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际技术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利用国际技术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利用国际技术贸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调整论文,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均已清楚地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来自一国自身的研究、开发和运用,还需要依靠吸收和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技术贸易就成国世界各国加速技术进步增强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对提高一国劳动生产力并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作用的日益明显,国际技术市场也越来越兴旺,并且技术贸易和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一起形成世界贸易的三大支柱,它们互相影响,连带推动,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新潮流。

下面试从三个方面粗略分析一下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状况:

(一)发达国家之间

目前,世界技术贸易额的80%都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1〕, 由于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跨国公司蓬勃发展,信息手段日新月异,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日益广泛深入,发展极为迅速,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演愈烈,使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并成为发达国家之间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最为显著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则因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很难参与其中。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成交的技术贸易量占世界技术贸易总额还不到百分之十〔2〕,应该认为,其中的贸易潜力还很大。

从本世界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将一些标准化的技术向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80年代后这种技术转移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特别在新兴电子产业方面这种转变更为明显。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其国内外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认真致力于自身的经济建设,并利用国际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实现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增长强烈地吸引着经济活力十分欠缺的发达国家进行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以此来促进其本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从历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两者间的技术贸易必应有增无减,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技术转让也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它们根据自身的利益,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垄断某些高新技术,以防止发展中国家“白搭车”或产生“飞去来器”的效应,与此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本身也面临资金短缺,教育落后,再开发能力低下,就业人口过多等等问题使得两者间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贸易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

就目前情况看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仍然主要是商品贸易关系,技术贸易量较少,这些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各自均面临着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问题,需要相互转让的技术不多,技术贸易额必然不大,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的工业国,并开始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到其它亚洲地区,这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贸易将逐渐增大。

从目前国际技术贸易的总体状况来看,各国日益重视,潜力和阴力并存,方式和渠道多样,并且“随着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趋向缩短,各国加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这一切都预示着90年代国际技术转让将进一步扩大,必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3〕

二 产业结构调整取向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一国GNP 份额中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然后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一般人认为这就是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化),事实上,简单从表面现象来说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不可取的,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应该指“用先进技术全面武装物质生产部门,既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也大力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从而极大地提高工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加快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力转移到第三产业”〔4〕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技术在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中应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各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无一不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达到今天的高度。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作为最据现实意义和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使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都受到巨大的影响,发达国家目前正以这一产业为核心进一步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步将一些较为传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例如美国放弃声势浩大的“星球大战”计划,并不惜耗费巨资建立“信息高速公司”的重大举措,就已经清楚地表明其对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其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别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其产业结构更为高级化,而各发展中国家也正积极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利用这次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竭尽全力加速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以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家,改革开放十七看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引导下,正逐步摆脱较为落后的产业格局,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正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历史上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慢慢来,是不可能赶上它们的。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的纵向考虑,我们只能以工业化为中尽兼顾其它产业,尽量做到齐头并进,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极力抓住信息革命的有利进机,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让信息业也能尽量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并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手段的有利条件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从横向考虑,为克服地区经济不平衡,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要下功夫培养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联合舰队”的优势,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开发出有利于自身而又不影响全局的特色产业,形成局部的产业群或产业带,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然而,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如此巨大,工业水平又相当落后的大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确是个很大的难题,虽然大的方向比较明确,但这种优化取向,对宏观管理和微观素质的要求都极高,就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完成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仍然应该是我们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

三 技术贸易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加速器

纵观各国的历史,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无一例外都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最快的国家和地区都把技术引进作为提高科技水平最重要的手段,并以此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例如,日本的经济奇迹正是由于发挥了这一手段的巨大作用才得以实现,据统计,日本在1956—1970年仅12年就引进技术共计14,855项(是世界上技术引进数量最多的国家)〔5〕。同样, 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是利用引进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逐步优化其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从建国到1994年6月也引进技术6,466项,价值544.7亿美元, 其中90%以上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的〔6〕, 它们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虽然开展技术贸易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它仍然是我国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极为有力的手段,不过在现阶段,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实力,利用技术贸易优化产业结构仍应坚持“以进代出,进出结合”这个总的指导方针。

下面,试从七个方面谈谈利用技术贸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围绕科技兴农的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技术引进,将真正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力,从长远角度为未来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打下紧实的基础,80年代我国第一产业生产占GNP的21.99%,劳动力却占到全国人口的62.98%,而在同一水平下, 国外平均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只占总人口的27.6%〔7〕,显然,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是相当落后的, 这对产业结构优化极为不利,国务院提出“90年代后半期,引进1,000 项农业先进技术”的目标,正说明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上对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

(二)为重点扶植和发展重化工业和能源工业,加大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引进技术的力度,可以迅速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表面上看,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产值较大,似乎其比重较为合理,其实,这是由于我国长期价格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虚假表象,从本质看,这一领域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规模仍然是较低的,更进一步,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布局上同构状况严重,加工工业与机械制造业比例失调,能源工业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产业又因无高新技术支持而无力发展,因此,只有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第二产面貌。

(三)当前,美、法、德、日等国,在中国交通、运输以及通讯等基础产业巨大市场的吸引下,展开了激烈的投资竞争,我们正可以利用机会,积极引进外资和开展技术贸易,提高技术水平,加速这些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迅速解决“瓶颈”制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跟上当今信息产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步伐,在不丢掉自身研究开发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与跨国公司、新兴工业国开展广泛的技贸活动,积极引进硬软件技术,达到这一领域的较高水平,唯有如此,才可能较快争取到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地位,在下个世界继续赶超发达国家。

(五)鼓励和支持少数企业用其雄厚财力直接购买外国公司,以对抗某些发达国家因意识形态原因对我国的技术转让限制,并越过研究开发的漫长过程,即可节约巨额资金,又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当然,这一途径难度较大,只能看准后在小范围内开展,才可能真正达到目的。

(六)积极利用跨国公司的形式,扩大对外投资和对外技术输出,“在产业和企业全球化的深刻背景下,建立与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不同类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共同选择”〔8〕显然要想真正在国际上站稳脚跟,没有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是做不到的。参与国际竞争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资金,还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因此,把中国的跨国公司作为国内少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可取的,而且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将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七)利用我国某些领域的较强实力和独特技术,积极向外开展技术输出活动,从理论到实用技术同时推进,在技术贸易这一软件产品领域发挥我们的潜力,尽量争取多创外汇,提供技术引进所需大量资金。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依靠技术贸易加速技术进步并以此完成工业化进程,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技术商品的鉴别和选择,对技术的消化、吸引和再开发,反求工程中的技巧,资金的筹集,科技人员市场意识的转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具体问题还相当复杂,不仅如此,就长远而言,自身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实用技术的一切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从数十年到上百年的长时期来看,基础科学的进步仍然是引导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终源泉。

然而,必须看到,技术贸易仍然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加速器,正如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在“90年代中国外经贸战略国际研计会”上所言:“我们要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改善技术引进的方式和结构,走开放式引进的路子;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间技术合作,发展技术出口,在这个领域,我们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使技术贸易沿着健康、规范的轨迹发展。”

注释:

〔1〕〔2〕储玉坤、周建平主编《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51页。

〔3〕同上,第52页。

〔4〕同上,第35页。

〔5〕日本科学技术厅编:《引进外国技术年度报告》(1978 年)第34—35页,第42—43页转引自:汪熙著《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概论》第304页。

〔6〕范学慧:《技术贸易, 任重道远—访外经贸部科技司司长刘湖》载于《国际商报》1994年8月6日

〔7〕胡少维:《中国产业结构分析及预测(上)》载于《经济纵横》1994年第三期。

〔8〕韩琪:《跨国公司与中国——’94 北京“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于《管理现代化》1994年第六期。

标签:;  ;  ;  ;  ;  ;  

利用国际技术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