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的组织特征与发展路径论文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的组织特征与发展路径

李炯标

(韩山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摘 要 :潮汕地区是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的欠发达区域,潮汕三市社工机构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类型。潮汕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中存在弱催生性和强民间性、对内强依附性和对外弱自主性以及碎片化组织运作突显而系统性发展不足等组织特征。通过健全潮汕本土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推动社工机构的NGO化、实现社工站和社工机构的联动发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潮汕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发展。

关键词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组织特征;发展路径

广东是全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先锋区和排头兵,其社会工作的资源投入和质量发展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社会工作发展经费投入达16亿元,占全国社会工作经费投入总量的1/3;全省共有1406家民办社工机构,占全国总量的18.7%;全省通过考试并获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有64 836人,占全国持证人数总数的19.8%。① 数据来自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与此同时,广东社会工作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粤东西北社会工作的发展存在缺人才机构、缺资金项目和缺路径模式的现实困境,如全省每年投入的社会工作经费中,珠三角地区占98%,其中广州、深圳、东莞3市占80%,粤东西北地区只占全省经费投入总量的2%。笔者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总结梳理了潮汕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本土社工机构发展的类型特征,并提出推动社工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发展。

在与客户谈生意时,凯迪拉克成了程晓信誉和实力的象征,尽管他并不是十分能说会道的人,但凯迪拉克却给他做了活广告,使他信心大增,业绩直线上升。

一、潮汕地区社工机构发展的概况

1.潮汕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简况

首先,近些年,潮汕三市社会工作在数量规模上获得了初步的发展,特别是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于2017年7月落地实施,为推动潮汕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截至2017年底,潮汕三市共成立社工机构42家,社会工作持证人才共1783人,地方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有2家(见表1)。

表1 潮汕三市社会工作发展基本数据(数据截至2017年底)

其次,潮汕三市地方政府在制度规范上开始探索和实践。截至2017年底,三市共出台20多个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社工岗位开发以及三社联动等,特别是汕头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先行先试制定了全国首部地方性的社会工作者法规《汕头经济特区社会工作者条例》以及《关于在镇(街道)开展设立社会工作站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一些具有开创性的政策文件。同时,在地方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三市积极通过福彩专项资金,在社会工作的项目资助、岗位购买和专业教育等方面加以扶持推动。目前三市在禁毒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了服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尽管潮汕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的发展比先进地区滞后,也落后于本土社工实务的发展。① 2010年,汕头开始在民政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 但这几年潮汕社会工作的高等教育也开始兴办(见表2),为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积累专业人才。

Comparison of initial rainwater discharge patterns based on equal-time flow principle

表2 潮汕三市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情况(数据截至2017年底)

2.潮汕社工机构的类型

资源依赖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组织所体现的组织类型和形态特征,在某种程度上由组织所处的环境特征和资源状况所决定。潮汕本土社工机构生成的组织类型和发展模式,也是由潮汕本土的政府资源、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决定的。经过梳理总结,潮汕社工机构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在组织的发展路径上,体现为政府的弱催生性和民间的强草根性;从组织的发展形态看,体现为对内的强依附性和对外的弱自主性;在组织的发展成效上,碎片化组织运作突显而系统性发展不足等组织特征。

(1)企业发起的社工机构

这类社工机构依靠既有企业丰富的人力物力而设立,机构的负责人一般同为企业的负责人。此类社工机构依托的企业涉及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产品和服务、养老服务等行业,如揭阳市榕城区礼德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是依托于幼儿教育公司培育起来的,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榕鹏社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则是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发展的。企业发起的社工机构,其发展的经济资源丰富,运作的方式相对灵活,能较好借助商业的方式和资源进行推广和发展,但由于其商业的思维比较明显,社工专业的理念比较缺乏,大部分的活动都是临时抽调企业既有员工开展活动,因此这类社工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工作事关国家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先进地区,其社工机构发生的路径,基本都是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强烈刺激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国内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社工机构发展的繁荣,是社会工作“嵌入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即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实践中催生了大量的社工机构,从而推动了专业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1]从发展内涵来看,在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模式”中,社工机构政府“催生性”强,民间“草根性”弱,带有先天性缺陷。[2]在潮汕地区,却出现了另一番景象,社工机构的推动和发展则体现为政府的催生性弱而民间的草根性强。

社会工作这一福利制度借助政府购买服务而快速发展。与西方内生的社会力量不一样,中国的社工机构不是自下而上形成和生长起来的,而是政府主动让渡和培育出来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最重要的培育方式之一。[4]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撬棒,其社工机构获得了嵌入式和催生性发展,但也导致了社工机构对政府的依附性,依附性发展也成了当前政府购买服务下社工机构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

(3)政府官方背景发起成立的社工机构

“官办型”社工机构主要是借助于民政系统内事业单位、乡镇一级政府甚至村(居)委会等体制内力量发起成立的。如在共青团汕头市委的指导下,汕头市金凤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成立,是潮汕地区最早成立的市级社工机构;而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在2012年发起成立的潮州市湘桥区韩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是粤东地区最早成立的区级社工机构;汕头市福利院发挥院内服务场地和专业岗位的优势,在2014年发起成立了汕头福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是潮汕地区最早具有福利院背景的社工机构;2016年6月,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居委会发起成立了汕头市金平区沟南许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社工机构可以说是潮汕地区首家村(居)委会依托农村宗族网络和乡村资源成立的社工机构。政府官方背景发起成立的社工机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特别是在政府的项目申报和资源获取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更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但在运营中也可能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组织专业的自主发展。

大一时开始画人体素描,系里每次联系的模特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现在的劳动人民生活也过好了,大鱼大肉地吃得身材严重变形。粗大的骨节突出着,因生孩子而扩张的盆骨依然扩张着,大而扁的乳房耷拉着,她们对于油画系学生的看与不看,也完全不在意,但她们摆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因为过于勇猛和完全没有看头,彻底倒了这些小画家们的胃口。

病例分组:根据随访观察6-12月的临床诊断或手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卵巢恶性肿瘤(A组)和非卵巢恶性肿瘤 (B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评分≥3分归为阳性,评分<3分归为阴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评价:穿刺病理诊断提示原发或继发卵巢恶性肿瘤归为阳性,未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恶性肿瘤 (包括活检组织量少,无法诊断病例)归为阴性。

斯各格兰德开始拥有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她开始寻找画廊经营方。时为Castelli Graphics摄影总监的马文·海费尔曼(Marvin Heifermann),尽管对彩色摄影很感兴趣,但在最初看到斯各格兰德的作品时仍不免反应夸张。斯各格兰德并未因此放弃,海费尔曼则很快发现他其实对她的作品十分着迷,追求细节的现实主义与不拘一格的内容——那些取材自沃特·迪斯尼到恐怖电影的一切元素,彻底感染了他。

这类社工机构或借力外部的资源和优势成立,或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社工机构同名联合发起,或引入珠三角地区的督导服务。如成立于2015年的揭阳市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是广州阳光社工主导的“阳光联盟”社工机构之一;2017年成立的汕头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广州“大同社工”旗下26家联合社工机构之一。而汕头市濠江区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是与广州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居委会等三方合作打造的社工机构,主要是引入广州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督导资源。外部辅助产生的社工机构,在成立初期具有较好的社工专业支持网络,但在“联合”发展中如何结合本土化情景,对先进地区社工机构服务和管理的经验进行转化吸收,形成在地化发展的服务品牌和管理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地积累和强化。

(5)高校教师发起创办的社工机构

二是建立纵向会商机制。加强与各级资金专责小组的沟通联系,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同时,加强对各市的业务指导和专题培训,提高基层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高校教师发起创办社工机构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独有的现象。潮州市潮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是由韩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团队于2016年11月集体发起创办的市级社工机构,目前是潮汕本土唯一一家具有高校社工专业教师发起成立的社工机构。高校教师发起创办的社工机构,能结合高校社会工作教学科研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需求,发挥社工专业师资的优势,推动社工机构在教育培训、督导评估、行动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构建社会工作教育、科研和实务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也期待能打造成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性和枢纽性的社会组织。但由于专业教师团队要兼顾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再加上潮汕本土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资源比较欠缺,难以推动专业服务的落地和实施,因此,高校教师团队发起创办的社工机构发展比较艰难。

(6)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转化延伸的社工机构

这类社工机构目前是潮汕社工机构中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类,其发起成立主要是立足于原有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和服务人群上,尝试探索融入社工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原有服务的延伸和深化。这类社工机构与原有的服务机构往往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实质上是在不增加原有社会服务机构组织规模和组织成本的基础上,申请注册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运作成本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借壳发展”。如汕头市学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在汕头市学康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基础上成立的;汕头市蒲公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由外来工子弟学校汕头市金樟中学发起成立的。其他的心理咨询机构,如汕头市暖阳心理咨询中心、汕头市玫诺君心理咨询中心,分别在心理咨询业务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汕头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汕头市玫诺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有依托汕头博德眼科医院成立的汕头市医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其目前是粤东首家尝试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此类社工机构,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技术上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服务的人群具有稳定性,机构的组织管理经验也比较丰富,但仍需在原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提炼服务品牌,拓展资源渠道,进一步推动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

二、潮汕社工机构发展的组织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潮汕地区大部分社工机构立足本土,依赖本土资源,特别是结合本土的情况和自身的资源自我孵化产生或转型升级。按照社工机构发起成立的主体背景,大致可把潮汕本土社工机构分为企业发起、传统慈善组织或现代义工组织发起、政府官方背景、外部辅助产生、高校教师创办和转化延伸发起等6类。

(4)外部辅助产生的社工机构

1.从组织生成的路径看,体现为政府的弱催生性和民间的强草根性

(2)慈善组织或现代义工组织发起的社工机构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政府的弱催生性特征主要体现为,针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尚未建立,特别是在政府推动社工机构发展的资源和经费上投入严重不足。从目前地方政府出台制度的内容看,指导性、宏观性和方向性的较多,更多的是为呼应上级政策的需求,缺乏具有实质性、支持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推动社工机构发展的经费支持上,与其他发达城市比较,相距甚远(如表3)。一般来讲,地方政府对社工机构的资金投入的规模和数量是与当地社工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成正相关的。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力度较大的广州、深圳和佛山三地的社工机构在2017年分别拥有392个、217个和166个。

表3 2017年潮汕三市社会工作投入与珠三角城市对比情况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依靠民间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因此其依附性不具有“政府性”,而是依附于自我的“民间性”,即依赖于原有服务机构或创办者个人的资源。笔者曾提出潮汕社工机构创办的延伸化和运行的依附性同在的现象。[5]在当前潮汕地区社工机构发展的“对内依附”现象中,有两种不同的依附形态:一种体现为工具性的依附,以社工机构为用,服从既有社会服务机构或企业的发展,通过“社工”这一相对新鲜的事物进行社会营销,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这种现象在企业推动发起的社工机构中比较明显;另一种体现为价值性依附,视社工机构为本,通过依附既有社会服务机构,促使社工机构获得人、财和服务的积累,最终促进社工机构的有效发展,这种形态在转化延伸型的社工机构中较多。但不管怎样,这两种依附现象,对处于社会工作发展初期的潮汕地区,都较好促进了社工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长。

(4) 岩质边坡因具有不连续节理、软弱结构面、层面等,致使其地震动力特性研究更加复杂,地震在软弱结构面等具有反射和折射现象,使能量发生重新分布,这一作用对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是目前急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受力特征及其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具有双向软弱结构面时的影响更加复杂,针对不同类型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通常认为具有反倾结构面时边坡的地震稳定性较好,但是,针对均质,含反倾结构面、含顺向结构面和含双向结构面四种类型的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的差异尚不明确。

2.从组织发展的形态看,体现为对内的强依附性和对外的弱自主性

这类社工组织主要是由传统慈善组织和地方义工组织推动成立的。传统慈善组织发起成立的社工机构以汕头存心善堂为典型代表。汕头存心善堂是潮汕地区一家具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善堂组织,其服务的领域涉及特殊教育、救济救助、施医赠药等。汕头存心善堂于2015年6月成立汕头市存心社会工作综合援助中心,使得传统的慈善活动与现代的社工有机结合起来。而依托义工组织发起的社工机构,有潮州市潮安志愿者联合会发起成立的潮州市潮安正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汕头市蓝天义工协会发起成立的汕头市蓝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两家志愿者组织都是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尝试从业余的助人活动转化到专业的助人活动,希望借助社工的理念和方法,获取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源,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提高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潮汕本土社工机构在创办的主体背景、资源基础和发展逻辑等方面体现了强草根性的特质。首先,从机构设立的主体看,潮汕现有的42个社工机构中,除了几个由官方背景发起成立的,其他大部分社工机构的产生基本都是民间其他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转型延伸或自主建立;其次,在社工机构创办和发展的资源依赖上,由于地方政府投入资源的有限,潮汕地区大部分的社工机构基本都是依靠创办者个人资源和社会网络而创办,对政府依赖性比较弱。潮汕地区相较于广州家综和江门市整体社会工作而言,有更多的购买经费并非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基金会等社会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潮汕地区不同社会资源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3]相比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潮汕三市政府对于新办或已开办的社工机构,在政策、场地和资金等关涉社工机构发展的资源支持力度上亟需进一步的重视和提升。

与国内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一样,潮汕社工机构在发展规划、组织资源和发展形态等方面都缺乏自主性。组织的自主性指组织作为整体在处理内部事务和外部关系时所具有的,避免其他组织从财务、管理、结构、程序、政策、法律等多方面对其目标决定、决策制定与执行等进行干涉和控制的能力。[6]根据笔者的调研,潮汕地区大部分的社工机构基本处于“亏损”的状态,社工机构的项目服务和人员投入都基本依赖于既有服务机构或企业组织的资源支持,缺乏资源运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服务的领域或服务对象往往局限在原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难以开发新的具有社工特色的品牌项目或服务,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拥有独立服务资源和自主行动能力的主体。

3.从组织发展的成效看,碎片化的组织运作突显而系统性发展不足

由于潮汕三市地方政府资源投入的相对有限性,除了汕头福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汕头学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潮州湘桥区启明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几家社工机构自身整合资源能力比较强、社工专业团队配套相对好外,其他大部分的潮汕社工机构由于缺乏专业一线社工、专业的本土督导人才,其服务的专业性比较欠缺,整个组织的运作处于碎片化的状态。首先,从服务的理念和服务的手法上,缺乏项目化、持续性的发展思维。对于现代公益服务特别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价值和方法等了解甚少,往往只能借助志愿者的力量从事短期化或表面化的服务。从笔者这几年参与汕头有关社工项目的评估实践看,大部分社工机构项目服务的逻辑层次欠佳,规划设计的目标好大偏空,无法精准服务人群需求和实施范围,无法采用社工专业的手法进行深层性和针对性的服务。其次,服务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每年社工机构开展的项目服务,服务领域或服务人群或者基本上是重复或交叉的,但不见有服务逻辑或服务内容的推进或深化;或者频繁地更换服务的领域或人群,项目服务的成效无法达成累积或扩大的效果。

因此,精英思维与大众观念之间最大的冲突即为死刑制度的存废。在这样的角力与博弈斗争当中,杀人偿命观极大地桎梏了死刑制度废除的前行。

社工机构服务的碎片化和活动化,导致组织的运作难以关照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尽管社工机构的服务项目“量”上的增长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存在感”,但项目的服务成效无法获得“价值感”,特别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社工机构往往无法真正回应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即使是项目数量获得了增长,但现实中无法为服务对象带来实质的作用,无法带动社工专业能力的成长和社工机构组织能力的发展,整体上陷入了发展的“内卷化”的困境,也即没有发展的增长。大部分的社工机构没有建立适应项目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社工机构整体的组织发展战略规划能力比较欠缺。社工机构组织获得的社会承认度比较低,社工机构的社会承认是指社会(主要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公众)对社工机构作为职业化组织所应具备的社会影响力的认可与尊重,其核心是要在职业身份、职业能力和职业贡献方面承认社工机构。[7]

三、潮汕本土社工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推动潮汕地区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建立健全

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的一种间接方法,是政府社会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将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转化为实际社会服务的活动。作为一个由诸多策略合成的过程,社会工作行政旨在保证政策对象的福利权利,发挥社会福利的功能。[8]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是指国家或政府实施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度化架构,包括社会工作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工作服务行政组织体系、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管理体系、财政供给管理体系等。社会工作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如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都得益于当地相对完善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因此,潮汕地区地方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地方发展社会工作的行政体制,强化政府在引领、规范和促进社工机构发展上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增强地方政府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政府性”,特别是在政策支持、项目购买、人才培养和资金配套等方面的支持和推动。同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在政府系统内部获得一个整体性的“共识”和“合力”,探索建立良好的系统性、协同化的社会工作行政机制,以此形成整体性的联动体制,最大程度整合和发挥政府的有限资源,促进本土社工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

2.注重在地场域,发展具有本土化和NGO式的社工运营模式

潮汕社工机构先天草根性的特质启发我们,可以尝试按照NGO化的运作理念和逻辑方式推动其运营和发展。社工机构按照NGO的运作逻辑和治理模式来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公民社会的使命实现社会治理的预期。[9]尝试推动社工机构发展的NGO化,既是潮汕本土社工机构“弱政府性”支持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其“强草根性”的一种主体优势。NGO化的社工机构,更具有志愿性、自主性和民间性的发展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对政府资源的依附性以及来自政府的行政化干预。特别是在政府资源比较缺乏的潮汕地区,在社工机构的运作资源上,要善于用优势视角去分析和挖掘民间的丰富资源和社会资本。潮汕本土依托民间力量和资源成立的社工机构,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反响,也获得了民众较高的认可,如汕头蓝天义工协会、存心善堂,具有较好的社区关系和资源网络,可结合原有服务机构的社会基础,建立社工机构的服务关系和社区关系,融合原有自主运作的模式,推动社工专业服务的有效嵌入和发展。

3.注重错位发展,推动资源共享,实现社工站和社工机构的联动发展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双百计划”注重社区为本的发展策略,拥有较好的督导团队,具有良好的政府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源。潮汕三市目前落地的社工站有34个,从事“双百计划”的一线社工近160人,这是新时期潮汕社会工作发展的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本土社工队伍。特别是在一年多的社区推进中,“双百计划”在社区问题需求分析、社区专业关系建立、专业服务规划、社工团队建设和行业支持网络等方面已逐步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在政府政策宣传、民政对象帮扶、社区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以及行业专业影响的推广等领域的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渐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对于潮汕地区的社工站和社工机构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工作的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等方面错位发展,共建共享发展资源,实现在组织管理、督导资源、项目合作和服务领域上的精准对接,互惠互利,推动社工机构和社工站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专业化上的合作,特别是当前社工机构的专业人数相对不足,要加强组织的个性化发展道路,重在寻找特色领域,打造独门技术,在粗放式经营的基础上,转向社会工作技术的精细化追求。[10]通过引导社工机构与社工站的联动发展,有效借力社工站的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推动社工机构的精细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发展。

地方社工机构的生成轨迹、组织形态和发展路径,根植于地方社会场域特点。潮汕社工机构的生成,主要依附于民间资源和社会资本,较好借助了民力民资的优势。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是国家福利制度的设计和输出,在当前政府主导式的社会工作发展中,潮汕社工机构的发展更需要地方政府构建良好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加以有力推动和持续保障,特别是在政策体系、经费资源、人才培养、项目服务和组织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实质性的引领和支持,从而补上“政府性”的短板,更好凸显和发挥潮汕社工机构“民间性”的优势。

参考文献 :

[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2]易松国.民办社工机构的问题与发展路向——以深圳为例[J].社会工作,2013(5):21-26.

[3]雷杰,蔡天.潮汕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58.

[4]肖小霞,张兴杰.社工机构的生成路径与运作困境分析[J].江海学刊,2012(5):123.

[5]李炯标.汕头市社工机构的发展与反思[J].汕头大学学报,2017(3):63.

[6]张沁洁,王建平.行业协会的组织自主性研究:以广东省级行业协会为例[J].社会,2010(5):78.

[7]李元来.承认视域下社工机构的再定位及政策趋向[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17(6):102.

[8]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

[9]朱健刚,陈安娜.社工机构的NGO化:专业化的另一种思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1):35.

[10]彭善民.上海社工机构的生成轨迹与发展困境[J].社会科学,2010(2):6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Path of Social Work Institutions in Chaoshan

LI Jiong-biao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

Abstract :Chaoshan is an area underdeveloped in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three cities of Chaoshan have their own types of develepment in social work instiutions,with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weak support from government,active participation by civilians,great in⁃ternal dependence,weak social autonomy,fragmented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nd unsystematic develop⁃ment.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local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 in Chaoshan,promote its NGO-ization and the linkage of the social work agencies,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aoshan,and provide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and experience for other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 :Chaoshan region;social work institutions;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ing path

中图分类号 :C 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883(2019)01-0031-07

收稿日期 :2018-06-25

基金项目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项目编号:2017-A-01);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欠发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服务—学习”的视角(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8]180号);2018年韩山师范学院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项目编号:KS 201801)。

作者简介 :李炯标(1983-),男,广东汕头人,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黄部兵

标签:;  ;  ;  ;  ;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的组织特征与发展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