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瓯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永嘉 325102)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月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中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入选科室均为消化内科,而后120例患者经过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治疗方法分别为针对性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患病因素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原因、肝胆胰以及精神原因,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6.67%,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75-02
消化内科恶心为上腹部出现欲吐感觉,同时会出现脸色苍白以及血压降低等表现,呕吐时患者的胃部产生相应的收缩,经过口腔和食管将小肠内容物排出,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恶心后会产生呕吐表现,恶心呕吐之间并无确切的联系[1]。此次研究主要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就相关内容进行以下叙述:
1.资料及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中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入选科室均为消化内科,而后120例患者经过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观察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男性例数分别为男40,女性20,65岁为年龄最大,15岁为年龄最小,(1.3±0.2)d为患者平均患病时间;观察组男性例数分别为男35,女性25,67岁为年龄最大,16岁为年龄最小,(1.4±0.4)d为患者平均患病时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间表示为P>0.05。
1.2 方法
归纳总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而后对其进行CT、B超、胃镜以及肠镜检查,对患者发病因素确定。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服用止呕药物,观察组治疗选择针对性药物:①当患者因为胃肠道感染而引发恶心呕吐,需要予以患者抗生素药物,左氧氟沙星每日服用次数以及剂量分别为3次和200mg,如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异常需要予以纠正;当患者因为胃肠道痉挛出现恶心呕吐后需要注射山莨菪碱,用药次数以及剂量分别为1次以及0.5mg,从而缓解不适症状。②如果患者为药物因素,治疗时需要选择有效镇吐药物。③当患者因为肝胆胰病缠身恶心呕吐时,可予以患者胃肠减压,并指导患者服用保肝药物。④如果患者为精神因素,可采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胃肠动力药物,此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通。
1.3 评估指标
分析患者患病因素,即胃肠道疾病、药物原因、肝胆胰以及精神原因。
1.4 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停止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次数显著减少;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恶心呕吐表现显著改善,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恶心呕吐表现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检验为χ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病因素
120例患者中90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胃肠道疾病,占据比例75%,15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药物原因,占据比例12.5%,10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肝胆胰病,占据比例8.33%,5例患者患病因素为精神原因,占据比例4.17%。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3.讨论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人数较多,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眩晕、腹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脱水以及黄疸等表现。急性呕吐表现发展较快,患者通常会出现较强的腹痛感,同时身体位置出现相应的不适,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可对其主要症状表现进行观察,从而对其疾病引发因素进行评估[3]。对于慢性呕吐患者而言,其判断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患者极易出现肠道运动异常或者妊娠等一系列疾病,为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疾病恶心呕吐表现。
恶心呕吐患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和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以及心理原因等存在关系。为此患者就诊后医务人员需要分析患者的恶性呕吐症状,和其病史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对疾病予以判断,而后确定治疗计划。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按照患者病情对治疗药物剂量予以控制,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此外需要加大对患者饮食以及心理的护理力度,有助于病情改善。鉴于此,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自身经验丰富,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提升治疗效果[4]。此次研究归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将止呕药物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治疗选择针对性药物,通过分析可知患病因素为分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原因、肝胆胰以及精神原因,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6.67%,组间数据经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由此能够看出针对性治疗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患病因素予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英.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3-24.
[2]刘雁.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37-138.
[3]罗曼,罗和生.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N].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3):502-505.
[4]谢忠学.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37-138.
论文作者:陈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药物论文; 因素论文; 原因论文; 分别为论文; 疾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