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关系论文,民族文化论文,凝聚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根本上说,两岸问题是本世纪中国历史大转折中遗留下来的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终仍须回到政治上来。但是,在实现政治解决两岸问题的同时,文化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在两岸分流的整合,是促进两岸政治整合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这一论断给了我们处理两岸关系正确的理论引导。近年来台湾的分离主义者,也总是把文化作为他们鼓吹“台独”理论的前提基础。他们妄称“台湾文化”有“五大渊源”、“七种成份”,企图制造一种“游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独立的台湾文化”,以此来作为他们鼓吹“台独”的文化根据。它从反面也向我们说明了文化在解决两岸问题上的重要性。
什么是“台湾文化”?有没有一种“游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独立的台湾文化”这是我们讨论两岸文化问题首先必须弄清的。
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台湾是一个以汉族移民为主体发展起来的社会。从16世纪至20世纪中期,亦即从明末至新中国建立前后,台湾曾经出现来自大陆的四次移民高潮。第一次在明崇祯年间,时福建大旱,郑芝龙奏请朝廷允许,“以舶载饥民数万至台湾”,开始了对台湾有组织的大规模垦荒;第二次在郑成功逐荷抗清时期。郑氏从闽南携带数万子弟兵屯垦台湾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台湾的文治建设。第三次在清统一台湾之后,出现了从康熙到嘉庆历百年而不衰的“偷渡”热潮,这是台湾由汉族移民社会发展成为汉族移民定居社会的成熟期。这三个阶段的移民,主要来自闽粤沿海,尤其以漳泉移民占十之七八。第四次是在台湾蒙受甲午之辱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期。抗战胜利后,重返祖国怀抱的台湾曾经吸引了一批大陆的有志之士东渡参与台湾重建。随后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又带去200万军众,其中既有大陆各省籍人士, 也包括一批中上层的知识分子。如果把这些实际上已大部分在台湾定居下来的大陆人士,也作为移民看待,这是台湾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集中、涉及省籍最多、人员素质也较高的一次移民高潮。它改变了以往移民以闽粤沿海为主、以经济垦殖为首要目的的缓慢发展的性质,突发性地、以政治为动力地建构了今日台湾的政治、经济体制,将中华文化进一步覆盖整个台湾社会。
为历史学家一再描述和论证过的台湾社会这一形成和发展历程,是我们分析台湾文化的依据。它让我们看到,随同台湾汉族移民社会的形成而植根台湾的中华文化,不是局部的延播或暂时的影响,而是整体性的长期全面的植入。随着明郑政权的建立,和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将台湾纳入中央政府统辖下的地方政府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自明郑以来就仿照中央政权设立的政治建制。而随同移民与身俱来的民俗文化,如饮食衣着、宗教信仰、民俗工艺等,和从明郑以来就开始注意,清统一台湾后正式列入制度的以倡兴儒学为中心的文教建制,又同时从精英的和民俗的两个文化制度,带来了中华文化的全部财富。这样,中华文化在台湾,就从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整体性地全面移入。可以说,台湾汉族移民定居社会的形成,也就是中华文化传统在台湾的全面确立。中华文化既是台湾汉族移民社会的存在方式,也是台湾汉族移民社会的精神方式。它不是局部的影响,它不是中华文化与某种其他文化(如“台独”论者所说的荷西文化、日本文化、欧美文化)的混合。尊重这一历史事实,对于我们认识台湾文化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所谓的“台湾文化”或“台湾本土文化”,其实质也就是中华文化,或者说是中华文化在台湾延播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如果再作稍进一步的说明,它是随同最初进入台湾的闽粤移民携带而来的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而所谓的闽南文化,是晋以后随着“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中原南迁者携带而来的中原文化;同样,客家文化也是源于中原南迁者所保存的祖根文化。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在南方延播的一种区域文化类型。因此,以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为内涵的所谓“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保有一种亲缘的“母子”关系,绝不是什么“独立的”文化。任何想藉口文化的区域形态而将台湾文化从中华母体中分离出去,都是违反逻辑和违背历史的。
台湾特殊历史背景和遭遇中存在与发展的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向心力。首先,中华文化在台湾延播中有着强烈的祖根意识。人要拜祖,神要认宗,这一强烈的归根意识,使中华文化在台湾成为具有强大的民族凝合力的精神纽带。其次,中华文化在台湾确立的过程,曾经不断遭受异族文化的侵扰。在异族文化的猛烈冲击中,中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性和反弹力。日据初期在台湾兴起的一个以“读汉书,写汉字,作汉诗”为核心的汉学高潮,便是作为抗御日本殖民主义文化灭绝政策而奋起反弹的典型例子。
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体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民族存在方式和精神方式,也是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所在。从甲午之后,台湾遭受过日本殖民统治半个世纪,又在国民党退踞台湾以后与祖国大陆疏隔40多年,将近一个世纪的疏离与隔绝,台湾未曾从中华民族中分离出去。除了少数“台独”的民族分裂分子外,绝大部分台湾同胞都抱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观念,其中有政治的因素,也有经济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因素。当两岸问题逐渐提上政治日程上来的时候,我以为发掘存在于两岸人民心中的民族文化的亲和力量,发挥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推动文化的交流和整合,将有益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