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昌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9例患儿和实验组29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29例患儿和对照组29例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症早产儿采取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效果明显。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症;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10-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三凹征或呼吸衰竭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多发群体为早产儿,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释放减少或生成不足所致,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1]。我院为了分析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对该类患儿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1 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资料和方法

1.1 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抽取入住我院的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58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男女分别为16、13例,有16例早产儿顺产,有13例早产儿剖宫产,胎龄为28至35周,平均胎龄为(31.24±1.55)周。

对照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男女分别为15、14例,有17例早产儿顺产,有12例早产儿剖宫产,胎龄为28至36周,平均胎龄为(31.14±1.32)周。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一般资料(胎龄、性别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干预方法

对照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患儿出生后的 12小时内按照每千克100毫克的剂量对患儿实施一次性给药,患儿采取仰卧体位,在无菌的条件下,给予早产儿实施气管插管,待成功后,经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注入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内,注入完后用复苏囊对患儿实施通气,时间约为1至2分钟,拔出气管,同时给予患儿镇静、保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实验组29例呼吸窘迫症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美国伟亚公司生产的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使用NCPAP模式,调整呼吸机的相应参数,初始参数为:压力为6cmH2O,外周血氧饱和度设置为40%,待患儿病情稳定后或好转后,逐渐调节呼吸机的参数,最后以每分钟15次为宜。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血气分析指标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使用(??±S)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比较结果用率表示,以P<0.05表示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中,有1例早产儿出现脑室出血,有2例早产儿出现鼻中隔损伤,有1例早产儿出现败血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实验组中,有1例早产儿出现脑室出血,有1例早产儿出现鼻中隔损伤,有1例早产儿出现败血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两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比较可得,组间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但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两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相比较(P<0.05)。

3 讨论

早产儿属于呼吸窘迫症的多发人群,临床发现,呼吸窘迫症的病死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2],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纠正患儿缺氧、增加肺泡顺应性和弹性、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缓解二氧化碳潴留为治疗原则[3]。

本研究对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这主要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细胞生成并分泌,属于磷脂蛋白复合物之一,该种蛋白复合物可有效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有效保持肺泡的稳定性[4]。有研究表明[5],胎儿在23周左右开始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于34周达到高峰,但对于早产儿而言,其胎龄不够,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最终引起肺部功能下降,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本研究给予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增加患儿体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同时给予患儿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可有效增强患儿肺部气流的交换,扩张肺泡,增加肺泡表面的交换面积,增加肺泡顺应性及呼气末肺容量,改善肺泡弹性,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患儿呼吸肌做功,避免肺泡萎缩,同时可有效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有效缓解患儿的低氧血症,治疗效果更显著。

此次研究数据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症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对呼吸窘迫症早产儿采取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总结得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症早产儿,效果明显,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34-40.

[2]王佳,张春晓.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5,5(32):295-296.

[3]张俊亮.鼻式间歇正压通气用于早产儿拔管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陈边防,高妍.鼻塞式C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139-140.

[5]张馨丹,郑军,王晓鹏等.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4):387-390.

论文作者:昌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昌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