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417000
【摘 要】目的:探索在脑瘫高危儿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28例脑瘫高危儿为治疗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作药物组与康复组,药物组患儿单纯接受临床药物治疗,而康复组患儿则是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之后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比对观察。结果:康复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智力发育情况明显好于药物组患儿,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比对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患有脑瘫的高危儿具体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智力发育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脑瘫主要是指患儿自受孕阶段开始直至婴儿期出现的一种明显的非进行性质的脑部损伤及发育功能缺陷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运动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且姿势明显异常。一般来讲,脑瘫患儿的发病因素与早产、出生时候体质量较低、胎儿在母体内出现宫内感然、受到药物影响等有关[1]。很多临床患儿为脑瘫高危儿,不仅脑部功能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更会给患儿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我院为有效提高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收到极佳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9月—2016年10月这一时间段内被送至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瘫的患儿中挑选28例高危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需要排除下列患儿:精神功能异常患儿、合并其它先天性疾病患儿、合并其它脑部功能障碍患儿、肢体残疾患儿、非高危脑瘫患儿。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患儿。将上述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作药物组与康复组,每组各14例。药物组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6例,年龄为1个月—2岁;康复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5例,年龄则为2个月—3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对未见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药物组患儿单纯接受临床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将2ml的脑苷肌肽与125mg的胞二磷胆碱相混合,对患儿实施静脉滴注,患儿每日需要接受1次滴注治疗,每治疗15d为一个基本疗程,患儿需要接受至少3个疗程治疗[3]。
康复组患儿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医生需要对患儿的体重、头围、神经发育及反射、肌张力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查,并且给予部分患儿听力筛查等检查。康复医生需要告知家长患儿的正确喂养方式与日常护理方法,教会患儿家长如何对患儿进行抚触,帮助患儿的肢体进行活动等,并且根据患儿的治疗情况、个人年龄等针对性给予不同的建议。如果患儿出现明显的运动落后和姿势异常等,康复医生需要对患儿的肌张力等进行检查,并给予患儿必要的物理治疗或针灸治疗等。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智力发育情况,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被分为智力发育异常、发育偏低及智力发育正常。患儿在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时候接受智力测验,利用儿心量表进行分析,如果患儿的DQ值未达到70则为发育异常,分值在70—84之间则为发育偏低,患儿DQ值大于或等于85时为发育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接受SPSS21.0软件分析包检验处理,将文中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让其接受X2值检验分析,若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组间比对后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由上表1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康复组患儿的发育正常例数明显多于药物组,且智力偏低的例数也多于药物组患儿,与此同时,发育异常患儿的例数则远少于药物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组间比对后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在小儿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脑瘫十分常见,也被称作为脑性瘫痪,主要就是指患儿在出生前至出生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脑部出现了明显的非进行性质的严重损伤。在脑瘫患儿中,很多患儿都是由于早产、难产、黄疸等因素造成,患儿在患病之后的运动功能、脑部发育、语言功能、个人智力等均会出现严重障碍[4]。在脑瘫患儿中,有很多患儿为高危患儿,其自身的发病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新生儿[5]。脑瘫高危儿在发病之后,除了个人身体健康无法得到切实保证之外,还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此类患儿开展科学、及时的治疗十分必要。
在脑瘫高危儿的临床治疗中,临床一般会选择胞二磷胆碱及脑苷肌肽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很多患儿的脑瘫症状可以得到较好控制,但是,仍有很多患儿的病情无法得到抑制,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进展。所以,临床应当将药物治疗与其它手段相结合。与药物治疗方法相比,早期康复治疗可以确保患儿的神经功能向更为均衡的方向去发展,此种疗法的主要治疗基础就在于对患儿的脑部进行可塑性的再次构成。也就是说,康复医生会通过相应的康复手段等,确保患儿脑部的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脑部的树突与轴突等建立起新的联系关系,保证患儿的脑部神经元兴奋传递功能得到较好恢复,有效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代偿作用,并实现患儿脑部功能的科学重建。此种方法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瘫患儿均可发挥较好的效果,且可以有效保证患儿的脑部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我院康复医生在此类患儿的早期康复治疗中,针对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了科学的检测,并且告知患儿家长如何在生活中科学喂养患儿和抚触患儿等,帮助家长与患儿之间建立起较好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利用家长对患儿的关爱来激发患儿自身的脑部功能。与此同时,康复医生在患儿的早期康复治疗中还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为其选择针灸治疗或物理治疗等,这样既不会给患儿带来明显的身体损伤,也能进一步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了不同方法的治疗干预,药物组患儿单纯接受了临床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而康复组患儿则是在药物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康复治疗。通过比对两组对象的治疗效果后可看出,康复组患儿的有效率达到57.1%,远高于药物组患儿28.6%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患儿的这一数据接受比对分析后存在明显差异,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此疗法优越性。
结语:
针对临床患有脑瘫的高危患儿治疗而言,患儿若是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智力发育情况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这对于患儿的脑部发育及未来成长均存在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治疗可作为此类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袁俊梅.观察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417-418.
[2]付仙,王向辉.78例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3):40-41.
[3]高俊山.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17-18.
[4]何可.探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5):1037.
[5]吴云鹏,唐强,张春燕.早期针康法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04):322-324.
论文作者:吴静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患儿论文; 脑瘫论文; 脑部论文; 药物论文; 智力论文; 两组论文; 较好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