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中学 264200
每接一批学生,我都会发现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是不爱学习、基础差,有的是自尊脆弱、逆反心理强,有的是爱欺负同学、学习不上进。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多些鼓励和帮助,少些责骂和漠视,在教育时多关注细节,注意启发引导的方法,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下面我想就帮助学困生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心得和做法:
一、不要把学困生边缘化
曾接手过一个全校有名的学困生差班。很多学困生由于基础不牢,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每天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真有些头痛!他们不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高,而且不良习惯也很多。刚接手这个班时,我上课特别关注学困生群体,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总会给他们机会回答然后大肆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毕竟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很多问题要么不会,要么答非所问。久而久之,上课为了赶进度、怕耽误时间,我对他们的关注越来越少。期中考试,这些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普遍下滑。事后想想真是惭愧,课堂上为了赶进度、怕耽误时间,竟然置这些学困生的学习于不顾。如果我们老师不更多地去关注、多引导,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被边缘化,认为课堂与自己无关,班级与自己无关,漠视课堂,疏离班级,不关心集体荣誉等等。为避免学困生被“边缘化”,我们首先是多提问,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参与课堂,在评价时以鼓励性的积极的语言为主。如果他们回答不准确,教师首先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他的答案,了解其发言中所含的心情、想法和态度,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不要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影响课程进度,其实在课堂上指导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受益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全班。其次是课后练习多提示、多督促。课后练习作为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学困生的课后练习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醒,讲评后要督促改正做错的题,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制定计划,有针对性辅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对学困生的辅导也需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从接班伊始,面对班上十来个学困生,我首先是在进行多方面考核后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帮扶计划,比如第几个月的重点是哪几个学生。每一个学困生都有一个责任心强、学习好、性格相投的师傅来帮助。我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来对每一对师徒进行考评,每月会评出明星师傅奖、明星徒弟奖、合作默契奖、合作进步奖等一系列奖励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是制定薄弱知识环节的突击计划,针对每一个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环节我会打印一份知识达标表格交给他们的师傅。每完成一项,由师傅在该项后面划对勾。这种方式在复习时很实用,能做到周周有方向、天天有重点,对弥补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很有效果。
三、长久的、持续不间断的关注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育实例,一些老师喜欢撰写那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教育神话。有的老师写某个学困生行为习惯很差,偶然间通过一件小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自信心大增,于是这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变得好起来。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神话多少有点夸大其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也非朝夕可就。一个孩子的学习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学困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化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由此可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改变学困生更是要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帮助他们转化,争取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很多学困生在表现有所好转的时候,内心都是充满期待的,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关注。改掉一个坏习惯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正是这动力的来源,只有坚持不间断地关注他们,才能让他们顺利渡过反复期,直到有了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也许我们付出了心血却不见成效,也许孩子们现在还不理解我们,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当他们长大成人后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我坚信:只要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紧密配合,只要我们以一颗花苞的心态静待蝶变,每一朵花儿都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论文作者:姜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学困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后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