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精神与道德的基础重点探寻
韩 恔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断的加深,民法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根本,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基本秩序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六字提出,民法的精神也应该与之相适应,作出改变,进而带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朝着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迈进。道德又是民法的基础,因此要加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对民法的精神和道德基础要进行共同探寻。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法的精神内涵,然后再将民法与道德基础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探寻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揭示民法的精神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法的精神;道德的基础;重点探寻
现代化法制建设就是以民法作为核心来开展的,因此民法是其他法律建设的基础和精神指引方向,它是最基础的法律条例,集中体现了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理论价值观。而且民法在开创之处,就具有独立的界定。如契约自由、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划分等,自由、平等、公正这三个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就是从民法当中演变出来的。当然民法精神具有价值上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民法有助于公民思想品德的提升,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它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变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守住底线。
一、民法的精神内涵
(一)平等是基础
我国民法的立法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其中平等是民法精神建设的基础和特质,它所要调整和界定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民事活动,或者发生民事纠纷时,双方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绝对不存在法律上的偏袒。因此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权利与权力之间的起着平衡的作用,使得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受到尊重。其次民法的平等原则也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实施对应的管控,使其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且不会在发展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对公民生活造成影响。最后民法赋予公民权利,当然也平等的对其提出义务上的要求,只有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统一,才是落实民事主体平等的措施。
(二)诚信是要求
诚信是民法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诚信是公民进行商品交换的基础,更是公民自身利益安全的保障。因此民法中对诚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具有强制性,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中的履行,就会造成法律的制裁。诚信也是道德建设当中的准则,是公民素质层次的体现,所以民法中才会有明确的条例,来进行展现。
(三)公平是目的
公平是民法精神追求的目的。公平不但具有法律层次的意义,而且也是理想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公平既是公民日常生活中应该贯彻落实的理念,应当在民事行为当中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公民享受的权利与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具有公平性,权利与义务两者存在共生性,而且公平也要求公民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公平在法律上进行了明文规定,为公平在民事活动当中的执行,提供基础支持,民法精神中的公平要求执法人员在处理民事案件当中,遵守公平的原则,对双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因为民法所具有的公平化,所以民法才能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重庆市巫山县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四)人格是价值
综合分析,大伙房水库的浮游植物生长是磷限制的,减小各河流磷输入将会有效降低库内叶绿素a的浓度,控制苏子河的营养盐输入更为适宜。但是由于水库总氮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对各河流氮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民法的道德基础
(一)平等源于道德萌芽
民法当中的平等本身源于道德意识的萌芽。我国古代的典籍当中鲜有涉及平等的原因,是因为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根本不存在平等的情况,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的崛起,便将传统的等级制度打破,平等才真正在中华大地流传开。因此平等观念的流传,才使得公民道德建设出现了萌芽,民法的精神内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人人平等,人是存在有独立性的,包括思想与行为的普遍平等,义与利之间的平等,以法为先,消除人们传统思想当中重义轻利的落后思想。
(二)诚信源于道德自觉
诚信既有法律上的强制要求,也是公民日常生活中道德自觉的体现。民法的精神在诚信方面的要求是要将公民的追求的目标导向真、善、美。诚信不论古今,都是公民进行民事活动中,道德层次需要遵守的第一条原则。诚信的准则适应于各个层次、各个阶级的人,其具有形式上的平等性。
人格是民法精神所蕴含的重要价值。人格在现实当中,主要提了三种不同的主体的价值。第一种,主要是指个人和组织团体在社会价值当中人格的体现。第二种是指法律主体进行执法时应当履行的人格权利能力,第三种人格是指法律对于公民人格的利益的保护。最后一种公民人格利益的保护也是民法精神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格利益是公民自由、安全、精神等所享有的权利,而这些所代表的就是公民自身的人格尊严,其应该得到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尊重。因此人格也是民法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不久,谭传华与范成琴手牵手逛街,被老朋友撞见。这个消息在圈内传开时,朋友们全都拒绝相信。谭传华写下遗书准备出家的一幕让朋友们记忆犹新,怎么突然恩爱如新婚了?
(三)公平源于道德追求
公平是社会发展当中被提出来的追求目标。公平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能够实现相对的公平,绝对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公平在道德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境当中。第一,公平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人际交往的前提就是双方在法律和道德的面前具有公平的权利和义务,交双方在利益上也具有统一性。第二,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该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案件的判断,不能带有丝毫个人的情感,当然民事行为的主体人员也具有履行被问责的义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法的精神有平等、诚信、公平、人格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道德基础上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平等源于道德萌芽、诚信源于道德自觉、公平源于道德追求、人格源于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只有将民法的精神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才能让我国向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陈雨茜.守法的道德基础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孙晓春.解析传统中国治理的道德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03(8).
[3]王成璋.论民法中的理性及其价值追求[J].法制与经济,2018(9):101-103.
中图分类号: D91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8-0319-01
作者简介: 韩 恔(198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讲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
标签:民法的精神论文; 道德的基础论文; 重点探寻论文;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