”之宏博,融“园林”之精华,令“林业”进城,“园林”下乡,使森林的功能充分发挥,效益更加显著,充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
二、城市景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三、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景观建设要点
3.1保护城市周围和内部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城市的发展源头,往往会建设在河流附近,因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河流应用。河流不仅对经济有重要影响,更关乎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城市内部或者周围有河流的应该做好对河流环境的保护工作,强化保护河流水资源理念和相关的法律条文,这样有利于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约束,进而更好的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出发对河流资源进行保护。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为了避免在自然生态环境的造成的资金浪费和时间浪费,就尽可能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做好保护工作。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充分的将保护自然环境理念深刻的映射到各种生产活动中,才能够更好的对自然环境做好最根本的保护。
3.2进行园林生态建设
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离不开是关乎城市和居住环境的,在进行园林生态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的与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要满足自然,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只要这样园林生态建设才能够更加成功。园林生态环境设计和建设中要能够满足人动植物之间的自然和谐状态,根据动植物生态学原理对园林生态进行科学设计和规划,最大限度上实现自然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以确保园林生态环境建设能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并且能够相辅相成。建设完成后的园林生态环境还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抵抗恢复能力,能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真实的起到作用,这样才能体现园林生态建设的意义。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做好城市建设土地资源和园林生态建设土地资源的协调工作,能够很好的维持其中的平衡关系。园林生态设计和建设最根本的原则就要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让园林生态更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森林城市建设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性、超前性、要操作性的总体规划。在制定总体规划时,要根据城市自然环境、资源、历史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等,确定所需要的森林面积、范围和林种、树种及布局等规划要素,修编好原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规划,从根本问题和实际状况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园林生态建设环境,以帮助城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加强城区型森林公园生态建设 促进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2]黄光宇.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3]孙建.浅析“森林城”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2008(1).
论文作者:温林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城市论文; 森林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园林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