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平台建设面临新的机会和困难。国内的图书馆在课程服务方面的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教育事业受到更加的重视同时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前的被动的课程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课程服务结构急需改进。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课程服务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课程化功能也得以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课程服务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本次研究主要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课程服务平台进行探索。总结国内高等学校的现存问题,提出适合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课程服务的平台,为我国各类学校课程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有力借鉴。
1.基本现状调查
1.1调查时间、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经过基本调研后的教育部网站公开的25所学校。这25所学校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课程类别。同时因为国家对这些高等学校的大力扶持,自身的人才质量比较高,这些因素导致选取的这25所学校能够代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服务的最佳水平。所以,将对这25所学校图书馆课程服务平台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构能够绝大程度的反映出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课程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对选取的这25所学校的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第一是高校是否有课程服务项目;第二是高校是否有课程服务的平台;第三是针对已有课程服务的高校,了解其课程服务平台构建的主要信息。
1.2基本调查状况
从根本上来说课程服务平台是一个创造性的含有个体化特点的课程服务结构。本次通过对国内25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课程服务构建方面的调研,大体上可以体现出国内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课程服务模块的发展现状。通过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新模式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对调研的这25所高等院校进行分析总结,汇总得知现今国内的高等院校在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平台构建方面的几方面发展状态。第一种是高校已经有课程服务项目并对项目进行了平台的建设,这一部分在调研的总数中占大约80%;第二种是学校有课程服务项目,但是没有针对项目去构建相应的平台。换种说法就是高校的图书馆显示有课程服务管理者一个模块,但是这里只有简单的课程介绍,相当于一个静态页面,无法与学生进行实际的信息交流。第三种是高校既没有课程服务平台也没有课程服务项目。比如像中国海洋大学,在该高校的图书馆网站上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课程服务的信息。同时查找相关资料也未发现该校在课程服务建设上的任何资料[1]。总的来讲,很多高校图书馆在课程服务平台构建方面主要分自主构建,外包服务。
2.课程服务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士不够
从高校的图书馆目前课程工作人员结构分析,一方面,现在的课程馆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一个课程馆员担任一个或者多个学院的任务,假如想更高效的向用户提供有深度的课程信息化功能,就目前课程馆工作人员的数量情况还是不足的。另一方面,由于之前高校的问题,高校的图书馆在人力资源构成方面还都很大的问题,这导致能够满足课程服务这个岗位的人员比较少。在一些国家,图书馆的课程馆员必须有较高的学历并且必须有情报学硕士的学历,这个情报学硕士学历是有美国的图书馆协会进行认可并颁发有关证书[2]。然而国内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资格认证机构。
2.2缺少专业的课程服务平台
目前高等学校的课程信息资料都是以各种模块方式分布于图书馆的官网上,分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部分高校除了在网上展现课程服务的相关信息资源,还特意研发了系统对其进行专一化展示[3]。虽然高校在图书馆课程服务这方面构建的比较丰富,但是这些信息分布得比较稀疏,给用户获取信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麻烦。缺少专业化的课程服务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规整,以实现用户快捷获取信息的目标。
2.3课程化信息服务深度不够
通过分析总结调研的25所高校,从高等院校图书馆课程服务信息化管理具体内容的实行来看,除了四川大学在参照询问服务、信息品质教育和教学的科学研究扶持上都满足较为深入的服务状态。其他高校在课程信息化管理后更注重于传统意义上的学者服务的深入,大多数高校都驻足于参照询问服务和信息品质教育方面。在教学的支持力度与科学研究的支持方面处于一种尝试阶段,很少有高校能够真正实现融入教育,服务于科学研究。
2.4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图书馆在一段时间内向学者提供的平台使用次数,大部分的课程服务工作人员不是很清楚。可以从侧面了解大部分高等院校对于课程服务工作人员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这直接造成许多课程服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清楚。虽然高等院校对课程服务工作人员的任务都有清楚地规定,但是这是对图书馆课程服务总体的概述。在现实的高校图书馆课程服务管理中心,存在许多课程服务工作职位由其他部门的人来兼任,同时不同的学院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需要根据课程服务岗位的具体职责来对课程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详细划分,并采取相应的业绩考核方法,这些会进一步深化课程化信息服务。
3.课程平台建设与模式探讨
考察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平台水平的中心点就是使用者的信息反馈,使用者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在课程服务工作上的核心,只有深入的了解到用户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构建出最有效的课程服务平台。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工作主要面向两类群体。老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对课程服务平台有着不同的需求,老师和学生作为最常使用平台的用户,他们的需求直接会对课程服务的形式带来影响[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只有充分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构建出最有效的课程服务平台,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工作。
3.1分类别的模式
(1)分类别的课程服务工作经细致划分,分为常规的课程服务和深层的课程服务两个类别,常规的课程服务主要包含课程的导航、信息查询等内容,深层的课程服务主要包含使用者的科研项目的全程跟踪等内容。
(2)分类别的工作服务团队,团队将按照工作能力的高低分为学生团队、课程团队、咨询团队和课程工作人员团队。学生团队和课程团队有该课程具有高学历多经验的老师和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担任。咨询团队由具有该课程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士来担任,课程工作人员团队由从事该课程多年的专家来担任,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课程馆工作人员。
(3)分类别的服务方式,一部分是向高校全体师生开放的常规性的服务,这部分服务由课程服务咨询工作人员来实现,与此同时课程咨询人员可以向课程服务其他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课程工作人员要将自己深层次的融入该课程的院系当中,对该课程的使用者提供有重点的针对性服务。
3.2根据知网搭建课程服务平台
在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存在一些院校由于各种因素无法通过自身来搭建课程服务平台,这时可以根据知网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加上该院校自身的资源进行课程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合理的,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平台能够全方位的综合该课程的资源,为该课程使用者提供最为详细的服务。根据知网构建课程服务平台的模式如下:
(1)课程服务功能部分
课程服务工作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课程平台的结构设计方面,结构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咨询功能,即高等院校对课程信息有需求的使用者通过课程服务平台中的课程咨询模块和课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后通过课程工作人员向对该课程有需求的使用者进行专业的解答,在咨询模块不能只将负责该课程的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通过静态的页面向用户展现出来,要在该模块设计在线咨询的功能,提供最高效的服务方式。
指定信息功能,即对于对某课程信息有相应需求的用户,课程服务平台可以根据该用户的专业提供最为贴切的信息,让用户通过使用课程服务平台可以获得具有针对性的重要课程信息。
项目追踪功能,即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的课程工作人员要实际的参与到用户的项目实践中去,向用户提供从选题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服务。
(2)课程服务资源部分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课程服务平台在课程资源模块应该由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构成,对某课程信息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在这个模块里查找相应的课程资源,在这里用户还可以看到该课程领域最新的进展。与此同时这个模块还提供信息筛选,信息检索等功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平台会让获取到的信息通过非常丰富的形式展现给用户,这样不仅方便了用户,也是对该模块自身的完善。
一些资源是经过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例如课程工具书:这里向用户展现常见的课程用书,像词典、百科全书、手册、目录等形式的工具书,这里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字词、专业用语、人名、地名的专业性解释;国内外相关期刊的推荐:通过展现期刊封面的方式来展现国内外较权威的学术期刊,国内期刊推荐可以参考数字出版社的相关高质量资源,国外的期刊一般通过教师推荐一些高质量的期刊,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关于该期刊的封面信息[5]。
有深度的课程知识型资料,这些包含课程当下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该模块展现与课程目前最新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并实时更新资料;研究重点:该模块主要展示与课程目前的研究重点相关的资料,并实时更新资料;课程学术趋势:该模块是在关注当下学术热点的前提下,展示学时的发展过程,探寻典型的资料;学术图片查询:该模块可以与学术图片库进行关联。对外展示专业的课程图片,研究结果和繁琐的流程。
(3)学校馆藏资源,包含数据推荐功能:该模块要体现出图书馆最新购买的课程书籍,期刊以及图书馆内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经典资料;图书馆常见服务功能:在每一个课程模块向用户提供图书馆的开馆闭馆时间,相应课程图书库的相关链接以便于用户快速访问。
4.结论
高校图书馆通过课程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将更多,更全面的课程信息通过更为专业、细致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得高等院校图书馆向正确的方式发展,促进图书馆资料的更新完善,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改革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调研多所高校目前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方式,找出当前的问题所在,探寻适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为我国各类院校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俊芳.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5, 33(2):83-88.
[2]薛秀珍.高校图书馆课程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37(2):51-53.
[3]陈嘉勇,严潮斌, 周婕, et al.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以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为视角[J].图书馆建设, 2015(3).
[4]赵俊娜.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的课程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刘怡昕.“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课程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D].郑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任祎(1988.04-),男,北京人,2011年7月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在读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技术编辑,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论文作者:任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课程论文; 图书馆论文; 服务平台论文; 高校论文; 高等院校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模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