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生活、阅历等适当地带入教学环节不仅有可行性,更会引起化学反应,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生活中的“我”点缀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对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并达到启示的作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我”
新高考综合改革即将推行,纵观各高校招生的条件与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高中学段的历史学科显得比较枯燥与乏味,部分学生在教学后常常表现出,对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记忆的困难,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更有甚者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加入“我”的生活与阅历,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势必会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更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本着这样的初衷,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生活中的“我”以及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概以尝试性探讨。
一、丰富“我”的经历与阅历
今天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课堂上我常对我的学生们讲:当你对现实感到迷惑的时候,就去读读历史,一切都发生过;当你对历史感到不解的时候,就来看看现实,历史正在发生。那我们怎样才能把历史讲出时代感呢?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我比较认同三种方式:第一,了解自己的家乡。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入乡土历史资源,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与真实感。这样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让学生走进教师的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讲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能激发学生敬师长爱家乡的情怀。例如,以天津为例讲述我国新时期以来对外开放的进程。这个问题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这个角度来剖析对外开放的进程,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第二,读专业书。专业是教师的根基,也是能让教师尽快成长的法宝。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史教学,所讲内容也不系统,但是在日常试题精讲的时候,专业知识用到的频度却比较高,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不仅要搭建知识架构,更要深入研究。关于中国史部分,我比较推崇《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关于世界史部分,比较推崇国别史。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提出供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母体?这些专业知识需要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现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第三,关注时事,让自己所讲授的历史变“活”。今天的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也很方便,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对他们都会有所触动,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所发生的事件都是一知半解,更不会从历史中追本溯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引入时代热点、社会趣闻、校园小事等,并从历史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将会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进而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让“我”走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且不可相互替代。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而在选择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时,我比较支持有序性与波动性相统一的原则。这里的有序性是指教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变化,这种规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逾越。而波动性则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变化,起落相加、动态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最具魅力。试想,如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变化与情境,或者所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就会产生平淡缓进的节奏,从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历史课堂教学是有序性与波动性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地讲解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活力,学生也很难专心致志地接受知识。此时,若能将生活中的“我”带入课堂,将会是另一番情景。
比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节课时,我充分地利用了自己出身农村的优势,讲述了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各种工具,如耒耜的使用方法,锄镰的作用以及在讲台与两位学生配合展示了铁犁牛耕的方式,尤其是对曲辕犁与我家耕犁的比较,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我更加了解,也佩服不已,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农民劳作时的艰辛。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入地了解,更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再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解放战争》这一节课时,我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在讲到平津战役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了解放天津时的一些场景及介绍了在北宁公园里的天津解放纪念碑。课堂上学生们反馈给我的眼神,我至今历历在目,我想关于战争的残酷性,珍惜身边人以及爱好和平的情感升华就不必再次强调了。而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有亲切感、愿意听,也更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偶发事件,如学生对教师所将内容或问题提出质疑。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回避,相反,要将这种突发事件合理地引入到教学中来,借此激发教学活力。此时,“我”这个角色的扮演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争论,我可以选择课后解决,执行按照教学计划,因为这样不会打乱我的教学安排。当然,我更愿意选择卷入其中的方式,我会先聆听再发问。我认为,让学生通过发问、争辩的方式加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理解,教师在其中引导,不仅能升华问题,而且也可以让其它学生产生共鸣,引发群体思考。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来激活课堂,更能在生生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摆正“我”的位置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以及学习实践才能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智力、锻炼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全方位的发展,教育的社会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作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要具有指导力与引领力,散养式教育要不得,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势必应具有主导性作用。
认清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及正确践行教育规律,使得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性提高,具有现实性意义。生活中的“我”,仅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缀,起到的是教学调味品的作用,实现的是教师的立德教育与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潭死水,应该融入教师的个性,要有激情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观感受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我”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将寓教于乐的教学精神贯穿于日常教学中,教学效果不减反增,何乐而不为呢。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学科更加有生命力与吸引力,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才会真正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丽娜 和谐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2,1。
[2]王国燕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间探究.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
[3]徐小云 程新联 用历史趣闻激活高中历史课堂.历史教学,2012。
[4]张国团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2012,5。
论文作者:刘国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历史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