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省
摘要:目的: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0例。其中50例孕妇愿意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5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孕妇在孕周26周开始接受替比夫定口服治疗。结果:在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标准组。标准组和治疗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16.00%,新生儿畸形率均为4.00%。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用药安全,未引发孕妇产后不良反应,同时也不会影响新生儿畸形率。
关键词:替比夫定;乙型肝炎病毒;畸形率;不良反应
乙肝病毒的传播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有2.4亿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每年有约7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1]。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研究发现,母婴传染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已经成为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3]。基于此,本院根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0例的治疗数据,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在作者所在科室,收治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0例。其中50例孕妇愿意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50例孕妇由于担心药物影响胎儿拒绝接受替比夫定或其他相关药物治疗,因此医院只能对其采用随访方式,设为对照组。
分组后统计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史,P>0.05,所选孕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孕妇在孕周26周开始接受替比夫定口服治疗,600mg/d,一天一次,用药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孕妇不接受任何相关药物治疗,接受定期随访。所有100例孕妇的新生儿均在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和出生后6个月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感染情况、新生儿畸形率以及不良结果。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感染情况比较
根据下表数据统计分析,在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标准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并发率保持较高的关键原因,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所有新生儿均接种乙肝疫苗,自实施以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下降2%,效果显著[4]。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点。用于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药物分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为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种磷酸化代谢产物,其细胞内衰期是14小时,可抑制乙肝病毒DNA多聚酶活性,同时还可以整合到乙肝病毒DNA中,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阻止其延伸;其特征为,可抑制乙肝病毒DNA多聚酶活性但不会作用于人类DNA聚合酶,临床中替比夫定是妊娠期B级药物[5]。
根据上述研究数据,在所有100例孕妇中,分娩后,标准组出现阴道出血、腹痛不良反应的例数为7例,对照组为8例,两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对100例新生儿的畸形率统计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但在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标准组。综上所述,替比夫定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用药安全,未引发孕妇产后不良反应,同时也不会影响新生儿畸形率。
参考文献:
[1]张进谷.替比夫定与乙肝疫苗对HBV感染孕妇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6,13(5):1186-1188.
[2]刘春燕,高霞,庞秋霞.替比夫定阻断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3(4):18-20.
[3]金燕,邱婷,吕颐菲等.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95-597.
[4]高荷,杨宏伟,王玮.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4,36(15):2274-2275.
[5]周金莲.替比夫定阻断乙肝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23(7):832-833.
论文作者:潘美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孕妇论文; 母婴论文; 新生儿论文; 乙肝病毒论文; 乙肝论文; 畸形论文; 设为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