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缩小西北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几个问题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缩小西北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几个问题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缩小西北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沿海地区论文,差距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对西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趋势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呼吁国家高度重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并就加快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八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沿海地区 经济差距 政策倾斜

1 西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特别是西北地区与沿海的差距越拉越大。这里以西北五省区与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和江苏五省作一比较分析。

“一五”时期,为了改变旧中国极不平衡的工业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开始由沿海转向内地,这一时期国家156 项重点工业基本建设项目大多布局在内地,其中陕西有24项,国家在西北地区的基建投资67.8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11.53%,比沿海五省区投资51.15亿元高出3.98个百分点。这种转移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地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沿海地区的差距缩小。“二五”时期,国家又向西北内地搬迁了一批企业,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五”、“四五”时期从备战的需要出发,国家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三线地区,西北地区作为三线地区的生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上获得了国家较大的支持。这期间,国家在西北地区基建总投资312.56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11.4%,使该地区形成了以国防科技、电子、能源、有色、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这个时候,西北与沿海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幅度不是很大, 以人均国民收入为例, 1980 年只相差59.3元。

八十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重点东移,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种快速增长,并没有对中西部产生预期的联动效应,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降低,造成地区差距全面拉大,1990年与1980年相比,西北与沿海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由59.3元拉大到516元。

进入九十年代后,西北地区与沿海五省区的差距出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1993年与1989年相比,人均国民收入的绝对差由516.7 元拉大到972元。1992年,西北地区与沿海五省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分别为506元和238元, 而到1994 年上述差距又分别拉大为985元和963元。其中陕西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幅度拉的更大,1994年陕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与沿海五省区的差距分别为1022元和1579元。

从今后的发展分析,根据各省区“九五”计划所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东部地区在15%以上,中部地区为12—15%,西部地区为9—12 %,由此推测,“九五”期间,这种差距拉大的幅度还要扩大。

2 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们认为,造成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家政策向东部的倾斜。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和宏观效益,开始实施重点倾斜发展战略,对沿海地区在投资、外资、财政、税收、金融、工资和价格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首先,基建投资上大幅度向沿海地区倾斜,“六五”时期,国家在沿海五省区的基建投资为691.76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20.28%, 而西北地区的基建投资只有338.4亿元,不足沿海五省区的二分之一; 1986—1989年间,国家在沿海五省区的基建投资增加到1418.18亿元, 占全国总投资的比例上升至25.85%, 而在西北地区的基建总投资只有547.77亿元,仅为沿海五省区的三分之一,其中, 这期间国家在陕西的基建投资142.8亿元,仅为沿海广东省基建投资504.87亿元的28.3%。

第二,东部地区地处沿海较好的区域位置,加上国家在对外开放方面给予比内地更有力的政策,使东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吸引国外投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西北地区则相反,受益甚少,发展缓慢。1994年,西北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31.38亿美元, 仅占全国进出口贸易的1.3%,而同期沿海五省区占全国的58.8%;1994年, 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仅为沿海五省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21.9亿美元的2.47%。陕西省1994年,实际利用外资2.47 亿美元, 占西北地区的45%,但也仅占沿海广东省109.27亿美元的2.25%。

第三,东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原有较好的基础上,国家又投资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建设了一批现代化企业,这种资本积累,使东部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了较强的发展活力;而体制的转变,使西北地区减少了获得国家支持的机会,产业和许多基础设施的发展主要靠地方投入,但地方财力又很困难,难以较快发展;同时这种发展基础的落差和体制的转变,使西北地区企业与沿海企业处于不公平竞争之下,同类产品由于成本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地方投入,使区内企业的产品包含了部分基础设施投入)被沿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挤垮,大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下滑,而这部分企业是西北地区经济的支柱,支柱一垮,经济必然下滑。

2.2 不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体制。 资源丰富是西北地区的主要优势,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在西北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成品价格偏高,导致西北地区经济收益“双重流失”。改革开放以后,价格首先放开的是制成品,而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多方面的控制,使西北地区在失去计划体制下均衡投资扶持的同时,继续受计划体制下价格偏低造成的影响,导致区内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缓慢,抑制了资源优势的发挥。

2.3 资金和人才的双重流失。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上一些弊端, 西北地区本来就资金缺乏,且有限的资金也不断地向东部沿海地区高利润区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由于沿海地区优惠的工资、住房、工作环境等条件的吸引,西北地区大量的科技、管理人才纷纷涌向沿海地区。这种“双抽”作用对西北地区的的发展影响极大。

2.4 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环境对西北地区发展限制很大;缺水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即就是有些有水的地区也由于供水设施差而无水可用;西北地域辽阔,交通线路稀少,特别是铁路运输条件差,这对西北发展限制很大,有限的运输通道实际上长期被运煤和运原材料所困扰,这也严重影响了本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2.5 思想保守、改革开放意识不强,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 也是阻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3 国家应高度重视西北地区的差距问题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地区间差距扩大是不可避免的。过早地追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的均衡,会造成总体经济效益方面的损失和影响整体的发展速度。但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也会影响地区合理分工的实现,影响产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同样会影响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和国民经济整体速度,同时过大的差距也将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认为,我国东西部差距已经拉得过大,引起的矛盾已越来越尖锐。

从全国经济发展来说,如果差距进一步拉大,将造成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拉大,引起东西之间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差异性加大,这样东西部市场隔离度也加大,相互间的分工和贸易机会减少。如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的经济高速增长与西部地区的过慢发展,一方面造成西部对加工品的需求增长减慢,使东部区的产品市场缩小。另一方面,西部区产业结构的缓慢推进,迫使沿海地区只能生产一些低档次的产品,以满足中西部的生产结构层次和消费结构低档化需要,从而放慢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了全国产业高级化进程;由于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一直较慢,原材料产品的成本较高,有些已高于国外的成本,从而迫使东部地区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这种趋势目前已很明显,其结果将损失我国从区域分工中应该获得的效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在空间上将不断由相对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和扩散,但由于东西经济差距过大,这种转移和扩散目前很难实现;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缓慢,使我国能源和基础产业落后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明显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据我国有关专家的研究,1979—1989年,全国工业净产值下降了7.24个百分点,工业资金利税率下降了8.1个百分点,产品可比成本上升了21个百分点,90 年代这种效益下滑的现象也很明显,这种下滑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域发展差异和整体结构不合理有关。

从西北地区来说,由于差距的拉大,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与沿海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之下,再加上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效益全面下滑,亏损企业面越来越大,经济形势严峻。其次,由于群众和职工收入过低,而市场物价又不断升高,造成许多地区和企业的职工生活困难,若再遇灾害,企业继续亏损,群众的生活将难以为继。另外,东西差距的不断拉大,对干部群众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在;“差距”问题已成为西北群众议论的热点问题;由于差距和生活困难引起的社会不稳定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民族问题也相当突出;如果差距问题不尽快解决,这种经济问题将演变为政治问题。

实际上,东西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充分重视,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八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一些区域补偿政策,如“以工代赈”计划,扶贫专项、低息、贴息贷款,政策性贷款向西部的倾斜,扶持西部地区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施工程等等,这为西部地区发展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这对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的问题是,对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国家的倾斜力度还不够,有些倾斜政策还不落实;有些政策过于原则,而难以操作和实施;有些政策能起到的作用有限,等等。如“国家给西部乡镇企业发展100 亿贷款资金”,实际没有彻底落实;“国家对中西部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实行倾斜”在落实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给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相同的对外开放政策”,这对西部地区来说,由于区位、基础、条件等原因,在同等政策条件下,西部难以竞争过东部而得到外资,必须有更优惠的政策。

因此,建议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研究出台相应的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

为了加快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发展,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出台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法律,在法律未出台之前,建议中央和国务院对加快西北地区发展作出决定,明确有关的原则、方针、和措施,促进西北地区发展。

4 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西北地区要加快发展,除西北各省区自身积极努力,相互联合协作外,国家政策和投入的支持至关重要。建议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4.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差是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陕西为例,1995年全省工农业年需水量为10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只有80亿立方米,年缺水25亿立方米; 由于铁路运力不足,1995年陕西煤炭、冶金产品运输困难,积压较多,统配煤欠运417万吨,冶金行业的焦炭和生铁积压40余万吨。 这类问题在其他省区也很突出。不解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西北地区就很难加快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只能主要依靠国家的投入。建议“九五”期间,国家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安—南京、太原—中卫等铁路和一批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西北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之时,也就是西北地区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之日。

4.2 给予西北地区吸引外资更加优惠的政策。 资金缺乏是制约西北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地方资金缺乏,而国家又无力大量投资的情况下,加快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大量地吸引外商投资。但由于受交通、区位、投资环境的制约,在吸引外资上,西北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如果不制定比沿海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外商就不可能到西北地区投资建厂。因此建议,(1)国家对在西部地区的外资项目继续执行引进技术和设备减征、免征海关税的政策。并对外资企业所需进口的原材料降低或减征关税。(2)取消西北地区外资企业产品的内外销比例。(3)国家要保证《纲要》中提出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用于中西部地区”政策的落实,并保证中西部外资额的60%以上用于西北地区;(4)国家在制订外商投资项目指导目录, 明确凡有利于西北地区脱贫致富的外商投资项目,只要符合法律,可不予限制。

4.3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这是解决贫富差别的最基本手段,在实行这项制度的过渡期内,针对西北地区目前十分困难的现状,国家应对本区实行必要的税收返还政策,以1995年为基数,将上交国家税收的增加部分,全部返还给西北地区;“九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西北地区98 个贫困县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允许西北地区银行贷大于存,实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差别利率、差别准备金制度。

4.4 扶持优势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对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项目实行倾斜,国家政策性银行每年切出一块资金用于西北地区资源开发项目;其次是尽快理顺能源、原材料价格,这个问题不解决,资源开发由于效益的低下而难以扩大; 第三, 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上交国家的50%全部返还给地方,用于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第四,把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以及交通、通讯等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为10—15%,或增大国家股的投入。

4.5 振兴老工业基地。西北地区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 建立了西安、兰州等一批工业基地,这些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体制转换,这些老工业基地被推向市场,但由于与东部地区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企业出现了很多困难。国家应特别重视这一老基地的振兴问题,加大对西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改投资力度,(1)增加对西北地区的技改投资规模和银行贷款规模;(2)扩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在西北地区的范围;(3)“九五”期间, 对老工业基地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交国家的增值税的增量部分返还给企业,用于技术改造;(4)积极引导外资参与西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 (5)国家在布局建设项目时,西北已有的同类企业, 不要再在东部区新铺摊子,把这部分投资用于西北老企业的改造,保护已有的基础,支持西北发展。

4.6 继续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国家应针对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采取倾斜的扶持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能够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九五”期间,对西北地区的扶贫专项、低息和贴息贷款,以工代赈投入,“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支援贫困低产县资金”实行每年递增15%的政策,以抵消由于物价上涨而造成的投入不足。

4.7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国土整治的任务艰巨,建议国家建立西北地区国土整治基金,用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建立西北地区教育基金,用于提高区内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是西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工程,国家应该充分重视,增加投入,抓紧组织实施。

4.8 大力支持东西合作。我国东西部地区有极强的互补性, 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东西合作,优势互补成为可能,因家应制订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东西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西北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人才。对发达地区的企业、集团和西北地区投资办厂,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或借鉴国外经验给予一定的补贴。

标签:;  ;  

关于缩小西北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几个问题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