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于志忠

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于志忠

于志忠

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1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事先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4例,对照组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禁饮食、改善微循环、合理使用抗生素、应用酶抑制剂、给予场外的营养支持等等;手术组则用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并加强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详细临床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经过了不同的诊治方法进行治疗后,手术组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21例,治愈率为87.5%,死亡3例,病死率为12.5%;对照组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8例,治愈率为75%,死亡6例,病死率为25%,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均能达到治疗效果,非手术的治疗经过验证能治疗大多数患者,但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会有所提高,建议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不好的情况下用手术治疗的手段,优先采取微创手术治疗,选取合适的手术时机,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

重症胰腺炎具有较高发生率,发病急骤,病程进展快,病情较为复杂,全身其他多器官易合并损伤,具有较高病死率。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胰管发生阻塞,导致胰管内的压力明显增高,从而造成患者胰腺的血液淋巴循环发生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患者的胰消化酶对患者自身消化的炎症反应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两种。 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事先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4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4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3岁,平均年龄(42.6士8.5)。医师采用CT对其进行检查均确诊为普外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腱腺外科组在1991年制定的关于普外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所有的患者中属于一级的有28例,二级的有20例。两组的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发病原因

经调查研究显示,有70%-80%的普外重症胰腺炎患者是由胆道疾病以及酗酒和暴饮暴食等因素所引发的。近些年来有研究表明,以往所谓的特发性胰腺炎中有70%的患者是由于胆道微小结石所引起的,这种微小结石的成分主要是胆红素颗粒,其形成与肝硬化,胆汁淤积,溶血,酗酒以及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对于那些被确诊为微小胆石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胆囊切除术。此外,酗酒和暴饮暴食也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由于在暴饮暴食以及酗酒后,会有大量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并且在酒精的刺激下,促胰液索和胆囊收缩素释放使得胰液分泌较正常饮食大大增加,从而引发乳头水肿以及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最终导致患者引发重症胰腺炎发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治疗组的24例患者,医师切开切口后对患者的胰腺坏死组织后进行清除,对于患者的小网膜采用腹腔引流的方法实施引流(患者中有出现合并胆囊以及胆管结石的,医师进行胆囊切除手术,采用胆管探查,最后放入T管进行引流,置T管引流。此外,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身份容易引发感染,造成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一般可以采用常规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生长抑制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普外重症胰腺炎,这样可以改善普外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症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死亡率,并且对胰瘘也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对照组的24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包括:严密监测患者各器官的功能,防止重要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治疗,同时禁食禁水,并给予患者制酸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的胰腺进行休息;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以控制胰腺外的分泌,给予扩容治疗和抗休克治疗;补液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肠外或肠内营养治疗,导泄剂治疗以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1.4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3天内缓解,7天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在7天内显著好转,14天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7天内减轻,14天消失,血、尿淀粉酶呈下降趋势;无效:患者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经过了不同的诊治方法进行治疗后,手术组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21例,治愈率为87.5%,死亡3例,病死率为12.5%;对照组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8例,治愈率为75%,死亡6例,病死率为25%,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会伴有肠黏膜透性增高,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等症状,因此常会有肠道菌群,内毒素移位,继而引起感染,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发生,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所以,免疫功异常以及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与普外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病程后期容易引发感染等症状密切相关,但是由于肠黏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的机制还不明确,因此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普外重症胰腺炎是以胰腺弥漫性的出血以及组织坏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具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等特点。临床医学工作者认为早期的手术清除胰液,这样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器官损害,改善患者的胰腺微循环,防止其胰腺进一步的坏死。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风险。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有: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并且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期;发病早期进行手术会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的升高,因此,要首先给予患者胰腺炎的基础治疗,并要尽量避免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治疗;对于已经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至不可控的情况;加强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并在手术治疗前后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治疗。总之,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从而使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赵海涛,戴玮,李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1-43.

[2]林凯平,李庆元,陈其寿.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7-28.

[3]孙备,姜洪池,许军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的时机、指征与方式选择[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7:414-415d.

论文作者:于志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于志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