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融入幼儿礼仪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汪新慧 浙江省青田县水南幼儿园 323900
摘 要: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更加突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弟子规》是国学经典中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简练语言的背后蕴含着文明礼仪的丰厚内容,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与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幼儿 礼仪教育 《弟子规》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人文底蕴”这一关键词,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幼儿所处的正是前运思阶段,伴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步发展,儿童会对外界事物形成表象符号,并逐渐替代外界事物的形象,会更多地聚焦于外部活动,基于头脑中的象征格式生成表象思维,内在表现为思想导向,其外在表现就是社会行为。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的语言学习与行为学习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积累下了丰厚的国学经典,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弟子规》就是国学经典中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弟子规》在语言上存在押韵精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特点,在简练语言的背后蕴含着文明礼仪的丰厚内容,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与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把《弟子规》这一国学经典融入幼儿礼仪教育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融入礼仪课程之中,深化“礼仪认知”
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对“礼仪”进行认知是第一步。《弟子规》其本身就是文明礼仪的经典作品,把《弟子规》融入礼仪课程之中,并适时引导幼儿进行诵读,就能够有效地强化幼儿对“礼仪”的深度认知。
1.在诵读中感知“礼仪”
诵读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感,全面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并用心、眼、口、耳的各种感官功能。把《弟子规》融入礼仪课程之后,引导幼儿经常性地进行诵读,能够让幼儿对“礼仪”进行感知。
教师可以选择餐前或者其他空余时间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中的一些句子。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这种既押韵又琅琅上口的形式充满兴趣。在诵读时,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诵读要求,如最初阶段时跟着教师念,只要能够读出声音即可;之后要能够熟记,能够准确记忆之后,自然就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诵读游戏,如一边拍手一边读,拍手可以是自己拍,也可以和同伴拍,诵读需要结合拍手的节奏;还可以组织接龙游戏,可以和小朋友对接,也可以和教师对接,甚至还可以基于对接进行比赛。
反复地诵读既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反复诵读的同时体会到《弟子规》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拉近和《弟子规》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强化幼儿对“礼仪”的感知。
2.在品味中理解“礼仪”
诵读的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在头脑中自主创建语言符号,而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这些符号具有价值和意义,所以诵读之后的环节就是仔细品味,从而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礼仪”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不必刻意拘泥于诗句中的含义,因为过于晦涩、过于社会化的道理对于幼儿而言,难以理解。释义和品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诵读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充分地凸显《弟子规》的教学价值以及教育精神。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晨间谈话期间,向幼儿讲述其中的简单的小故事。如,在诵读“父母教、须敬听”时,可以引入《孟母断杼》这一小故事,对于其中比较晦涩难懂的句子,可以制作课件或者结合动画短片,帮助幼儿降低理解难度。
3.在感悟中内化“礼仪”
当幼儿头脑中的语言符号被赋予了新意义之后,促进了知识结构的重建,会使幼儿生发思考,对《弟子规》产生个性化理解,之后便可进入感悟环节,让幼儿在感悟中内化“礼仪”。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深入地感悟《弟子规》中的道理,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范围的讨论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基于某一个生活事件,链接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展开探讨和交流。对于幼儿来说,发起讨论活动的主题可以是谈话,也可以是基于某一行为的正误判断,但是必须要紧扣幼儿生活。
二、融入幼儿活动之中,“催化”礼仪行为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一日在园学习要以活动为主。礼仪教育不能“教条化”,而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落实。把《弟子规》融入到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中,能够有效地“催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1.融入“一日活动”之中,“催化”礼仪行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既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也包括一日两餐、午睡以及游戏活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礼仪教育源于生活,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回归生活,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生活日常,基于身边发生的事件以及细微之处进行渗透教育,通过一日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
例如,在早上入园时,要求幼儿主动和身边的同学以及老师问好,能够做到“问起对,视勿移”;在图书角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能够自主完成“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并提醒他们不管是在图书角还是图书馆,都必须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集中活动时,教师要时时提醒幼“勿箕踞,勿摇髀”;在幼儿盥洗的过程中,盥洗室的墙面上应当贴有“便溺回、辄净手”等;在午睡起床之后,幼儿之间相互监督,“冠必正,钮必结”。
实践证明,把《弟子规》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立足于点滴之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素养。
2.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催化”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开展最多的活动形式之一,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规范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游戏规则往往会给幼儿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可以借助《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为幼儿创设多种情境的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开展礼仪游戏活动。
例如,在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之后,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增加父母以及祖父母等长辈角色,并且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充分践行《弟子规》中的要求。又如,班级中有几个孩子挑食、吃饭慢,我在餐前引导时带领幼儿诵读“对饮食,勿拣择”,还结合了比赛的形式,小朋友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比赛。还有一个幼儿,体型相对肥胖,但是一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又难以把控,于是,我结合弟子规中的“食适可,勿过则”对其进行引导,并为其选择一个同伴作为减肥目标。再如,在“小吃店”的情境游戏中,我写下了“对饮食,勿拣择”以及“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等句子,提醒“顾客”不要浪费粮食,同时也要尊老爱幼,从而让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基于多元的游戏活动,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礼仪行为,他们在回家之后也会对身边人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指出,家长们纷纷赞扬。
3.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催化”礼仪行为
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直接告诉他们“礼仪”是什么,他们可能很难形成直观的理解和印象,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把《弟子规》融入幼儿礼仪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催化”幼儿的礼仪行为。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走进社区,传送礼仪”。通过组织“礼仪诗歌吟唱会”,编排“礼仪情景剧”,向社区推广礼仪教育,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诵读《弟子规》,一起进行亲子表演,其乐融融……同时,对于现场参与的社区观众群体,我们还单独设计了和国学内容相关的小册子,邀请他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共同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这样,无形之中就“催化”了幼儿的礼仪行为。
三、融入“家园互动”之中,强化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评价是礼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评价能够有效地巩固教育的效果。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幼儿教育应当结合家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以实现密切合作。由此可见,孩子的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把《弟子规》融入家园互动之中,引导家长一起参与到对幼儿的礼仪评价中去,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
1.融入“亲子评价”之中,强化礼仪习惯
以当前的时代背景来看,很多家庭都以独生子女为主,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备受溺爱,然而溺爱的结果就是不但不听从家长的训斥,甚至还会公然挑衅家长。很显然,这样的现象和行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并不会产生积极的促进功能。所以,幼儿园应经常组织“亲子评价活动”,并且在活动之中融入《弟子规》的相关内容,让家长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教育幼儿,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家园共育”的礼仪教育氛围。
例如,可以基于《弟子规》开展亲子知识竞赛活动。首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组,孩子和家长共同参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竟然这么厉害,竟然了解如此丰富的知识;在遇到特定的情况时应采取这样的行为。或者让组织幼儿展示礼仪教育成果,通过家长评价,最终实现家园合力、共同教育的目标。
2.融入“行为记录”之中,强化礼仪习惯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家长以日记的形式对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过程进行记录。这样的方式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同时,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正确指导,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孩子的言行,准确记录践行《弟子规》的行为。家长对于孩子行为的记录过程,实际上也是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除此之外,可以设计记载表方便家长对孩子的践行行为进行督促。对于幼儿而言,仍然处于他律阶段,对于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必须借助外力的帮助。记载表正是这样一种极具效果的载体,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幼儿践行行为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督促和约束功能。
在礼仪评价的过程中,以家园互助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能够确保幼儿的内在情感以及外显行为习惯的一致性,既能够确保礼仪教育的质量,更不会因为家园的教育不一致,而导致其思维和认知的模糊。除此之外,作为幼儿的主要成长环境,家庭应当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培养良好习惯的条件,促进其一生的发展。
总之,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和习惯,所以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弟子规》是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把《弟子规》这一国学经典融入到幼儿礼仪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礼仪内涵的感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及习惯。
参考文献
[1]范晓艳 《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2]王丽华 《弟子规》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家长,2012,(05)。
[3]吕艳红 试论《弟子规》对幼儿品德教育的作用[J].软件(电子版),2015,(10):237。
论文作者:汪新慧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幼儿论文; 礼仪论文; 弟子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家长论文; 孩子论文; 国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