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蒋正华

湖南省委机关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9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能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最严重也是最终阶段。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1]。可以通过胸部透视、尿常规以及血清肌红蛋白抗利尿激素等检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在临床中,常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药物。近年来,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能有效的改善心肌能力代谢情况,提升养的利用率和心肌的机械效果。因此,选取我院9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曲美他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位患者。

观察组:21位女性患者,27位男性患者,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60.6±1.8)岁,病情:缺血性心肌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心功能:Ⅱ级32例,Ⅲ16例。

对照组:23位女性患者,25位男性患者,患者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1.8±1.7)岁。病情:缺血性心肌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心功能:Ⅱ级30例,Ⅲ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强心类、利尿剂等药物,让患者多休息,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应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曲美他嗪的剂量为15mg/3次/天,美托洛尔的剂量为6mg/2次/天。若病情较为严重者,可适当的增加剂量。对两组患者进行40天的治疗。

在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随着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分为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在Ⅱ级以上。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在Ⅰ级以上。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指标情况( )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医学研究者不断的对充血性心肌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改善预后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若神经内分泌受到过度的激活就会导致心肌严重受损、使心肌重塑[2]以及加速心力衰竭进程。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除了采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外还应该对神经内分泌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把β受体阻滞剂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为β受体阻滞剂能中断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有效的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抑制病情的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所以,β受体阻滞剂被指定为治疗心功能稳定的一线药物。但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在心率静息时不可低于50/min,运动时候加量不可超过18/min。而美托洛尔就是β受体阻滞剂的一种,可以增加β受体对正性肌力要的敏感度[3],进而调整患者心功能。

正常的心肌能力来自于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代谢,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能量代谢。通过研究可发现:导致心肌能力无法正常代谢的药物,能让脂肪酸代谢供能转变为碳水化合物供能,从而加强了葡萄糖和糖酵解[4]的联合,从而使心功能逐渐改善。曲美他嗪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代谢药物,属于哌嗪类衍生物,特别是对心绞痛方面治疗效果显著,曲美他嗪能控制3-酮酰基硫解酶的活性和β-氧化,把心肌能量的代谢途径通过脂肪酸对葡萄糖进行转移,从而改善心肌的代谢。让处于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迅速恢复,进而提高心肌的舒张和收缩能力,长期服用曲美他嗪能调整患者的心功能,而且曲美他嗪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更能对患者在静息和运动峰值时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改善。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能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华琪,李静. 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3):205.

[2]刘庆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J].广西医学2010,32(8):98.

[3]钟耀华.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34-35.

[4]苏乃辉.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5):65.

论文作者:蒋正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蒋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