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郑宇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郑宇

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最为主要的因素,绝大多数HP感染成人患者都是在其儿童时期获得HP的,本文旨在对HP感染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 研究进展

【 abstract 】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is the most main factors of pediatric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the vast majority of adult patients with HP infection is HP in its childhoo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f HP infection in pediatric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 were reviewed.

【 key words 】 helicobacter pylori; The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Pediatrics; The research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 R725.16 文献标识码 C

幽门螺杆菌(HP)由外国学者Maeshal与Warren于19世纪80年代最先发现[1],之后对其的研究不断广泛、深入,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Cadranel与Drumm等在对儿科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相关性[2]。其后又有报道指出,绝大多数HP感染成人患者都是在其儿童时期获得HP的,因此,小儿HP感染、HP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HP的相关诊断与治疗已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

1.HP 感染的流行病学

国内外研究报告均指出,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会增加,且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杨海涛等[3]在对70例小儿研究过程中通过测定其血清抗Hp-IgG抗体,测定阳性率为12.9%,其中月龄不足6个月阳性率为21.7%,7个月~5岁阳性率为6.5%,6~13岁阳性率为12.5,指出血清抗Hp-IgG抗体是由胎盘凑从母体获得的,而后的相关报告又发现新生儿抗Hp-IgG抗体一般可有2个月的存在期,在5个月后则会完全转阴。另有研究通过对315例小儿的抗Hp-IgG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率为53.7%,对64户阳性小儿进行家庭调查,结果显示有39户为父母双方均为阳性,12户为父母双方抗体均为阴性,前者与后者的小儿感染率分别为89.7%、16.68%,差异明显(P<0.01);同时小儿HP感染率岁年龄增长而升高,学龄期小儿HP感染率明显比学龄前小儿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为HP的传播提供了机会,这说明相对于遗传因素来说,环境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此外,经周曾芬等的调查显示,饮生水、饮污水、养家畜、吸毒等是HP感染的重要因素。饮河水人群的HP阳性率明显较饮自来水或井水人群,而饮生水的HP阳性率又明显高于饮开水人群,养家畜人群又明显高于未养家畜人群,吸毒时间超过48个月者HP阳性率可达到82.9%,而大蒜则可保护人体不受HP感染。

2.HP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2.1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大量国内外资料均指出慢性胃炎可由HP而致病。小儿慢性胃炎主要为浅表性胃炎最为常见,可占到80%~90%左右,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在近年的报道中有所升高。一项报告中254例慢性胃炎小儿患者中有34例患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约占到13.4%[4]。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又有研究指出胃粘膜病理变化与炎症受到HP的密切影响,与后者定居的数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成人胃炎炎症活动与小儿存在差异,前者主要参与成分为中性白细胞,而后者则为淋巴细胞,并且胃镜下可发现胃窦粘膜小颗粒、小结节等黏膜形态学变化。在梁进山等[5]的研究中显示,30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多数都为HP感染而致病,HP感染率达到80%,并且主要为活动性胃炎,所有患儿淋巴细胞浸润。

2.2HP与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RAP)在学龄儿童中比较常见,病情发作反复,病程迁延,常规治疗往往不尽理想,对小儿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日益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资料显示,90% 以上学龄期儿童的RAP都是功能性的,其余仅有5%~10%为器质性[6]。而国内报道中则与此相反,多数儿童RAP属于器质性疾病,尤其指出HP感染是RAP发病的重要因素。米弘瑛等通过对120例RAP患儿的HP-Ig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阳性率为85.6%,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HP感染是导致小儿RAP发病的重要因素。

2.3HP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一般认为溃疡是由于防御因素与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致,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从HP被发现以来,HP感染就被认为与消化性溃疡疾病就息息相关,有学者指出溃疡的发生与复发与HP紧密先关。一所儿童医院的资料显示,检测出的855例HP阳性患儿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率占到90.3%,胃溃疡HP阳性率占到85%,并且患儿年龄越大感染风险越高。而HP的根除则可对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显示,溃疡复发率在HP根除后由原来的80%下降到3%以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1996年更是提出:无论是初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是复发,都应一律采用HP根除治疗[7]。

2.4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张万明等[8]对1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HP感染检测,并选取5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的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15例患儿进行内镜检查,12例患儿发现慢性胃炎,对其进行抗HP治疗,不良症状完全消失,这反映出HP感染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3.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3.1HP感染的诊断

HP感染的诊断可分无创与有创两种诊断方法,前者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C13尿素呼吸试验、C14 尿素呼吸试验;而后者则是胃镜下取胃粘膜组织,采用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检测、组织细菌学检查等手段进行检测。对小儿患者来说,除了上腹痛原因不明意外,通常采用无创诊断方法。由于C14 尿素呼吸试验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因此不宜使用于小儿。对血清抗Hp-IgG抗体进行检测,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可达95%~100%,对检测HP感染具有重要意义。HP感染在受到治疗前,患儿体内IgG抗体水平会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IgG抗体检测可成为对HP感染的初级筛选,但并不能作为判定HP感染治愈的指标。

3.2HP感染的治疗

对于无论是初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是复发的患者,HP根除治疗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推荐。相关资料显示HP根除治疗有效降低了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复发率,这有力地证实了HP根除治疗的有效性。HP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不需都进行治疗,通过内镜确诊溃疡或炎症后,可选用抗酸药与抗感染药治疗。临床治疗小儿HP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铋剂以及H2受体阻滞剂(H2RA)三类。 上述药物单一治疗,疗效往往不会太理想。Kato的报道中单纯使用奥美拉唑的治愈率可高达92%,然而半年复发率达到50%[9]。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S)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促进抗生素活性的提高。相关成人资料显示,铋剂过量会引起肾衰与脑病,但小儿报道中还未发现类似情况。笔者曾对患儿服用治疗量的铋剂后对期进行血清铋含量的测定,均未达到中毒水平。含水杨酸盐的铋剂不适用于年龄不足10岁的患儿,以防引起患儿发生Rey’s综合征。总之,临床在治疗HP感染时除了根除HP、降低复发率外,更应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将患儿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邝敏亨,刘福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07(13):1236-1238.

[2]任建丽,刘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07(6):1253-1255.

[3]宋斌,黄瑛.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3,01(9):63-65.

[4]游海梅,胡团敏.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与消化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16(10):1505-1510.

[5]樊慧丽,陈玉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06(6):577-580.

[6]RebeccaD.Chason,JoanS.Reisch,DonC.Rockey.MoreFavorableOutcomeswithPepticUlcerBleedingDuetoHelicobacterPylori[J].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2013,09(3):1347-1351.

[7]BrittainMcJunkin,MoussaSissoko,JoelLevien,JessicaUpchurch,AliAhmed.DramaticDeclineinPrevalenceofHelicobacterpyloriandPepticUlcerDiseaseinanEndoscopy-referralPopulation[J].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2011,1243:391-402.

[9]魏薇,王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研究最新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5,03(10):86-91.

[8]MariaDeFalco,AngelaLucariello,SalvatoreIaquinto,VincenzoEsposito,GermanoGuerra,AntonioDeLuca.MolecularMechanismsofHelicobacterpyloriPathogenesis[J].J.Cell.Physiol.,2015,2308:148-152.

论文作者:陈郑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9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郑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