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前行论文_黄春燕

让孩子快乐前行论文_黄春燕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实验小学 443000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会翩翩而来。作为老师和家长,怎样才能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呢?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可依恋的对象。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孩子的心才会永远在我们的身边。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有了沟通,便有可能通过商量就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共识。老师也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与人格,真心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师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柱,如果我们善于与孩子发展亲密、和谐关系的话,孩子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才会顺利度过。

二、保持一颗淡泊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备的品质之一,这也是几乎所有受欢迎者共同拥有的特质。平常心表面看似缺乏向上进取的精神,超然于世外,轻易不与人争斗,是一种无为的心理状态,其实不然,平常心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剔除了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减少了无谓的失误和牺牲,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平常心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为中有为,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告诉孩子: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没人帮你是公平的命运。享受公平,欣然感谢给你幸运的人,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有句歌词说得好:“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想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有些事,属于你的,你放心,一定是你的,但有时要慢半拍;不属于你的,你也别要,要也要不来,就算要来了,保也保不住。永葆一颗平常心,孩子便能淡泊地面对各种诱惑的刺激,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三、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有人说:“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培养的,因为选择是建立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的。”人的一生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这时真的需要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作为老师和父母面对孩子时千万不要“帮你没商量”,从主观上处处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处处帮、时时帮,最终的结果是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最终在无形之中丢失的是能力。老师和家长要学会放一放手,少一些“自作主张”,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四、多给孩子自信和宽容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是不想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还存在着问题,单纯的说教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困扰。我们可以试着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这样会有所改善。另外要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

人生之路,孩子会遇到许多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失败。老师和家长所应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建立善待人生、向往追求成功但丝毫也不惧怕失败的心态。孩子不一定能拥有一个个美丽的风景,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心境,以此去努力和追求,在坦荡的旷野和蔚蓝的天空下快乐前行!

关于幼儿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指导分析

刘 瑛 韩晓阳 陕西省延安洛杉矶保育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那么如何投放材料,如何引导小班孩子进行情景的创设和有效指导?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了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探索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 情景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的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做到游戏情景化,有目的地投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

众所周知,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并是孩子所熟悉的,才能真正调动孩子玩耍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习惯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所以,老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要尽量考虑玩具的真实性。例如在“娃娃家”中可提供仿真的水果、蔬菜、小沙发、小床、电视、煤气灶、餐具等现实生活中大家经常能够碰到的生活用具,这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真实、具体的感官体验。又如,在主题活动《汽车大家庭》中,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教师可以开设相应的生活区域,比如停车场、修车厂、加油站、洗车场、公交车站等等,让孩子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体验生活游戏的快乐,也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机。又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每年都要接触的,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寿星”、“客人”等游戏场景和角色,并投放仿真生日蛋糕、生日帽、蜡烛、盘子、勺子、若干生日礼物等材料来吸引孩子。在分蛋糕的环节,既可以按人数取物,也可以根据盘子上的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蛋糕进行品尝。这样孩子们在玩的同时,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二、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材料投放

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结构,活动区材料投放数量少,更换少,没有多样性和挑战性,孩子选择的空间也小,对材料感兴趣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兴趣,经常是五分钟热度,看看这个,玩玩那个,然后一走了之。这时,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的幼儿提供适于他们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材料的提供既要做到动态调整和更换,又要做到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并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经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在对孩子进行帮助和指导时,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对待。其中小班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在区域游戏中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适当地帮助指导,以推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幼儿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老师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往往对幼儿更有吸引力,使幼儿玩的兴趣更浓,尤其对于个别年龄小和能力弱的孩子效果更佳,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例如,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过家家》时,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习惯于独自玩耍,或者抢着表演同一角色,不懂怎样分工合作,未学会和同伴合作游戏,所以,家中要么冷清,要么“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各玩各的,没有任何交流。这时老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对“爸爸”、“妈妈”进行帮助、指导,教他们学会将物品归类摆放,家庭成员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才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同时,也能够推进幼儿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向更深层次发展。但作为老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

四、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及时纠正问题,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在幼儿阶段,小班的孩子整体规则意识不强,有的孩子在构建区域大声大叫、喊声一片,有的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哭闹甚至动手打人,有的孩子尽情地玩耍后将游戏材料乱堆一起。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教学时要轻声慢语,物品摆放要有次序,让幼儿逐渐受到熏陶,玩具用后要物归原处,轻拿轻放,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老师还可以自编小儿歌,让孩子知道区域活动也要有规则。

总之,在学前教育阶段,要真正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就必须开展好区域活动。所以教师要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并坚持不懈,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论文作者:黄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让孩子快乐前行论文_黄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